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二十四節氣,是一張能“聽到”的課程表

發布時間:2022-03-08 11:04:00來源: 光明日報

  二十四節氣,是一張能“聽到”的課程表

  植根於(yu) 農(nong) 耕文明的二十四節氣,融匯著中國古人關(guan) 於(yu) 天文、曆法、音律、養(yang) 生的整全智慧,亦蘊含著豐(feng) 富而深刻的哲學、倫(lun) 理與(yu) 美學精神,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wei) “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目錄。然而,若論及二十四節氣的現代傳(chuan) 承與(yu) 轉化,我以為(wei) ,中國節氣文化的種子最應當柔軟植入青少年的心靈。

  在天地時空中重建教育時空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體(ti) 係,亦是我們(men) 的先民仰觀俯察的宇宙發現,更是“天-地-人”和諧共生的心靈覺悟。從(cong) 本質上說,二十四節氣所提供的是一種與(yu) 現代“物理時間觀”相別的“自然時間觀”。在這裏,時間成為(wei) 天地眾(zhong) 生之間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環、關(guan) 聯與(yu) 呼應。

  正是出於(yu) 對天道自然的尊崇和敬畏,我們(men) 的先人不僅(jin) 建立了晴耕雨讀的生活方式,而且以耕讀並提的價(jia) 值彰顯出既繁衍生息、又薪火相傳(chuan) 的文化倫(lun) 理。因此,在古代蒙學教材中,開篇即是“天地人”三字,以此對兒(er) 童作最樸素的生命與(yu) 時空的哲學啟蒙。

  在我們(men) 看來,二十四節氣為(wei) 現代教育所提供的其實是一張大自然的“時間表”,是上天為(wei) 人間設定的時令和節律,可惜的是,學校教育對這種自然的時令和節律視而不見。我們(men) 的時間表成了“課程表”,風聲聽不見,雨聲聽不見,鳥語更是聽不見,偌大的空間裏隻有鈴聲才是提醒時間的唯一信號。

  將二十四節氣的種子植入學校教育,就要是將現代教育從(cong) 知識與(yu) 課程的某些病態占領中解放出時間和空間,將教育的“自然之維”全麵敞開,讓年輕一代從(cong) 一種認知與(yu) 獨白的“物化視界”走向理解和對話的“生命視界”。時間打開,空間亦打開,才可能談得上課程的打開。這就關(guan) 係到教育時空的重建。

  在日常體(ti) 驗中涵泳中國智慧

  二十四節氣被稱作中國人的“存在與(yu) 時間”,其所凸顯的中國智慧之核心就在於(yu) 天人合一、物我無間。一方麵,它是形而下的、順天應時的生存指導,另一方麵,它又是形而上的自然天則和人間律令,具有“觀世界”與(yu) “觀人生”的哲學智慧。

  二十四節氣幾乎涵蓋了中國哲學最核心的命題,並且讓這些命題成為(wei) 中國人的生命日常。世界充滿變易,變化的力量來自陰陽之間的消長與(yu) 轉化,來自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相生相克。這些中國智慧並不是棲居在典籍裏,它寫(xie) 在節氣輪回中。如冬天的“冬至一陽生”,如春天的“萬(wan) 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wei) 和”。在中國哲學看來,“氣”所指向的本體(ti) 論,它是生命的存在狀態與(yu) 存在方式,而“和”所指向的則是生命共在的和諧秩序。在節氣裏,所謂相反相成不再是理性思辨,而是陰陽、黑白、冷熱、盈虧(kui) 的自然闡釋;而圓融、中庸的精神亦可從(cong) 日月運行的“軌跡”和四季更替的節律裏獲得來自天地的論證。

  與(yu) 這種哲學精神相一致的教育,其根本取向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說是天地相參、對話共生的中國智慧乃中國教育思想之精髓。由是,自然節氣與(yu) 人格的氣節之間亦存在天人互證的關(guan) 係。有氣節的人格,在於(yu) 有精神,有持守,有節製。正如《易經》所雲(yun) :“夫大人者,與(yu) 天地合其德,與(yu) 日月其合明,與(yu) 四時合其序,與(yu) 鬼神合其吉凶”。

  涵泳二十四節氣的中國智慧,亦是對人格修行的參悟。比如,節氣裏有小暑、大暑,有小寒、大寒,有小滿,卻唯獨沒有“大滿”。這種命名的空白,是不是意味著哲學意義(yi) 上的“大滿”即是生命的理想無缺?

  在項目學習(xi) 中陶冶美育情懷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wan) 物有成理而不說。”打開教育的“自然之維”,意味著美育之門也向著天地敞開。節氣之於(yu) 美育的意義(yi) ,就在於(yu) 以超越功利的移情、審美和創造方式,建立人與(yu) 世界之間廣博而恒久的情感關(guan) 聯,並找到精神生命的安頓之所。

  二十四節氣的內(nei) 涵關(guan) 涉天文、地理、農(nong) 事、民俗、音律、文學、哲學、美學及傳(chuan) 播等多學科知識。但節氣之於(yu) 美育的意義(yi) ,不是知識的提供,而是一種把握世界的方式,一種思考、感發和表達的方式。因此,我們(men) 必須是跨學科的思維,將節氣當作一個(ge) 項目式學習(xi) 的生命母題來對待,使仰觀和俯察成為(wei) 現代兒(er) 童的精神姿態,讓自然與(yu) 人文在兒(er) 童那裏相融相洽。項目式學習(xi) 下的節氣文化,必然訴諸學校的環境、活動與(yu) 課程。如按節氣對花草進行觀察、手繪,如策劃融音樂(le) 、吟誦、歌唱、遊戲、製作、飲食於(yu) 一體(ti) 的節氣課堂,如引導孩子去關(guan) 心不同節令下大地和雲(yun) 天上那些細微的聲響,去從(cong) 一道色彩、一個(ge) 造型、一種氣味、一種韻律裏領略到美的氣息。這樣,對兒(er) 童來說,回到二十四節氣的天空下的過程,就是其審美感官充分打開的過程,就是與(yu) 自然物事心心相印的過程,就是從(cong) 植物、動物與(yu) 一切有情生命那裏打開生命妙曼之門的過程。

  (作者:黃耀紅,係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