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綠色發展
推進低碳轉型 確保能源安全
本報記者 郭雪岩 齊誌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綠色低碳是世界潮流,沒有綠色低碳轉型就沒有未來可預見的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永生委員介紹,中國石化積極推動能源革命、推進轉型發展,著力建設以風光熱氫為(wei) 引領的多能互補新能源供應體(ti) 係,在新疆庫車啟動建設萬(wan) 噸級光伏綠氫示範項目,並建設齊魯石化—勝利油田CCUS(碳捕集、利用與(yu) 封存)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wan) 噸,相當於(yu) 植樹近900萬(wan) 棵、近60萬(wan) 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預計未來15年可實現增油296.5萬(wan) 噸。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綠色轉型是一個(ge) 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曹誌安委員認為(wei) ,推進“雙碳”實踐決(jue) 不能急於(yu) 求成、急躁冒進,一定要立足基本國情,協同抓好風光電基地開發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馬永生認為(wei) ,實現能源過渡和替代還需一個(ge) 長期艱苦的過程,要努力提高油氣需求自保能力、新能源安全可靠接續能力,推動能源保障能力大躍升。“今年將進一步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進天然氣產(chan) 供儲(chu) 銷協同發展,同時因地製宜推動光伏、風電、綠氫、地熱等項目的發展。”
“推進能源低碳轉型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曹誌安建議,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各環節共同發力,在裝備製造環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進數字化轉型,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在水電、風電、光電、儲(chu) 能、生物質發電、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領域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化裝備;在發電環節,隨著新能源逐步成為(wei) 電源主體(ti) ,重視和推動儲(chu) 能產(chan) 業(ye) 發展,做好儲(chu) 能發展與(yu) 電力規劃、新能源規劃的統籌協調;在電網環節,繼續服務好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納,加強對新能源大規模接入電力係統安全風險防控。
培育森林資源 加強生態建設
本報記者 葛孟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堅持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協同推進。
“綠色是伊春的底色,生態是伊春振興(xing) 發展的根基。我們(men) 要切實履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政治責任。”黑龍江省伊春市市長董文琴代表說,作為(wei) 全國重點國有林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伊春擁有400萬(wan) 公頃的大森林,森林覆蓋率達83.8%。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董文琴介紹,近年來,伊春全麵加強生態建設,係統保護、源頭治理、整體(ti) 修複,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54萬(wan) 平方公裏,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3個(ge) 、70萬(wan) 公頃。持續培育森林後備資源,加快恢複小興(xing) 安嶺闊葉紅鬆林頂級群落,森林蓄積量達3.75億(yi) 立方米,年淨增長1000萬(wan) 立方米以上。中國林科院調查評估,伊春森林和濕地資產(chan) 總價(jia) 值已達1.6萬(wan) 億(yi) 元。
董文琴表示,要統籌林區生態保護與(yu) 轉型發展,實施最嚴(yan) 格的生態保護製度,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清單”管控體(ti) 係,深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今年計劃人工造林1.2萬(wan) 畝(mu) 、修複退化林21.4萬(wan) 畝(mu) 、封山育林5萬(wan) 畝(mu) 、森林撫育174萬(wan) 畝(mu) ,推動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同步增長,著力提高森林生態係統穩定性,確保中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董文琴建議,進一步支持大小興(xing) 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推進生態價(jia) 值轉化,科學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激發生態保護的內(nei) 生動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持續防汙治汙 守護美麗(li) 家園
本報記者 崔 佳 申 茜
“天變藍了,山變綠了,水變清了,土變淨了,環境變美了。”重慶市九龍坡區委書(shu) 記李春奎代表介紹,2021年,九龍坡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達308天,全麵消除黑臭水體(ti) ,森林覆蓋率達40%。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當前和未來一個(ge) 時期,九龍坡將抓好工業(ye) 、交通、揚塵、生活汙染源管控,鞏固和提升長江九龍坡段及三條次級河流水質,嚴(yan) 格對危險廢物、重金屬等的管理,加強城市公園和綠地建設。”李春奎認為(wei) ,汙染治理治標易、治本難,最緊迫的是鞏固好、拓展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果。持續開展廢氣減排、臭氧治理、“無廢城市”建設等專(zhuan) 項行動,守護一片藍天;深入推進長江及次級河流排汙整治、河湖水質達標鞏固等攻堅行動,守護一江碧水;接力實施固廢減量和資源化利用等重點行動,守護一方淨土。
“不斷完善河長製、湖長製、林長製,探索跨區域汙染預警、聯動處置、生態補償(chang) 和用能權、碳排放權等交易合作機製,建立健全智能化防汙治汙體(ti) 係。”李春奎表示,除了在長效化方麵加力外,最根本的是加快推動產(chan) 業(ye) 向低碳化、綠色化轉型,大力推進氫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利用,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產(chan) 業(ye) 結構和生產(chan) 方式。
聚焦“雙碳”目標 堅持循序漸進
人民網記者 李楠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降碳的同時確保能源安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保障群眾(zhong) 正常生活,不能脫離實際、急於(yu) 求成。
“這是一場持久戰,不能操之過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委員認為(wei) ,碳達峰碳中和涉及麵廣、影響深刻,長期來看,不僅(jin) 牽涉能源結構的變革,還涉及工業(ye) 結構變革。
劉中民多年致力於(yu) 潔淨能源技術的開發及產(chan) 業(ye) 化。他認為(wei) ,應堅持技術先行,以科技創新為(wei) 基礎,安排相關(guan) 領域重點攻關(guan) ,積極促進科研成果在行業(ye) 中的應用。“目前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已有很好進展。例如,在清潔能源的使用方麵,如用氫和二氧化碳反應製成甲醇已經完成中試,光伏發電產(chan) 生氫、規模化電解水製氫正快速推進;在儲(chu) 能平台的建設方麵,多種儲(chu) 能技術如全釩液流電池已建設百兆瓦裝置、鈉流儲(chu) 能電池正進入應用階段等。”
劉中民認為(wei) ,綠色低碳技術在很多行業(ye) 有迫切需求,煤化工、發電、鋼鐵行業(ye) 等可能最先獲得推廣。“這些技術最終將運用於(yu) 企業(ye) ,企業(ye) 的積極性也十分高,目前一些企業(ye) 已經參與(yu) 進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以及碳交易市場的啟動,企業(ye) 的生產(chan) 成本將逐漸降低。”
此外,劉中民建議,應選擇典型區域優(you) 先進行“雙碳”綜合示範,因地製宜地製定技術路線、產(chan) 業(ye) 結構,循序漸進。“在一些有資源和產(chan) 業(ye) 特色的典型區域優(you) 先做起來,驗證一批多能融合技術並開展集成示範,為(wei) 同類型區域提供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方案。”
遏製“兩(liang) 高一低”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
本報記者 宋 宇
“堅決(jue) 遏製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是必須完成的任務。”河南省開封市委書(shu) 記高建軍(jun) 代表介紹,近年來,開封市摸排梳理“兩(liang) 高”項目存量、擬建清單,嚴(yan) 格擬建項目準入,並督促不符合要求的存量項目進行整改。建立“兩(liang) 高”項目會(hui) 商聯審機製,由市發改部門牽頭,會(hui) 同工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3個(ge) 部門,就擬建項目是否符合產(chan) 業(ye) 政策、國土空間規劃等方麵進行會(hui) 商論證。
“項目單位將得到指導,優(you) 化產(chan) 品結構和生產(chan) 工藝,降低能耗強度。”高建軍(jun) 說,比如晉開集團老廠區搬遷轉型升級新材料項目,有關(guan) 部門指導晉開集團向下遊延伸產(chan) 業(ye) 鏈,並采用建設光伏發電等方式,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能耗從(cong) 4.3噸標準煤降至0.62噸標準煤。
在淘汰低水平產(chan) 業(ye) 方麵,排查取締落後生產(chan) 工藝,引導企業(ye) 向綠色智能製造方向轉型,蘭(lan) 考縣產(chan) 業(ye) 集聚區、開炭新材料等單位創建綠色園區和綠色工廠,推出一批綠色設計產(chan) 品。同時,加快推動城市建成區重汙染企業(ye) 、人口密集區危化品企業(ye) 搬遷改造。“兩(liang) 年我們(men) 實施9家企業(ye) 的搬遷改造,既改善了城區環境,又督促企業(ye) 對標行業(ye) 先進水平。”高建軍(jun) 說。
他建議,要繼續優(you) 化布局產(chan) 業(ye) 結構,培育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持續推動綠色轉型,助推高質量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既要有一個(ge) 綠色清潔的環境,也要保證我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正常進行。這為(wei) 我們(men) 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高建軍(jun) 表示,要時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堅決(jue) 不搞“一刀切”,“真正把該降的降下去,該保的保起來”。
為(wei) 了形成信息暢達的良性互動,開封市級領導幹部每月中旬到分包聯係縣區現場辦公,及時收集社情民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