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萌山委員:“一分錢”的小賬 關乎糧食安全的大事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原黨(dang) 組書(shu) 記、國家食物與(yu) 營養(yang) 谘詢委員會(hui) 主任陳萌山算了一筆賬,賬雖小,卻是關(guan) 乎糧食安全的大事。
兩(liang) 會(hui) 前,陳萌山走訪調研發現,很多主產(chan) 區糧食加工企業(ye) 麵臨(lin) 較大經營壓力,他們(men) 普遍希望國家出台扶持政策,將企業(ye) 用電由“工業(ye) 用電計價(jia) ”調整為(wei) “農(nong) 業(ye) 用電計價(jia) ”。一旦調整,每斤糧食加工成本可降低1分錢。
別小看這“1分錢”,陳萌山估算,這一調整可以幫助企業(ye) 增加10%的利潤。更重要的是,通過用電政策引導,可有效推動糧食內(nei) 循環,提高產(chan) 業(ye) 收益,繁榮產(chan) 地經濟。
於(yu) 是,他根據調研情況,撰寫(xie) 了一份將產(chan) 地糧食加工企業(ye) 用電調整為(wei) 農(nong) 業(ye) 用電計價(jia) 的提案。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陳萌山細談了“降低1分錢”背後的4個(ge) 好處:
一是調動地方抓糧積極性。他說,主產(chan) 區大力發展糧食生產(chan) ,也承受較大的機會(hui) 成本。扶持糧食加工產(chan) 業(ye) 發展,有利於(yu) 搭建糧食安全與(yu) 縣域經濟貫通的橋梁,提振縣域經濟,推動主產(chan) 區重農(nong) 抓糧。
二是促進以工補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縮小城鄉(xiang) 差距。在主產(chan) 區以糧食加工業(ye) 帶動地方經濟,引導資本投向產(chan) 業(ye) 建設,引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鄉(xiang) 村延伸,可以就地解決(jue) 農(nong) 民非農(nong) 就業(ye) ,增加農(nong) 民非農(nong) 收入。
三是減少原糧運輸損耗帶來的資源環境壓力。陳萌山在這方麵又算了一筆小賬:我國糧食每年物流總量達4.8億(yi) 噸,跨省長距離物流量高達2.3億(yi) 噸。但運輸方式和設施落後,“四散化”比例低於(yu) 10%,在糧食物流發達的東(dong) 北也隻有30%,進庫轉運頻繁拆裝包,損失率超過5%。
“就地發展糧食加工,可以減少原糧長距離運輸帶來的數量損失、質量損失、營養(yang) 損失,減少碳排放。”陳萌山說。
四是實實在在的暖心之舉(ju) 。他說,當前經濟形勢下,大米、麵粉等主食價(jia) 格疲軟,糧食加工企業(ye) 經營比較困難。對薄利多銷的糧食加工行業(ye) 而言,享受農(nong) 業(ye) 用電待遇,每斤減少1分錢加工成本,能給企業(ye) 帶來實實在在的優(you) 惠。
“糧食是國家最重要的農(nong) 產(chan) 品,也是主產(chan) 區的重要資源產(chan) 品。把糧食附加值更多地留在主產(chan) 地,是提升糧食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促進糧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陳萌山就此提出一些具體(ti) 建議。
首先是分品種調整加工用電價(jia) 格,聚焦稻穀、小麥和馬鈴薯。
陳萌山說,稻穀和小麥是我國傳(chuan) 統口糧,關(guan) 係著最基本的飯碗問題,是危機情境下食物供應的必保內(nei) 容,必須放在前麵考慮。
他還給出一組數據:馬鈴薯含水量高達80%,遠距離大規模運輸的主要是水分,運輸效率低,且損耗高達5%。尤其在全國已經脫貧的592個(ge) 原扶貧工作重點縣中,有相當數量的縣是馬鈴薯主產(chan) 縣,馬鈴薯是防止返貧的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
“優(you) 先支持三類糧食加工用電,可緩解原糧加工成本上行、利潤不斷壓縮的難題,降低加工成本。”陳萌山說。
其次是分區域調整加工用電價(jia) 格,聚焦糧食主產(chan) 區加工產(chan) 業(ye) 。
陳萌山說,通過劃分支持區域,有針對性地支持糧食主產(chan) 區,能促進主產(chan) 區將生產(chan) 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提升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他根據公開數據分析,東(dong) 北3省、長江中下遊6省大米加工產(chan) 能合計占比八成,黃淮海6省小麥產(chan) 能占比八成。馬鈴薯的6個(ge) 產(chan) 區產(chan) 量占全國的65%。
“如果將上述主產(chan) 區加工用電轉為(wei) 農(nong) 業(ye) 用電,將給主產(chan) 區稻麥加工降低成本56億(yi) 元、馬鈴薯澱粉加工降低成本5200萬(wan) 元。”陳萌山說。
第三是分用途調整加工用電價(jia) 格,聚焦兩(liang) 大口糧食用加工。
“口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食用部分消費直接關(guan) 乎人民生存和健康,涉及最基本的民生保障。”陳萌山說,稻穀和小麥中口糧用途消費占總消費的80%以上,口糧加工改為(wei) 農(nong) 用電計價(jia) 可為(wei) 主產(chan) 區降低44.8億(yi) 元成本。
在他看來,對這部分糧食加工進行用電支持,可以有效緩解“稻強米弱、麥強麵弱”的困境,穩住關(guan) 鍵的糧食加工產(chan) 能,確保供應穩定。
最後是分對象調整加工用電價(jia) 格,聚焦縣域內(nei) 、有一定帶動效應的糧食加工企業(ye) 。
陳萌山建議以打造糧食產(chan) 業(ye) 集群、糧食產(chan) 業(ye) 強鎮為(wei) 契機,支持生在農(nong) 村、長在縣域的糧食加工企業(ye) 。發展壯大縣域糧食產(chan) 業(ye) ,促進資源要素向縣域聚集,激活一方經濟。
這一考慮也並非拍腦袋,他繼續給記者擺出了數據:2021年國家電網全年營收2.67萬(wan) 億(yi) 元,如在稻麥主產(chan) 區和主要馬鈴薯產(chan) 區實施糧食加工用電“工”改“農(nong) ”,降低用電費用45.3億(yi) 元,僅(jin) 占全年營收的0.17%。
陳萌山說,要從(cong) 耕地保護、品種結構、經營機製和科技支撐等方麵多點發力,實現穩產(chan) 保供、綠色高質、增收增效。特別是要在糧食主產(chan) 區等重點地區、大豆油料等緊缺品種和產(chan) 銷銜接的關(guan) 鍵環節上,落實硬措施,確保產(chan) 得出、供得上,牢牢端穩中國飯碗,掌握發展應變的主動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