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崇德——代表委員談黨史學習教育
【兩(liang) 會(hui) 特刊】
卷首語
國無德不興(xing) ,人無德不立。
翻開百年黨(dang) 史,從(cong) “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yi) 真”的無畏,到“生是為(wei) 中國,死是為(wei) 中國”的凜然,從(cong) “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奮力拚搏,到“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si) 釘”的無私奉獻,一座座時代豐(feng) 碑彰顯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信仰底色、精神高度;從(cong) 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到脫貧攻堅精神,從(cong) “兩(liang) 彈一星”精神到探月精神,一個(ge) 個(ge) 偉(wei) 大壯舉(ju) 背後的動人精神,構築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照亮民族複興(xing) 的遠大征途。
明鏡照形,知史鑒今。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做到學史崇德,就是要引導廣大黨(dang) 員、幹部傳(chuan) 承紅色基因,涵養(yang) 高尚的道德品質。
崇尚對黨(dang) 忠誠的大德,鐵心跟黨(dang) 走、雖九死而不悔;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始終與(yu) 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yu) 共;崇尚嚴(yan) 於(yu) 律己的品德,清清白白做人、幹幹淨淨做事。廣大黨(dang) 員幹部通過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砥礪初心、汲取力量,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播下種子,收獲綠蔭。立足新起點,走過萬(wan) 水千山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必能在又一程跋山涉水中,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立心鑄魂擦亮精神底色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wei) 劉平安
早春時節,浙江嘉興(xing) 南湖碧波蕩漾,綠意萌動。
南湖革命紀念館宣教部主任袁晶代表帶著參觀人群瞻仰紅船、重溫初心。她是紀念館講解員,也是紅船的守護人。
“全國各地的觀眾(zhong) 來到這裏,真真切切地感受紅船精神,感悟革命烈士的赤誠之心。”通過她的講述,一批又一批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帶著敬仰而來,滿懷信念而歸。
“曆史是一麵鏡子,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務院參事何星亮代表表示,要通過學習(xi) 黨(dang) 史明大德、守公德、嚴(yan) 私德,用黨(dang) 的光榮傳(chuan) 統和優(you) 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dang) 的實踐創造和曆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
明大德:把對黨(dang) 的忠誠寫(xie) 在實際行動中
“我們(men) 村已成為(wei) 全國聞名的‘都市村莊’。我問問大家,誰家沒樓房,誰家沒汽車……”一個(ge) 陽光明媚的下午,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鎮白沙村黨(dang) 委書(shu) 記侯二河代表正在為(wei) 村民講黨(dang) 課。
昔日的白沙村,“吃水爬山坡,做飯燒柴火,糠菜半年糧,麻籽豆擦鍋”。如今,民居時尚,街道潔淨,湖泊如鏡,綠蔭如蓋。
侯二河代表感慨,飲水思源,白沙村有今天的成績,最根本的在於(yu) 堅持黨(dang) 的領導。“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就是讓黨(dang) 員幹部崇尚對黨(dang) 忠誠的大德,堅定跟黨(dang) 走的信仰和決(jue) 心。”他說。
奮鬥百年路,忠誠印寸心。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路走來,經曆過無數艱險和磨難,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垮,靠的就是千千萬(wan) 萬(wan) 黨(dang) 員的忠誠,鐵心跟黨(dang) 走,雖九死而不悔。
“信仰是什麽(me) ?是用生命書(shu) 寫(xie) 的義(yi) 無反顧。”成都經典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藝委會(hui) 辦公室主任徐萍代表時常思考這個(ge) 問題。
她的老家在四川北部的青川縣。2008年,那場令世界震驚的大地震,摧毀了縣城,也摧毀了她的家。在黨(dang) 的關(guan) 懷和幫助下,他們(men) 很快恢複了正常生活。10年後,她被推選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
“一個(ge) 從(cong) 災區廢墟走出來的孩子,走進了人民大會(hui) 堂,這是一份多麽(me) 沉甸甸的責任啊。”一年來,她到各地宣講,講黨(dang) 的光輝曆史,講黨(dang) 的偉(wei) 大功績。“我們(men) 要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把黨(dang) 的事業(ye) 永遠銘記在心,把對黨(dang) 的忠誠寫(xie) 在實際行動中。”她說。
“革命理想高於(yu) 天。”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委員表示,黨(dang) 員幹部必須以史為(wei) 鑒,守正創新,把黨(dang) 的道德建設進行到底,做到始終忠於(yu) 黨(dang) 、忠於(yu) 黨(dang) 的事業(ye) ,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守公德:當好群眾(zhong) 的貼心人和代言人
喻春梅代表一直在路上。
她是江西南昌公交運輸集團一公司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經常到公交車上、調度室裏、停車場站,跟乘客和駕駛員交流,傾(qing) 聽他們(men) 的心聲。
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她感動於(yu) 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ti) 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楊善洲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李保國的“你的幸福我包了”……“我們(men) 黨(dang) 為(wei) 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xing) ,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wei) 人民利益而奮鬥。”她說。
“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幹部和全國人大代表,我深知責任重於(yu) 泰山,必須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喻春梅代表努力當好群眾(zhong) 的“貼心人”和“代言人”。
大別山區,一片紅色熱土。
黃久生代表出生在革命老區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從(cong) 小聽的是紅軍(jun) 故事,感受的是黨(dang) 帶來的巨變,“紅色基因”已深深刻在骨子裏。
他現在是潢川縣駐鄭州流動黨(dang) 工委書(shu) 記。他把黨(dang) 的恩情化作前行動力,通過黨(dang) 建引領、搭建平台、聯建共建,把農(nong) 民工流動黨(dang) 員團結在一起,讓流動黨(dang) 員離鄉(xiang) 不離黨(dang) 、流動不流失。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百年黨(dang) 史,就是一部不斷為(wei) 民造福的曆史;堅持人民至上,是我們(men) 黨(dang) 百年奮鬥的寶貴曆史經驗。
江蘇省揚州市政協原副主席董玉海委員指出,我們(men) 幹事業(ye) 、謀發展,一定要從(cong) 是否有利於(yu) 人民出發,工作政績應該讓廣大人民群眾(zhong) 評說;我們(men) 抓營商環境、搞政務服務,一定要真心實意,真正為(wei) 群眾(zhong) 著想;我們(men) 搞生態建設、民生工程,一定要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出發,讓人民群眾(zhong) 有更多獲得感。
嚴(yan) 私德:把道德刻印於(yu) 做人做事細節
“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這是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曾芳委員的職業(ye) 理想。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曾芳委員被長治市人民醫院副院長趙雪芳的事跡感動。“醫生不能脫離臨(lin) 床,更不能離開病人,一名離開病人的醫生,就沒有了生命價(jia) 值”,曾芳委員將趙雪芳的話銘記於(yu) 心,時常提醒自己:修醫德、行仁術,懷救苦之心、做蒼生大醫。
如今,她把這份體(ti) 悟傳(chuan) 遞給學生。“醫德教育的關(guan) 鍵在於(yu) ‘仁’,要引導學生以仁心為(wei) 初心,誠信慎獨,涵養(yang) 高尚醫德,引導學生以仁心致匠心,精益求精,錘煉高超醫術。”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一個(ge) 人的品德,刻印於(yu) 做人做事的細節,彰顯於(yu) 具體(ti) 而微小的點滴。
多年來,中央音樂(le) 學院教授、揚琴表演藝術家劉月寧委員持續推動“茉莉花”揚琴藝術教育公益係列活動,發起成立“小茉莉”揚琴藝術團,用藝術滋養(yang) 青少年一代,和孩子們(men) 共同成長,收獲感動,完善自我。“作為(wei) 一名文藝工作者、高等藝術教育工作者,涵養(yang) 、崇尚嚴(yan) 以律己的品德就是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實現人生價(jia) 值,並通過美育教育和公益事業(ye) 傳(chuan) 遞真善美,引導孩子們(men) 立誌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yu) 人民的人。”
白庚勝委員表示,要通過百年黨(dang) 史的回顧與(yu) 學習(xi) ,強化黨(dang) 的道德建設、提高黨(dang) 員的道德修養(yang) ,以增強黨(dang) 的先進性、純潔性、感召力,提升黨(dang) 員的思想水平、道德約束、人文涵養(yang) 。隻有這樣,我們(men) 才能夠實現理想信念、奮鬥目標,完成曆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hui) 副會(hui) 長、原中央黨(dang) 校教育長 羅宗毅委員:
以史為(wei) 鑒,匡正人生追求
對於(yu) 從(cong) 事哲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的人來說,做人、做事、做學問三者從(cong) 來分不開。追求真理還是追求名利、獻身國家還是患得患失、甘於(yu) 寂寞還是浮躁張揚、實事求是還是弄虛作假,諸如此類的價(jia) 值追求問題,貫穿學術人生的始終。長期以來,我國廣大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研究導向,把做人與(yu) 做學問統一起來,贏得廣泛讚譽。但我們(men) 也看到,有極少數人存在學術浮誇、學術不端、學術腐敗問題。
精神追求是一個(ge) 人向上向善的動力之源。以史為(wei) 鏡可以正衣冠。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我們(men) 重溫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包括科技工作者和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在內(nei) 的無數革命先輩,把個(ge) 人的追求、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聯係在一起,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令人景仰的風範,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曆史鏡鑒,樹立了光輝榜樣。從(cong) “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yi) 真”的舍生取義(yi) ,到“科學報國”“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無怨無悔,無不彰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境界和價(jia) 值追求,成為(wei) 後來者學習(xi) 的楷模、前行的航標。
通過學習(xi) 黨(dang) 史,我們(men) 要加強道德修養(yang) 、匡正人生追求,樹立良好學術道德,自覺遵守學術規範,崇尚“士以弘道”的價(jia) 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一起來,心懷“國之大者”,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引領風尚、燭照人生。(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wei) 采訪整理)
中國科學院院士、蘭(lan) 州大學校長 嚴(yan) 純華委員:
做“大先生”,塑造學生品格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通過推進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做到“學史崇德”,這與(yu) 教育宗旨和高校使命是相通的。我認為(wei) ,於(yu) 師者,就是要涵養(yang) 師德,通過學習(xi) 百年黨(dang) 史,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做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切實承擔起“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神聖使命。
做“崇尚大德”的典範。從(cong) 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中深刻感悟一代代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黨(dang) 忠誠的崇高大德,以黨(dang) 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擦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大學底色,引導廣大教師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做“崇尚公德”的典範。從(cong) 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中深刻感悟一代代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人忠於(yu) 革命事業(ye) 的崇高品德,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忠誠於(yu) 黨(dang) 的教育事業(ye) ,堅守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做“崇尚私德”的典範。從(cong) 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中深刻感悟老一輩革命家崇高的革命風範、道德品質以及精神境界,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引導廣大教師進一步鼓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爭(zheng) 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的引路人。(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wei) 采訪整理)
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 李樹建代表:
崇德尚藝,做好一生功課
崇德尚藝是戲曲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在黨(dang) 的百年曆史上,我們(men) 熟悉的那些文藝名家,都有著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堅定的道德操守,德行上過硬、思想上靠得住,堪稱典範與(yu) 楷模。
河南豫劇院老院長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期間帶領劇社走遍大半個(ge) 中國,進行巡回義(yi) 演,為(wei) 前方捐獻了一架戰鬥機,博大的愛國情懷讓世人銘記至今。“戲比天大”是她一生的承諾和追求,她的每部作品都要做到“順民心,反映時代”。
深入推進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就是要學習(xi) 前輩們(men) 德藝雙馨的道德追求,不忘為(wei) 文從(cong) 藝初心。表現在戲曲創作上,就是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wei) 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河南豫劇院把提高質量作為(wei) 藝術作品的生命線,作為(wei)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抓手。近年來,我們(men) 創排了《中國紅》《義(yi) 薄雲(yun) 天》《大河安瀾》《黃河灘上的女人》《向警予》等優(you) 秀劇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men) 還不斷強化演員職業(ye) 道德教育,堅持樹立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去年,麵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men) 廣泛動員演職員工以藝抗疫,在非常時期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
戲曲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藝作為(wei) 一生的功課,追求德藝雙馨,弘揚新風正氣,抵製不良風氣,努力追求真才學、好德行、高品位,用老百姓喜聞樂(le) 見的舞台藝術形式,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時代表達。(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wei) 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4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