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根深葉茂 守正創新——讀汪守德的《夢見——周振天創作藝術論》

發布時間:2022-03-02 16: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仲呈祥(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自新時期以來,我曾多次呼籲要加強作家、藝術家的作品研究和評論,尤其是要加強對成就突出、有代表性的作家、藝術家的作品研究和評論。因為(wei) 任何一部文藝史,主體(ti) 都應當是作家、藝術家的作品史。令人欣喜的是我近期讀到了由汪守德所著的《夢見——周振天創作藝術論》,這是一部研究評述周振天創作藝術的專(zhuan) 著,甚為(wei) 感佩,既是為(wei) 本書(shu) 作者亦為(wei) 周振天,更是為(wei) 新時代的影視劇藝術評論事業(ye) 而高興(xing) 。

  周振天在藝術創作上是一棵常青樹,在中國當代電視藝術領域上作出了突出貢獻。作為(wei) 軍(jun) 旅編劇,在四十多年的創作中,他始終堅持現實題材的創作,如《藍色國門》《熱血》《驅逐艦艦長》《波濤洶湧》《水兵俱樂(le) 部》《艦在亞(ya) 丁灣》等作品,構成一部與(yu) 海軍(jun) 生活同頻共振的當代中國海軍(jun) 形象的發展壯大史。特別是他運用長篇電視劇的形式,把新中國海軍(jun) 的生活搬上熒屏,在全軍(jun) 乃至全國都產(chan) 生了重大的影響,這就是領風氣之先的《潮起潮落》。他借鑒國內(nei) 外經典名著的經驗,準確把握新中國海軍(jun) 誕生之初到新時期的社會(hui) 曆史特征,注重以正確的曆史觀和美學觀凸顯主題、編織情節和塑造人物。

  周振天還在曆史題材和革命史題材上都作出了努力與(yu) 探索,創作出了一批視角獨特、內(nei) 蘊深厚、膾炙人口、傳(chuan) 播力強的劇作。如電視劇《李大釗》《洪湖赤衛隊》《我的青春在延安》《我的故鄉(xiang) 晉察冀》《護國大將軍(jun) 》《樓外樓》等。作為(wei) 一位資深編劇,他的作品很重要的一個(ge) 特點,就是善於(yu) 將抽象的思維化解、消融到他的形象思維當中。如在中國長篇電視劇的喜劇樣式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出自他手的《神醫喜來樂(le) 》,在各大電視台重播的頻次很高。在天津、北京工作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周振天,不斷在京、津、冀題材上辛勤耕耘,其中《玉碎》《張伯苓》《小站風雲(yun) 》《闖天下》《孟來財傳(chuan) 奇》《老少爺們(men) 上法場》等,他都力求從(cong) 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從(cong) 而展現中華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xie) 中國人民奮鬥之誌、創造之力、發展之果。

  周振天還是一位全能型的創作者。他的創作取向不僅(jin) 僅(jin) 在電視劇方麵,在其他文學藝術領域,也都有著成功的涉獵。如電影《藍鯨緊急出動》《火種》,話劇《為(wei) 了祖國》《海軍(jun) 世家》《天邊有群男子漢》《危機公關(guan) 》,音樂(le) 劇《赤道雨》,電視專(zhuan) 題片《國魂》《北上先鋒》《壯士行》《香港滄桑》等,他都憑借自身深厚的文學藝術功底,施展其創作才華,激發不竭的藝術熱情。

  多年來,周振天一直堅持每一部作品落筆之前都一定要深入生活,努力深入地開掘生活素材。他在執筆創作“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事跡的話劇《深海》時,因他曾在潛艇上掛職過副政委,有著豐(feng) 厚的生活積累、情感積累和思想積累,因此筆觸能伸進“核潛艇之父”的心靈深處,緊緊抓住了理想信仰和報國情懷、科學精神和藝術涵養(yang) 、人性深度與(yu) 情感厚度三個(ge) 核心要素,把真名真姓且健在的偉(wei) 大科學家搬上舞台,為(wei) 之立傳(chuan) ,真實凝練地展現其精神風貌、智慧才華和人格魅力。

  此外,周振天又是一個(ge) 會(hui) 帶隊伍,善於(yu) 培養(yang) 人才的業(ye) 務帶頭人,他所在的原海政電視藝術中心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成為(wei) 軍(jun) 旅題材電視劇創作的一支重要隊伍,為(wei) 軍(jun) 隊的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書(shu) 作者汪守德畢業(ye) 於(yu) 北京大學中文係,又長期從(cong) 事軍(jun) 隊文藝的組織管理工作,他對身為(wei) 海軍(jun) 的著名作家、藝術家周振天,不僅(jin) 知之全而深,而且很有感情,可以說由他來寫(xie) 這部專(zhuan) 著具有很明顯的優(you) 勢。他寫(xie) 這部書(shu) 的姿態和文風是值得肯定的,在動筆寫(xie) 《夢見——周振天創作藝術論》之前,既認真“考”察和探究了周振天的全部人生軌跡——從(cong) “青少時光的文化之旅”,到“蔚藍色的從(cong) 軍(jun) 行”,對周振天的前史作了較為(wei) 係統的梳理,並對其後來的人生和創作軌跡,也進行了較為(wei) 清晰的勾勒。更重要的是,他通過網上或網下的各種渠道,逐一研讀與(yu) 觀看了周振天的全部作品,了解了周振天在各種體(ti) 裁領域的多方位創作實踐和追求,這樣既有助於(yu) 看清周振天創作發展的脈絡,還可以看到相關(guan) 的創作背景。因此在這部專(zhuan) 著中體(ti) 現了“全”“細”“深”的鮮明特點。所謂“全”就是全麵地介紹與(yu) 點評了周振天的創作曆史和作品特色,能讓讀者對周振天的藝術成就和具體(ti) 作品獲得較為(wei) 整體(ti) 性的印象;“細”就是對周振天作品進行了細致周詳、恰如其分的藝術分析,從(cong) 作品的細部和內(nei) 部來進行考察,指出每部作品不同的藝術特色和價(jia) 值;“深”就是著重解析周振天的作品所蘊含的思想寓意,讓人了解周振天創作具體(ti) 作品的緣起與(yu) 動因,及其注入作品的深刻用心與(yu) 匠心。

  可以說,作者從(cong) 實踐性、理論性和資料性結合的角度,把這位作家、藝術家及其作品說深說透。而且在行文中頗多精彩亮點,很能啟人心智,使全書(shu) 增添了“評傳(chuan) ”的深厚的人文色彩和可喜的人性深度。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2日 15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