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共議後疫情時代人類社會發展新模式 《後增長》帶來新路徑
中新網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國出版集團中譯出版社、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yu) 綠色發展基金會(hui) 主辦的“後疫情時代人類社會(hui) 發展新模式”研討會(hui) 暨《後增長》新書(shu) 發布會(hui) 27日在京舉(ju) 行。
該書(shu) 作者蒂姆·傑克遜(Tim Jackson)是英國薩裏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wei) 可持續發展。他的裏程碑式著作《無增長的繁榮》(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被譯為(wei) 17種語言,暢銷全球。
在《後增長》一書(shu) 中,他認為(wei) ,人類此前對於(yu) 社會(hui) 進步的理解建立在一個(ge) 錯誤的信念之上:經濟增長越快,擁有的越多,越有幸福感。
然而,對永續增長的偏執追求已經導致了生態破壞、金融脆弱、社會(hui) 動蕩以及百年來最嚴(yan) 重的全球性健康危機。2019年底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明確地告訴人類,自然界會(hui) 用它特有的方式來反駁人類的執念。
該書(shu) 倡導新的模式,包括但不限於(yu) 倡導新的哲學觀,不再以增長作為(wei) 幸福的來源,追求各方麵的平衡,注重有限,而非無限;倡導新的政治觀,更加關(guan) 注當今社會(hui) 的不平等現象,追求共同富裕;倡導新的貨幣觀,呼籲未來貨幣服務於(yu) 人民大眾(zhong) ,而非資本家;倡導新的消費觀,鼓勵適度消費,避免“精致窮”;倡導新的幸福觀,更加注重心流的體(ti) 驗,而非物質方麵的滿足。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dang) 組成員張宏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後疫情時代人類社會(hui) 如何發展,中國統籌抗疫和發展的實踐提供了很多新理念、新實踐,無疑具有前瞻性、原創性、引領性,為(wei) 整個(ge) 人類社會(hui) 怎麽(me) 發展提供了卓越的中國價(jia) 值、中國智慧以及中國方案。蒂姆·傑克遜教授推出這本新書(shu) ,結合疫情的時代背景,對以往人們(men) 習(xi) 以為(wei) 常的增長模式帶來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入反思,也對後疫情時代人類社會(hui) 如何更好的發展提供了自己獨到的、富有啟示性的理念,給我們(men) 提供很多有益的參考。
中譯出版社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社長)、總編輯喬(qiao) 衛兵認為(wei) ,《後增長》與(yu) 作者的《無增長的繁榮》一脈相承,是對“無增長”理念的深化;該書(shu) 著眼於(yu) 人類的發展與(yu) 自然的平衡,為(wei) 中國實現“碳中和”及“碳達峰”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和理論視角。
作者蒂姆·傑克遜的在線演講令人動容,他講述了發生在肯尼亞(ya) 一個(ge) 敬重山、樹、水的小村莊的故事。他對疫情以及疫情後人類的發展有深入地思考。他提到中國的思想家老子,也談到人與(yu) 自然,尤其是人與(yu) 自己的平衡。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張孝德指出,在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主流經濟學對生態的關(guan) 注還不夠。在此背景下,如何以“後增長”的思維討論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討論中國未來的生態經濟發展是非常有用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提到健康的增長方式,包括供給側(ce) 改革及高質量的發展,這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度吻合,都是我們(men) “後增長”所實現的一些路徑,我們(men) 要踐行這種發展。
此後的圓桌會(hui) 談上,大家各抒己見,從(cong) 不同的學術角度探討了後疫情時代下人類所麵臨(lin) 的問題和解決(jue) 方案。(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