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脂如玉驚豔世界 134件明清德化白瓷廣州展出
中新網廣州3月2日電 (記者 程景偉(wei) )“德化之美——館藏明清德化白瓷展”2日在廣州博物館鎮海樓展區專(zhuan) 題展廳正式開幕。
在中國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有一種瓷器,以凝脂如玉的白驚豔了世界,豔羨了時光,她就是德化白瓷。
德化是與(yu) 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齊名的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瓷業(ye) 始於(yu) 夏商,興(xing) 於(yu) 宋元,盛於(yu) 明清。宋元時期,泉州在海外貿易政策刺激下,發展成為(wei) 東(dong) 方第一大港,德化瓷器開始行銷海外,由此促進了東(dong) 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此時的德化瓷器以青白瓷、白瓷為(wei) 主。
明清時期,受閉關(guan) 鎖國政策影響,泉州港開始衰落,官方貿易萎縮,民間貿易興(xing) 盛。德化窯偏處一隅,在曆史上從(cong) 未有官窯之名,卻在這種曆史變革下,憑借其不斷提升的白瓷工藝水平和精湛技藝風靡世界,奠定了其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並成為(wei) 海上絲(si) 綢之路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之一。
廣州博物館館藏明清時期德化白瓷近300件,本次展覽從(cong) 中精選134件(套),分為(wei) “妙手生花·佛教塑像”“博雅好古·陳設器用”“茗香酒酣·飲食器皿”“怡情翰墨·文房雅意”四個(ge) 部分,展現德化白瓷莊重恬靜的獨特魅力、極簡主義(yi) 美學和明清時期中國社會(hui) 生活掠影,呈現德化瓷匠成功塑造享譽世界的東(dong) 方藝術珍品的勤勞與(yu) 智慧。
在明清時期,德化白瓷以人物塑像最具代表性,尤其以佛道人物居多。此次展出的一件清代德化窯白釉瓷鯉魚觀音立像,觀音腳踩蓮花,神態逼真,一手提籃,籃中有鯉魚。據介紹,魚籃觀音多為(wei) 手提魚籃或乘騎大魚的形象,觀音以這種形象出現在民間,目的是為(wei) 了倡導與(yu) 人為(wei) 善、慈悲為(wei) 懷。
明清德化白瓷種類豐(feng) 富,包括碗、盤、碟、壺等與(yu) 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器型。記者在該展覽上看到一件德化窯白釉堆塑瓷蓋盅,器身四周堆貼不同寓意圖案,分別為(wei) “清節不改(鬆月圖)”“侯封百世(猴圖)”“蘭(lan) 桂齊香(桂花蘭(lan) 花圖)”以及“祿享萬(wan) 種(鬆鹿圖)”,而蓋盒則有銘文“喜鵲爭(zheng) 梅,世禦堂”,並堆貼喜鵲與(yu) 梅枝紋飾。
據了解,中國古代陶瓷常用堆貼技法,多選用梅花、玉蘭(lan) 、荷花、八仙、龍鳳等吉祥寓意紋樣和中國傳(chuan) 統典故,成為(wei) 傳(chuan) 播中國文化的載體(ti) 。
明清時期,社會(hui) 安定,經濟發達,文教興(xing) 盛。這一時期,德化瓷匠們(men) 敏銳地抓住市場需求,燒製出大量品種多、造型豐(feng) 富、形象活潑的文房用品。此次展覽展出的一件德化窯白釉瓷燈爐,器型美觀,器身刻有詩文“一鑒水中光日月”,使其既具備實用功能,又具有藝術欣賞價(jia) 值。(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