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人大代表孫豔玲:鼓勵“非遺+”創新 繁榮鄉村經濟

發布時間:2022-03-09 17:30: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展現了突出的文化價(jia) 值,還在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豔玲表示,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過程中,非遺可以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文化動力、激發經濟活力。作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人,在承擔保護傳(chuan) 承非遺重任的同時,更應擔起社會(hui) 責任,通過“非遺+旅遊”“非遺+科技”等靈活方式,讓非遺項目活起來、百姓日子火起來,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非遺力量。

  孫豔玲建議,對積極走進鄉(xiang) 村、帶領農(nong) 民創收增收的各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對傳(chuan) 統手工藝者給予適當補助,明確獎勵標準,並監督到位。這將激發傳(chuan) 承人的創業(ye) 熱情,提高他們(men) 的積極性,積極主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出力出汗,推動農(nong) 民富裕富足。

  孫豔玲說,要引導、鼓勵、支持傳(chuan) 承人大膽創新,將非遺與(yu) 文創相結合、與(yu) 旅遊紀念品相結合、與(yu) 百姓的生活相結合,讓非遺真正走進遊客、走進群眾(zhong) 、走進千家萬(wan) 戶。黑龍江刺繡、蘆葦畫、漆畫、木雕等非遺完全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旅遊需求進行創新性生產(chan) 。

  孫豔玲建議,通過合資、合作、獨資等各種形式,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非遺項目的鄉(xiang) 村創建非遺工坊,著力扶持培養(yang) 非遺傳(chuan) 承人、鄉(xiang) 村工匠、工藝骨幹等專(zhuan) 業(ye) 性非遺人才的同時,推出一批百姓認可、市場占有率高的非遺文創產(chan) 品,將對鄉(xiang) 村經濟的繁榮起到助力作用。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非遺能夠發揮包括解決(jue) 農(nong) 民就業(ye) 、提升農(nong) 民文化素養(yang) 、增加農(nong) 民收入、繁榮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等多種功能,還能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起到標杆示範作用。“通過非遺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動力,使得非遺強了、農(nong) 民富了,這是我最願意看到的。”因此,孫豔玲建議,要大力打造以非遺項目為(wei) 依托的文創龍頭企業(ye) ,並在政策、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優(you) 化鄉(xiang) 村環境及助力非遺產(chan) 品走出去等多方麵給予大力支持,讓非遺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發揮更大作用。

  回 應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guan) 負責人:

  加大頂層設計,讓“非遺+”有機融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非遺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優(you) 勢明顯,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黑龍江省文旅部門鼓勵、支持各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尋求非遺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結合點,帶著非遺項目走進鄉(xiang) 鎮村屯,推動非遺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鄉(xiang) 村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廣大農(nong) 村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後勁,非遺在農(nong) 村大有作為(wei) ,也是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要素之一。非遺項目涵蓋老百姓吃、住、行、遊、購、娛、醫、養(yang) 等各個(ge) 方麵,“非遺+”進鄉(xiang) 村是提振鄉(xiang) 村經濟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黑龍江省文旅部門結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力實施非遺傳(chuan) 承人培養(yang) 計劃,培養(yang) 非遺傳(chuan) 承人、非遺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帶頭人、非遺骨幹,夯實了非遺進鄉(xiang) 村的人才基礎。文旅係統進行頂層設計,把非遺項目納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規劃,從(cong) 而成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點項目。同時出台民間融資、稅費減免、銀行信貸、基金扶持等各種扶持政策,創建多種推進機製,為(wei) “非遺+”的繁榮創造了優(you) 良的發展環境。

  黑龍江省文旅係統鼓勵支持非遺傳(chuan) 承人創建非遺工坊,在發展壯大後轉化為(wei) 非遺工廠,通過工坊家庭小集體(ti) 行為(wei) 變為(wei) 工廠企業(ye) 大集體(ti) 行為(wei) ,小眾(zhong) 轉大眾(zhong) ,並借助科技手段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經過近些年的培育、保護、傳(chuan) 承,很多非遺項目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形成了知名品牌,實現了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下一步,黑龍江省文旅部門將實施非遺進鄉(xiang) 村計劃,指導、引領非遺項目進農(nong) 家、進鄉(xiang) 村景區,鼓勵非遺企業(ye) 打造旅遊紀念品、文創產(chan) 品、非遺研學基地,推出非遺曆史遊、非遺體(ti) 驗遊、非遺研學遊線路和項目。實施非遺人才培養(yang) 計劃,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走下去、請上來、師帶徒等多種方式,大力培養(yang)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能夠發揮作用的非遺人才;實施非遺品牌推廣計劃,培育非遺知名品牌,同時立足各自優(you) 勢,以非遺為(wei) 本體(ti) ,通過不同的媒介形式和傳(chuan) 播手段,進一步擴大黑龍江非遺產(chan) 品在國內(nei) 外的影響力;實施非遺工坊計劃,依托非遺代表性項目或傳(chuan) 統手工藝,在全省鄉(xiang) 村大麵積建設非遺工坊,帶動當地人群就地就近就業(ye) ,助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施非遺節慶計劃,通過舉(ju) 辦東(dong) 北秧歌節、朝鮮族流頭節、非遺博覽會(hui) 、非遺展示周等特色非遺節慶活動,促進鄉(xiang) 村經濟繁榮的同時,推動非遺項目的有效傳(chuan) 承。通過多種方式的非遺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機結合,讓鄉(xiang) 村環境變得越來越美,百姓越來越富裕,精氣風貌越來越好。(駐黑龍江記者 張建友)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