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美術館,感受詩意春天
風蘇萬(wan) 物,綠染大地。春,是萬(wan) 物複蘇、播種希望的季節。古往今來,藝術家對時序更替都頗為(wei) 關(guan) 注。他們(men) 將情感思緒傾(qing) 注筆端,描摹宜人春景。
在這生機勃發的季節,中國美術館推出“江山壯麗(li) ——中國美術館藏山水與(yu) 風景題材作品展”“國風有形——中國美術館虎年迎春民間美術精品展”“平凡不凡——李平凡創作及捐贈作品展”等“典藏活化”係列展覽,集結眾(zhong) 多繪寫(xie) 自然之春、心中之春、時代之春的作品,帶來春的氣象。讓我們(men) 走進美術館,走進明媚的春光,感受詩意的春天。
這是寄予美好憧憬的春天。
對於(yu) 春的期盼與(yu) 幸福生活的祈願,往往會(hui) 體(ti) 現在豐(feng) 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中,同樣也以造型的方式體(ti) 現在精彩紛呈的民間美術之中。人們(men) 以年畫的方式迎接春節的到來,以剪紙的形式烘托節日的喜慶,以彩塑的手法再現愉悅的景象,以風箏的放飛感受春風浩蕩,在皮影中品讀人生的春秋,在玩具中體(ti) 驗未泯的童心。
“國風有形——中國美術館虎年迎春民間美術精品展”分為(wei) “百虎鬧春”“春風化剪”“春和景明”“春色滿園”4個(ge) 篇章,包括館藏民間美術作品160餘(yu) 件,涵蓋年畫、剪紙、皮影、彩塑、風箏等品類,展現了中華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與(yu) 風俗。
“兒(er) 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dong) 風放紙鳶。”春和景明,正是放飛風箏的季節。北京、天津、濰坊和南通四大著名風箏產(chan) 地及重要流派的風箏作品,或粗獷豪放,或活潑精巧,或明豔絢麗(li) ,或清淡素雅,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理想、文化內(nei) 涵和浪漫超脫的藝術氣質。在展廳裏,郝德立的風箏《龍頭蜈蚣》懸於(yu) 空中,輕盈靈動,尤其顯眼。此風箏由一隻立體(ti) 的龍頭和30餘(yu) 節象征身軀的“蜈蚣桄”構成,總長達10餘(yu) 米,是中國美術館所藏風箏中體(ti) 量最大的一件。“沙燕”是北京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風箏樣式,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吉祥物之一“妮妮”,就是根據沙燕風箏所設計的。展出的哈魁明的風箏《五魚燕》,將紅、藍兩(liang) 色金魚繪於(yu) 燕身,賦予美好的寓意。此外,年畫《春風得意》《十美圖放風箏》等,也展現了踏春放風箏的歡樂(le) 場景。
這是充滿時代新象的春天。
從(cong) 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從(cong) 西北邊陲到萬(wan) 裏海疆,從(cong) 草原牧場到江南水鄉(xiang) ,紅色濃烈、綠色盎然、黃色耀眼、白色純淨、黑色膏腴。神州大地,山美水秀,處處春意萌發。
自古以來,一代代丹青高手遊曆自然、積澱心靈,以生花妙筆描繪大好江山。這些作品不僅(jin) 將大自然之形神刻畫入微,還融入人文理想,以多樣的審美範式詮釋“筆墨當隨時代”的創作理念。
無論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改革開放時期,還是進入新時代,藝術家們(men) 創作的山河景象,無不隨著審美風格的變化與(yu) 創新而呈現出不同麵貌。這些作品脫胎於(yu) 赤子深情的心象,植根於(yu) 中國社會(hui) 進步的偉(wei) 大實踐,展示了時代新象。
“江山壯麗(li) ——中國美術館藏山水與(yu) 風景題材作品展”精選130餘(yu) 件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雕塑等藝術門類,分為(wei) “高山仰止”“時代新象”“建設偉(wei) 業(ye) ”“詩意所棲”“自然之象”5個(ge) 篇章,以物傳(chuan) 情,以美言誌。
楊先讓的版畫《開春》,以浪漫的手法展現了人們(men) 春日勞作的場景;何海霞的中國畫《春在田間》綠水紅花,點染盎然春意;盧是的中國畫《春光好》運用大片紅色暈染,描繪了孩子們(men) 於(yu) 桃林間春遊的快樂(le) 時光;崔開璽2008年創作的油畫《北京的春天》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主會(hui) 場“鳥巢”為(wei) 背景,配以月季花和遊人,是充滿期盼的春天;何加林的中國畫《春之交響》則把鏡頭對準2020年的春天,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人們(men) 正有序複工複產(chan) ……在這些融合藝術家個(ge) 人心象、時代氣象與(yu) 自然景象的動人作品中,觀眾(zhong) 不僅(jin) 可以感受到時代氣息,還能看到奮鬥者的足跡,人民的創造。
這是寓意溫暖大愛的春天。
誠如其名,版畫家李平凡的作品多取材於(yu) 平凡生活,清新純樸,筆法洗練,線條流暢,色彩明快,於(yu) 生活中挖掘美、表現美,於(yu) 尋常中見精巧,於(yu) 平凡中見不凡。
在李平凡誕辰100周年之際,“平凡不凡——李平凡創作及捐贈作品展”從(cong) 他向中國美術館捐贈的1600餘(yu) 件作品中精選100餘(yu) 件展出,分為(wei) “刀筆不凡”“饋贈不凡”兩(liang) 部分,不僅(jin) 有李平凡創作的版畫、中國畫、美術日記,還有其捐贈的日本浮世繪、日本現代版畫、日本藏書(shu) 票以及其他國際版畫精品,體(ti) 現了藝術家不凡的創作和大愛的情懷。
走進展廳,大量以兒(er) 童為(wei) 題材的作品迎麵而來。李平凡筆下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兒(er) 童靈動可愛、稚拙爛漫。其中《我們(men) 要和平》獲得了1959年德國萊比錫國際版畫展銀獎,尤其能體(ti) 現李平凡的藝術特色,也是中國美術作品中的經典。畫麵上依次刻畫了三個(ge) 孩童,分別是黃、白、黑三種膚色。前麵的孩童懷抱和平鴿,後麵兩(liang) 人則把小手搭在前麵孩童的肩頭,表現了亞(ya) 、非、歐美兒(er) 童的親(qin) 密無間和渴望和平。作品刻線粗壯有力,色調和諧分明,富有裝飾風格。
除了代表性的版畫作品,美術日記也是此次展覽的亮點之一。很長一段時間,美術日記都是李平凡創作的主要方式。他以線條和色彩替代文字,在紙上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wei) 平凡生活賦予詩情畫意。穿梭於(yu) 這些尺幅不大的精美小品中,觀眾(zhong) 亦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暖意和平凡而雋永的美。(記者 賴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