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電影《演員》:致敬經典 致敬老藝術家
作者:王田(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研究員)
如今,“演員”這一概念逐漸被“明星”淹沒,本色內(nei) 核一定程度上被名利和虛榮所侵蝕,部分從(cong) 業(ye) 者德藝缺失更折損了這個(ge) 身份和職業(ye) 的尊嚴(yan) 。因此,紀錄電影《演員》如同逆流而上的一次追本溯源,以一種沉靜的姿態拍攝老藝術家講述光影回憶的內(nei) 容,不僅(jin) 搶救性地記錄了與(yu) 新中國共生共榮的新中國電影史,也重新定義(yi) 了演員這個(ge) 職業(ye) ,重新為(wei) 這個(ge) 身份樹立起驕傲和尊嚴(yan) ,並且為(wei) 當代現實提供了一種珍貴的價(jia) 值觀與(yu) 人生觀。
20世紀60年代,從(cong) 老中青三代優(you) 秀演員中遴選出來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幾十年過去了,影片籌拍時,他們(men) 中間在世的僅(jin) 有10位,均為(wei) 90歲上下的耄耋老人。在這個(ge) 意義(yi) 上,這部紀錄片承載了一個(ge) 重大使命,充滿了搶救式記錄的曆史緊迫性。於(yu) 藍、秦怡、田華、於(yu) 洋、金迪、謝芳、王曉棠、祝希娟……對於(yu) 新一代觀眾(zhong) 而言,他們(men) 的名字和銀幕形象也許有些遙遠和陌生,但這正是這部紀錄片彌足珍貴之處——中國第一部回溯與(yu) 重返經典老電影與(yu) 人民藝術家的紀錄片。
在這部由真實訪談與(yu) 銀幕影像構成的紀錄片中,這些中國最早的電影藝術家詮釋的並非明星的光環而是藝術的光芒。他們(men) 懷著敬畏之心深入生活、體(ti) 驗生活,無我而忘我地將角色與(yu) 觀眾(zhong) 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上甘嶺》中步行機員的飾演者張健佑,回憶起當年拍攝的情形時流下眼淚——他與(yu) 真實的幸存的戰士一起下戰壕。時髦的上海姑娘金迪洗盡鉛華,變成了《我們(men) 村裏的年輕人》的農(nong) 村姑娘。失去了母親(qin) 、在黨(dang) 的關(guan) 懷下成長的田華用自身的生命經驗詮釋著《黨(dang) 的女兒(er) 》。他們(men) 的純粹與(yu) 激情在今天成為(wei) 一種稀缺——不是用技術而是用心靈在演戲。
傳(chuan) 世的永遠是經典。這部致敬經典、致敬老藝術家、致敬真正的表演藝術的紀錄片,不僅(jin) 使新一代中國觀眾(zhong) 在大銀幕上重返經典電影的流金歲月,而且使老一代觀眾(zhong) 得以滿足對國產(chan) 老電影的迷影情結。誠然,從(cong) 藝術角度而言,《演員》在剪輯的節奏、老電影插曲的使用、素材的豐(feng) 富性等方麵有著不足和遺憾。這個(ge) 項目也麵臨(lin) 過諸多困難——曆時五年,曆經了艱難的融資、老藝術家的辭世以及疫情時期的拍攝等,但是創作團隊就像它的主人公一樣堅守信念,終向百年中國電影致敬。影片的一個(ge) 感人設計是:始於(yu) 於(yu) 藍,終於(yu) 於(yu) 藍。這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同齡人,在《江姐》中的表演讓觀眾(zhong) 看到了老一輩革命者為(wei) 建立新中國付出的血淚,她又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一百周年來臨(lin) 之際辭世。因此,這部口述曆史亦是一部新中國的曆史、新中國電影的曆史、新中國演員的心靈史。
透過大銀幕,我們(men) 從(cong) 昔日膠片上感受著一代傳(chuan) 奇影星年輕時的風華絕代,從(cong) 今日采訪中感受著他們(men) 年華老去時的智慧與(yu) 優(you) 雅。在《青春之歌》中樹立起新青年形象的謝芳,仍是不變的信念:“沒有觀眾(zhong) ,就沒有演員。”在那個(ge) 樸素又艱苦的年代,吸引他們(men) 投入這一職業(ye) 的不是明星的光環或名利的虛榮。正是這樣的純粹之情與(yu) 敬畏之心,造就了經典老電影的魅力和一代藝術家的人格光輝。
王曉棠在《神秘的旅伴》《英雄虎膽》《野火春風鬥古城》《海鷹》中塑造的四個(ge) 不同角色,生動例證了一個(ge) 優(you) 秀演員之可能性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秦怡於(yu) 90歲高齡站在青藏高原執導由自己編劇的電影,由內(nei) 而外言說了明星的風範與(yu) 風骨。反觀今日,部分演藝工作者可謂紅毯明星、流量明星、代言明星、真人秀明星,唯獨不可稱為(wei) 演員;鍛造的不是實力而是虛名,推崇的不是作品而是作秀,鑽研的不是角色而是人設,驅動力不是熱愛而是利益。這也是這部紀錄電影以《演員》命名的力量和深意所在,回到源頭——什麽(me) 是真正的明星?什麽(me) 是真正的演員?
在一個(ge) 全球化時代,影視作品對於(yu) 國家形象與(yu) 文化軟實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演員》則帶領我們(men) 去回溯、去思考——如何在曆史文化遺產(chan) 中發現對今天富有啟示性和建設性的財富,從(cong) 而使之成為(wei) 我們(men) 出發和創新的起點,從(cong) 而建立有身份源泉的文化自信。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2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