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慈禧的那輛車是不是“奔馳二代”?

發布時間:2022-03-02 16:14: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第一代汽車媒體(ti) 人薑海程:在家中開設汽車模型博物館,考證汽車在華發展多個(ge) 重要曆史時刻

  慈禧的那輛車是不是“奔馳二代”?

  中國第一代汽車媒體(ti) 人薑海程的家中,有一個(ge) “寶藏之地”——一個(ge) 小型的“汽車博物館”。在不到二十平方米的空間裏,大大小小陳列了200多種原版汽車模型:奔馳、大眾(zhong) 、斯巴魯、富康、保時捷、福特、林肯、北京現代……他的收藏幾乎囊括了現代汽車工業(ye) 興(xing) 起以來全世界所有的汽車品牌,許多車迷朋友們(men) 都曾慕名來參觀拜訪過,薑海程對自己的收藏引以為(wei) 傲,在北京汽車圈絕對是“獨一份兒(er) ”。

  今年1月中旬,北京青年報記者在薑海程位於(yu) 昌平的家中見到了他。老爺子今年已經八十歲高齡,但精神很好,在講述他與(yu) 汽車的故事時,依舊言語清晰、擲地有聲。言談話語中,明顯可以感受到這位中國第一代汽車媒體(ti) 記者對汽車文化的摯愛與(yu) 追求,以及對汽車曆史的嚴(yan) 謹態度。在他的帶領和講解下,這座藏在他家中的小型“汽車博物館”變得生動、豐(feng) 富起來。

  這些年,薑海程一直致力於(yu) 汽車文化推廣和汽車曆史研究。2021年底,八十多歲的他還有個(ge) 心願沒有完成——在各界的幫助和努力下,能在2022年舉(ju) 辦一場“汽車傳(chuan) 入中國”百年溯源的紀念展。

  之所以對汽車的感情這麽(me) 深,用薑海程自己的話來說,“我們(men) 這一代人見證了中國汽車從(cong) 無到有的變化,也親(qin) 曆了許多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由小到大的重要時刻。”

  不到二十平方米的私人“汽車博物館”

  “汽車博物館”就設在薑海程家中的書(shu) 房裏。走進這個(ge) 略顯樸素的空間,視線首先會(hui) 被房間左側(ce) 占了一麵牆的玻璃書(shu) 櫃所吸引——這裏大大小小擺放了總共200多種汽車模型。細細一看,奔馳、大眾(zhong) 、斯巴魯、富康、保時捷、福特、林肯、北京現代等車型都陳列其中,幾乎囊括了現代汽車工業(ye) 興(xing) 起以來全世界所有的汽車品牌,其中不乏甲殼蟲、加長林肯等一些品牌的曆代經典車型,這些原版官方模型如今在市麵上都很難見到,在這裏卻被保存得完好如新。

  每一個(ge) 汽車模型的來曆,薑海程都可以細細說上一番。有的是薑海程在做汽車記者時參加各個(ge) 品牌的新車下線儀(yi) 式時收藏的紀念品,有的則是業(ye) 內(nei) 好友相贈,比如北京現代索納塔從(cong) 第一代到第十代的汽車模型,每次有新車型下線,就會(hui) 由北京現代公關(guan) 部的工作人員專(zhuan) 門快遞寄到薑海程家裏。

  薑海程還保留著許多他曾經參加過的各品牌新車下線儀(yi) 式時的記者證和工作證,比如上海通用汽車首輛別克轎車下線、中華轎車首輛下線等時刻,薑海程都在場。

  除此之外,房間裏還擺放著許多照片,紀錄著薑海程幾十年與(yu) 汽車工業(ye) 結緣的點滴。在一些合照中,不難發現原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傳(chuan) 奇人物張興(xing) 業(ye) 、張小虞、福特汽車第四代掌門人比爾·福特、徐和誼等人的身影,他們(men) 不僅(jin) 是時代的見證者,更是時代的參與(yu) 者。

  書(shu) 櫃右側(ce) 的窗台上,陳列著幾個(ge) 手工模型,是薑海程自己歸納製作的“簡易”車史:4000年前夏代的造車鼻祖、發明了兩(liang) 輪驅動馬車的奚仲;1790年法國人希夫拉克伯爵發明的原始自行車(於(yu) 1868年11月同治七年進入中國);1886年德國人卡爾·弗裏特立奇·本茨發明的汽車(於(yu) 1902年傳(chuan) 入中國);最後是現代燃油車。

  在房間右邊的雙人床上,幾乎有一半的空間被不計其數的報紙資料占據。這是薑海程數十年來收集的汽車媒體(ti) 刊物,他把它們(men) 整整齊齊地分門別類疊放在這裏,厚度有半米多高。這些刊物絕大部分都是和汽車產(chan) 業(ye) 息息相關(guan) 的報道,有《北京青年報》《新京報》《北京晚報》《參考消息》《中國汽車報》《京華時報》……隻要是有過汽車版或專(zhuan) 刊的媒體(ti) ,都被薑海程細心地保存了下來。最早的報紙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甚至晚清時代的報紙複印件都有。有的是同行、老朋友或晚輩寄給他的,有的則是他自己去報刊亭買(mai) 下來的,這個(ge) 收藏習(xi) 慣他還保留至今。

  隨著時間的推移,疊在下麵的報紙已經顯得有些泛黃,但對薑海程來說,這些都是珍貴的曆史資料,想知道哪年在汽車領域發生了什麽(me) 大事,翻一翻過去對應時間的報紙,就能清晰地還原當時的情景。

  在床尾的另一麵牆上,則是設置了一個(ge) 通天到頂的書(shu) 架,滿滿當當地放下了各類汽車雜誌和汽車博覽會(hui) 的現場手冊(ce) 。最早的雜誌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1990年在北京舉(ju) 辦的首屆國際汽車與(yu) 工藝設備展覽會(hui) 。

  北京這麽(me) 重要的城市,不能沒有自己的汽車品牌

  薑海程最早並不是從(cong) 事汽車行業(ye) 的,開始他在北京天文館工作,一幹就是三十多年。那些年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利用工作之餘(yu) 研究汽車,薑海程還記得他看的第一個(ge) 汽車展就是在北京天文館對麵的北京展覽館。

  那些年的信息不發達,汽車也少,去展覽館看汽車成為(wei) 他最大的興(xing) 趣。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北京城裏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汽車,薑海程對汽車的喜愛也就越來越濃厚,於(yu) 是,他在近五十歲的年紀做了一個(ge) 決(jue) 定——離開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北京天文館,做了汽車媒體(ti) 記者。

  薑海程第一篇關(guan) 於(yu) 汽車的文章發表在1992年的《世界信息報》上,在頭版頭條的位置,他撰寫(xie) 了一篇關(guan) 於(yu) 中國轎車市場發展趨勢的文章,獲得了不小的社會(hui) 關(guan) 注。“那個(ge) 時候汽車還不像現在這麽(me) 普遍、滿街跑,但是已經預示著汽車的發展趨勢,要進入我們(men) 中國普通人的家庭了。”正是因為(wei) 有了這種超前性的眼光,薑海程開始接連撰寫(xie) 汽車領域相關(guan) 文章。

  從(cong) 九十年代初進入汽車媒體(ti) 行業(ye) ,薑海程的筆杆子涉及了汽車知識、汽車生活、汽車產(chan) 業(ye) 等各個(ge) 領域,並先後給《汽車世界》《中國汽車畫報》《時代汽車》等撰稿。值得一提的是,後來他任職《購物導報》之後,與(yu) 主編聊天時一拍即合,在《購物導報》開設了汽車版,算得上國內(nei) 媒體(ti) 開設汽車專(zhuan) 版最早的一批媒體(ti) 人。

  述說著自己對於(yu) 汽車的情懷,薑海程拿出了一張特殊的照片。那是2002年12月22日他參加北京現代首輛轎車下線儀(yi) 式時拍攝的,照片中他與(yu) 北京現代的第一輛轎車合影,還在這輛轎車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張照片被他珍藏了起來,擺在書(shu) 架顯眼的位置。

  “第一輛北京現代轎車的下線結束了北京不生產(chan) 轎車的曆史。之所以對這張照片情有獨鍾,是因為(wei) 它標誌著北京汽車行業(ye) 的‘從(cong) 無到有’。”薑海程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曾經站在北京西直門的立交橋上,數著十分鍾內(nei) 經過多少輛汽車,那時候數過的汽車大部分是天津產(chan) 的夏利,那時他就心裏感慨“北京這麽(me) 大的城市,連買(mai) 汽車都得到天津去”。

  於(yu) 是,從(cong) 得到消息,到北京現代在先農(nong) 壇對麵的一個(ge) 大樓裏設立籌備處,再到後來在順義(yi) 建成流水線工廠,薑海程一直都在關(guan) 注,也全程參與(yu) 了報道。如今北京的汽車工業(ye) 蓬勃發展,也讓薑海程感到十分欣慰。“北京現代成立十年的時候我也去了,今年2022年成立二十周年我還要去!”薑海程這樣表達了自己的期望。

  因為(wei) 有了多年汽車媒體(ti) 從(cong) 業(ye) 經驗的積累,從(cong) 2000年開始,薑海程將目光轉移到了汽車曆史研究上來,開始了屬於(yu) 一個(ge) 人的汽車考證之路。

  “慈禧禦用汽車”與(yu) “傳(chuan) 入中國首車”的多年考證研究

  在頤和園裏停放著一輛汽車,據說是袁世凱送給慈禧六十大壽的賀禮。關(guan) 於(yu) 這輛車有很多傳(chuan) 說,比如這是中國進口的第一輛汽車,是袁世凱作為(wei) 祝壽貢品獻給慈禧太後的,該車是奔馳汽車的第二代產(chan) 品……“根據我的考證,這一切都不屬實。”薑海程表示。

  2001年,薑海程去頤和園參觀時發現,在這輛“老爺車”上並沒有見到奔馳的車標,反而在一隻鐵質腳踏板上看見一個(ge) 印有“DURYEA”(圖利亞(ya) )的標識,這顯然不是奔馳汽車的相關(guan) 字樣。那麽(me) ,這輛車生產(chan) 於(yu) 何時?何時傳(chuan) 入中國?圍繞這輛車,薑海程提出了諸多疑問。為(wei) 此,他找到了“車輛為(wei) 奔馳二代車”這個(ge) 說法的源頭:《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中國汽車史》的編者王華鵬。

  王華鵬曾是交通部科學院汽車研究室主任,他告訴薑海程,那個(ge) 說法是他在1979年考察該車後出於(yu) 猜測而說的。後來王華鵬赴德參觀了斯圖加特奔馳博物館,沒有發現與(yu) 慈禧禦用汽車類似款式和型號的汽車。此時,薑海程基本得出了一個(ge) 結論,慈禧太後的老爺車並非奔馳汽車,而是圖利亞(ya) 汽車。於(yu) 是,他將這些疑惑和考證後的發現撰寫(xie) 成文章,發表在了《中國汽車報》上,文章名為(wei) 《慈禧禦用汽車留下的“謎”》。

  沒過幾年,慈禧太後禦用汽車是奔馳品牌的說法又開始流行,薑海程再次開始了他的考證之路。2005年,薑海程得知美國福特博物館有圖利亞(ya) 汽車的材料,就和福特汽車駐中國的首席代表聯係,希望找到慈禧禦用汽車的相關(guan) 資料。不久,他收到了回複:圖利亞(ya) 公司於(yu) 1896年組裝了13輛與(yu) 慈禧太後禦用汽車款式相同的汽車,慈禧太後使用的車是那13輛車中唯一的幸存者。

  基於(yu) 這些資料,薑海程覺得慈禧禦用汽車為(wei) 圖利亞(ya) 品牌有了定論。隨著品牌的確定,慈禧禦用汽車來頤和園的時間也有了結論。1897年,麵臨(lin) 著維新勢力的威脅,慈禧太後無心舉(ju) 辦生日慶典。而且以當時的貿易環境,1896年在美國生產(chan) 出來的汽車,也不會(hui) 這麽(me) 迅速就傳(chuan) 到中國。史料記載,庚子事變後的1902年,慈禧太後重建了頤和園,並在頤和園舉(ju) 辦了六十八歲大壽盛典。此時,袁世凱才有機會(hui) 呈上這輛汽車。

  薑海程進一步發現,第一輛進入中國大地的也並非這台車,而是比這輛車還要早幾個(ge) 月、在上海登記上牌的一輛美國生產(chan) 的奧斯莫比爾汽車,所有者為(wei) 匈牙利的商人李恩時。“這輛車是從(cong) 香港到上海之後上的馬車牌照,是有曆史記錄以來中國進口的第一台車,登記日期為(wei) 1902年1月30日,是當時的工部局給予頒發的,每月需交付一定的費用才可上路,算是最早的養(yang) 路費。”這是薑海程努力查閱了大量曆史文獻而得出的結論。

  這個(ge) 過程十分繁瑣複雜,他數次前去國家圖書(shu) 館翻閱資料,參考了清朝的報紙、中國交通史、中國海關(guan) 史、清代道路交通、上海公路運輸史等史料,又向多位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取證,最終才確定了這個(ge) 結論。他的相關(guan) 研究文章也先後刊登在了《北京晚報》和《汽車之友》《汽車縱橫》上。

  薑海程還提到了一個(ge) 小插曲:他曾致函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先生和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先生,希望他們(men) 能幫忙找到慈禧太後與(yu) 汽車合影的老照片。兩(liang) 位先生盡最大努力也沒能找到相關(guan) 圖片,便特意給薑海程回函表達歉意,他們(men) 的幫助與(yu) 支持也讓薑海程感到無比溫暖。

  2017年5月,薑海程將代表著自己研究成果的中國第一輛汽車紀念郵封及紀念章,捐贈給了北京汽車博物館,用於(yu) 博物館展示使用。為(wei) 此,北京汽車博物館還為(wei) 薑海程頒發了捐贈證書(shu) 以表感謝。

  正本溯源,隻為(wei) 形成完整的曆史鏈條

  薑海程說,自己目前還有兩(liang) 個(ge) 心願沒有實現,第一個(ge) 是想在昌平區建成一座汽車文化公園,複原這輛第一台進入中國的奧斯莫比爾汽車,進行展示;第二個(ge) 心願就是能在2022年舉(ju) 辦“汽車傳(chuan) 入中國”溯源紀念展覽。薑海程覺得,這對他個(ge) 人甚至對中國汽車源頭文化都有著重要的意義(yi) 。

  在2018年1月,來自頤和園管理處、高校與(yu) 汽車界的多位專(zhuan) 家學者齊聚北京汽車博物館,共同開展了一場關(guan) 於(yu) “溯源——汽車進入中國百年”的交流研討會(hui) 。作為(wei) “中國汽車曆史源頭”研究者,在這次研討會(hui) 中薑海程將多年的研究成果與(yu) 在座專(zhuan) 家進行分享,並進行了題為(wei) “慈禧太後禦用汽車是不是傳(chuan) 入中國的第一輛汽車”的演講。座談會(hui) 最後,北京汽車博物館相關(guan) 領導還特意表達了對薑海程老師數十年如一日探究精神的欽佩與(yu) 敬意。

  四年過去了,薑海程還在堅持著,一個(ge) 看似簡單的話題,卻凝聚了他多年的努力。對於(yu) 這些年有些近乎固執的奔走,薑海程坦言,說風涼話的人不是沒有,但他都忍了下來,“酸甜苦辣隻有我自己知道”,薑海程說。

  之所以這麽(me) 堅定地要“正本溯源”,是薑海程想要表達一個(ge) 態度。他覺得中國應該有更成熟的汽車發展曆史和汽車文化研究機構,形成完整的曆史鏈條。另外,雖然汽車對於(yu) 中國人來說是個(ge) “舶來品”,但中國人對於(yu) 汽車工業(ye) 的研發也是不甘落後。1958年,隨著第一輛東(dong) 風牌轎車的出現,我國正式擁有了自主製造的轎車,而東(dong) 風牌轎車也開創了中國轎車工業(ye) 的新路程。最近幾十年間,中國汽車工業(ye) 更是已經完成了多次轉型升級,有了巨大的發展變化。

  薑海程的家裏牆上掛著一幅字,“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雖然年事已高,但薑海程沒有放棄對新鮮事物的學習(xi) ,他提到,他設在家中的汽車模型博物館中,關(guan) 於(yu) 人類汽車發展史那一部分,要補上新能源車模型,甚至是無人駕駛汽車模型等,這樣才能算完整。

  每一個(ge) 前來博物館參觀的人,薑海程都會(hui) 帶著他們(men) 從(cong) 門口開始講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門口兩(liang) 側(ce) 貼著的一副自己書(shu) 寫(xie) 的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這也許就是薑海程對自己的要求和一直以來堅持的信念。

  文/本報記者 雷若彤

  供圖/薑海程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