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大家談】適時調整稅收政策,彰顯對家庭養育的關懷
作者:白晶晶
讓個(ge) 稅更加個(ge) 性化,在稅收政策上體(ti) 現對家庭養(yang) 育的支持,這個(ge) 可以有。
據媒體(ti) 了解,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婦聯將提交《關(guan) 於(yu) 完善個(ge) 人所得稅製度減輕家庭養(yang) 育負擔 促進新的生育政策落地的建議》,建議將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費用納入個(ge) 人所得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進一步優(you) 化完善子女教育專(zhuan) 項附加扣除製度,充分發揮稅收對於(yu) 促進新生育政策落地的積極作用。
說起個(ge) 稅,無疑是“打工人”最關(guan) 心的話題。時間進入3月,2021年度個(ge) 稅匯算正式開始。收到退稅的小夥(huo) 伴,如同拿到年終獎一樣驚喜,還有人留言點讚,“美好的3月從(cong) 退稅開始。”對婚育家庭來說,如果育兒(er) 開支能享受更多減稅優(you) 惠,相當於(yu) 每年都收獲“3月驚喜”。
不過,這也算不上“意外驚喜”。2021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er) 童發展綱要(2021-2030)》就已提出,研究推動將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服務費用納入個(ge) 人所得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近兩(liang) 年,兩(liang) 會(hui) 也有代表委員就這一問題建言獻策,提出稅收政策要體(ti) 現對家庭養(yang) 育的關(guan) 懷。
從(cong) 時間上看,個(ge) 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政策落地已有兩(liang) 年多,不少稅費優(you) 惠實實在在落入納稅人的口袋。特別是拖家帶口的中青年群體(ti) ,扣除項目帶來了真實的獲得感。
此前,“子女教育”作為(wei) 6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項目之一,主要內(nei) 容是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年滿3歲)和全日製學曆教育的相關(guan) 支出,按照每個(ge) 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從(cong) 政策惠及群體(ti) 來看,並未覆蓋0-3歲嬰幼兒(er) 。
正如一位網友所言,“誰說養(yang) 3歲以下的孩子不用花錢?也很貴!”此言不虛,新生兒(er) 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對很多家庭來說,如果沒有老人幫襯,夫妻一方就要告別職場,扛起全職爸媽的重任,這種狀態甚至要持續到孩子入托,這也意味著家庭總收入的銳減。
另外,隨著三孩政策的落地,有些家庭喜迎新成員、重走育兒(er) 路。對他們(men) 來說,多個(ge) 孩子也不是多套碗筷那麽(me) 簡單。每月購買(mai) 奶粉、營養(yang) 補充劑、生活用品,另雇育兒(er) 嫂……這些開支都不容小覷。
今年春節期間,為(wei) 深入了解3歲以下嬰幼兒(er) 養(yang) 育成本,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婦幼處製作了《浙江省3歲以下嬰幼兒(er) 養(yang) 育成本調查問卷》,發放“問卷星鏈接”開展調查。值得注意的是,問卷提出“假設政府每個(ge) 月給生二孩/三孩補貼1000元(自出生後至3歲),您是否願意生育二孩/三孩?”照此推算,3歲以下嬰幼兒(er) 的育兒(er) 成本,至少在每月千元左右,甚至更高。
綜上所述,適時修改《個(ge) 人所得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將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費用納入個(ge) 人所得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的條款增設其中,具有現實迫切性。
有人認為(wei) ,比起稅收優(you) 惠,發現金補貼更實惠。近年來,四川攀枝花、甘肅臨(lin) 澤等地區有過先行先試。不過,領取補貼要求有當地戶籍,如果地點切換到人口大省,地方財政顯然很難如此“大手筆”。與(yu) 之對比,稅收調整更具普惠性,也能“零門檻”惠及全國婚育家庭。
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需要釋放政策紅利給家庭兜底。眾(zhong) 所周知,個(ge) 稅不僅(jin) 用於(yu) 調節收入分配,也肩負著促進社會(hui) 公平的功能。進入“三孩”時代,激活生育意願,稅收政策理應作出積極回應,讓民眾(zhong) 從(cong) 生育中感受到實惠。
希望有關(guan) 方麵調研落實,呼應現實關(guan) 切,為(wei) 個(ge) 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政策“打補丁”。針對不同家庭架構設置不同減稅比例、對多子女家庭給予優(you) 惠、對單親(qin) 家庭給予傾(qing) 斜,方能切實保障稅負公平,真正減輕家庭生育、養(yang) 育、教育負擔,合力破解“生不起、養(yang) 不起”難題。(白晶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