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作者:石建勳(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是黨(dang) 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全黨(dang) 都要聚精會(hui) 神貫徹執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深刻把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對於(yu) 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yi) 。
新發展階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的曆史邏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指出,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告訴我們(men) ,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能不能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能否準確認識和把握社會(hui) 主要矛盾、確定中心任務。什麽(me) 時候社會(hui) 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判斷準確,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就順利發展,否則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就會(hui) 遭受挫折。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是總結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偉(wei) 大實踐得出的基本經驗,是興(xing) 國之要。
新中國成立後,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國防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黨(dang) 的八大提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實現國家工業(ye) 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這一要求已含有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的思想。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堅決(jue) 摒棄“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的錯誤方針,作出了把黨(dang) 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jue) 策,中國由此進入發展快車道。1987年,黨(dang) 的十三大對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作出明確概括: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ye) ,為(wei) 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而奮鬥。“一個(ge) 中心、兩(liang) 個(ge) 基本點”是這條路線的簡明概括。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的曆史經驗表明,“一個(ge) 中心、兩(liang) 個(ge) 基本點”這條基本路線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強調,“40年來,我們(men) 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jue) 定性的步伐”。新發展階段必須繼續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ge) 中心,推進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階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的理論邏輯
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是解決(jue) 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轉化是馬克思主義(yi) 生產(chan) 力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與(yu) 上層建築兩(liang) 對社會(hui) 基本矛盾運動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告訴我們(men) ,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進程是社會(hui) 各種複雜矛盾運動的結果,每種矛盾所處的地位、對社會(hui) 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總有主與(yu) 次、重要與(yu) 非重要之分。從(cong) 多種矛盾中準確認識和把握社會(hui) 主要矛盾是第一步,而確定解決(jue) 主要矛盾的中心任務是第二步,兩(liang) 者缺一不可。緊扣如何解決(jue) 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這個(ge) 時代主題,集中力量解決(jue) 主要矛盾,這是馬克思主義(yi) 矛盾學說的認識論、方法論在新發展階段的具體(ti) 應用,也是新發展階段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製定路線、方針、政策和戰略戰術方針的理論依據。
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轉化,並沒有改變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也沒有改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雖然主要矛盾內(nei) 涵發生了變化,但解決(jue) 主要矛盾的主要手段和戰略仍然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告訴我們(men) ,社會(hui) 主義(yi) 的成功,歸根到底要靠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創造出比資本主義(yi) 更高的勞動生產(chan) 率。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這是大力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不斷解決(jue) 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中心任務,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事業(ye) 不斷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從(cong) 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主要方麵來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hui) 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ou) 美的環境、更豐(feng) 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這些都離不開豐(feng) 富的物質基礎,都需要有更高水平的生產(chan) 力和經濟發展基礎來支撐。這就決(jue) 定了新發展階段我國仍然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大力發展生產(chan) 力,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當前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表明,原有的總量不足的矛盾已轉化為(wei) 結構性矛盾,表現為(wei) 某些領域產(chan) 能過剩、某些領域供給不足的結構性失衡。這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著力解決(jue) 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大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的全麵進步。
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是堅持唯物辯證法,從(cong)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五個(ge) 方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的根本要求。堅持唯物辯證法,就要堅持兩(liang) 點論與(yu) 重點論的統一,善於(yu) 抓住主要矛盾,善於(yu) 統籌協調,防止工作沒中心沒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就是堅持重點論。唯物史觀告訴我們(men) ,生產(chan) 力決(jue) 定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決(jue) 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yu) 經濟基礎。在“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中,經濟建設的成效直接影響到其他四個(ge) 領域建設的成效,經濟建設為(wei) 其他領域的建設提供動力和物質基礎。強調經濟建設的核心地位與(yu) 統籌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並不衝(chong) 突,在推進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的進程中,既要注重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麵相協調,也要抓住經濟建設這個(ge) 中心,大力發展生產(chan) 力,推動生產(chan) 關(guan) 係與(yu) 生產(chan) 力、上層建築與(yu) 經濟基礎相適應,通過經濟發展帶動和促進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等領域的協調發展。
新發展階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的實踐邏輯
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關(guan) 鍵。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是興(xing) 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jue) 我國所有問題的關(guan) 鍵。隻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hui) 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在新發展階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偉(wei) 大實踐中,仍然要長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重視需求側(ce) 管理,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質量效益提升這三個(ge) 關(guan) 鍵問題,努力使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麵發展、社會(hui) 的全麵進步和各方麵的高質量發展。
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是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正在進行的人類曆史上最偉(wei) 大實踐,這將是一個(ge) 長期的曆史過程,具有艱巨性、複雜性和挑戰性。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是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基礎和前提。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事業(ye) 不隻是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但沒有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就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就是要通過全體(ti) 人民共同奮鬥,聚精會(hui) 神搞好經濟建設,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hui) 財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做大做好“蛋糕”,需要繼續鼓勵勤勞致富、創新創業(ye) 致富,最為(wei) 廣泛有效地調動全社會(hui) 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讓創造社會(hui) 財富的體(ti) 製機製更加完善,讓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更加強勁。這要求必須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堅持按勞分配和按生產(chan) 要素分配相結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通過全體(ti) 人民共同艱苦奮鬥促進共同富裕。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24日 0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