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孔子的重要性怎麽強調都不為過

發布時間:2022-03-11 10:44:00來源: 解放日報

  以下是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楊立華在陸家嘴讀書(shu) 會(hui) 和北大博雅講壇上的主要演講內(nei) 容。他闡釋了孔子哲學思想體(ti) 係中最核心的部分——由“天道”所引申出“仁”的最基本的內(nei) 涵,即人的主動性。這一基本價(jia) 值決(jue) 定了後世千百年無數中國人的人生態度:活著的每一天都要努力奮鬥。

  -楊立華

  《論語》作為(wei) 一部偉(wei) 大的經典,承載著一位偉(wei) 大哲學家的思考。孔子是上古以來一直到春秋末年中國文化積累的總結者、提煉者和升華者。正是因為(wei) 孔子對此前中國文明的總結,為(wei) 此後中國文明的展開奠定了基礎,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講,孔子的重要性怎麽(me) 強調都不為(wei) 過。

  哲學起源於(yu) 懷疑,但是不能一直停留在否定性、懷疑性的階段,哲學的真正責任是在一個(ge) 更高層麵上,重新達到對生命的更堅定的信念。真正的哲學一定從(cong) 根本上是肯定性的,它要變成一種肯定生命的力量。對於(yu) 每代人來說,哲學都是對根源價(jia) 值最莊嚴(yan) 的守護。當根源價(jia) 值被動搖的時候,當虛無主義(yi) 盛行的時候,哲學家要站出來,告訴我們(men) 一個(ge) 根本的回答,究竟什麽(me) 樣的生活才是值得過的,並且給這個(ge) 回答一個(ge) 強有力的根據。如果你沿著這個(ge) 線索去讀《論語》,你就會(hui) 發現孔子的哲學體(ti) 係中所表達的是各個(ge) 層麵的“應該”問題。

  孔子的弟子中很多人都有缺點,所以在《論語》裏,孔子經常批評自己的弟子,其中罵得最狠的是宰我。“宰予晝寢”,宰我在大白天睡覺,於(yu) 是孔子嚴(yan) 厲地批評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可以看出,孔子最不能容忍的人生態度是消極懈怠,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在品德上,孔子最討厭的一類人則是像鄉(xiang) 願那樣的老好人,“鄉(xiang) 願,德之賊也”,因為(wei) 這種人取悅一切,在他的身上沒有判斷力,沒有精神的強度和高度。當一個(ge) 人沒有一生確定不疑的方向時,就很容易被其他東(dong) 西所動搖、影響和幹擾,最終陷入被動和混沌當中。

  既然孔子的價(jia) 值取向已經很清楚了,孔子喜歡積極、有力、奮鬥的人生,討厭消極、頹唐、懈怠,那麽(me) ,如何證明這種價(jia) 值是應該堅持的對的價(jia) 值呢?孔子給出的回答是:因為(wei) 這樣活,符合人性,而且符合天道;如果不這樣活,就是違背人性,而且違背天道。其中就包含了一個(ge) 洞見,即“天人合一”,因為(wei) 如果天道和人性是不一致的,就無法建立起真正統一的價(jia) 值。

  在孔子的繼承者孟子看來,人性的內(nei) 涵其實就是仁、義(yi) 、禮、智、信,概括起來立足點在於(yu) “仁”。“仁”在《論語》中出現了109次,其中有一次,顏淵問仁,子曰:“克己複禮為(wei) 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wei)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其中包含了兩(liang) 對概念:克己與(yu) 複禮、克己與(yu) 由己,也包含了對“仁”這個(ge) 字的回答。“由己”的反麵就是“由人”,做自己的主叫“由己”,做不得自己的主叫“由人”,所以“由己”就是自主,而自主是儒家對自由的理解,也是所有儒家哲學家都強調的一點。由己的人是自主的、自由的、主動的。“由己”表麵上和“克己”好像是有矛盾的,但其實並不矛盾。“克己”其實也是一種“由己”,即發揮自己主動的部分,引導被動的自己。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講,“克己”“由己”之間的關(guan) 係是統一的。而孔子說“克己複禮為(wei) 仁”“為(wei) 仁由己”,由此我們(men) 得出,“仁”最簡單的內(nei) 涵就是人的主動性。

  這個(ge) 主動性從(cong) 何而來?從(cong) 天道而來。《論語》中講天道的地方並不多,其中有一段,孔子對子貢說:“予欲無言。”我不想說什麽(me) ,我想沉默。子貢說:“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意思是,如果你不說話,我們(men) 繼承和發揚什麽(me) 呢?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就是天道的內(nei) 涵——“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四時行”不是講時間,是講變化;“百物生”是指萬(wan) 物在自然生長。天道的內(nei) 涵就是永不停息的變化和創生,是絕對意義(yi) 上的主動性。而我們(men) 人的主動性正是秉承著這個(ge) 絕對意義(yi) 上的天道的主動性,正是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我們(men) 才能理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的“健”就是恒常不變的。而落實在人的身上,人就應該把自己的主動性充分體(ti) 現出來。

  由此我們(men) 便可以理解,孔子為(wei) 什麽(me) 那麽(me) 討厭宰我,為(wei) 什麽(me) 無法接受大白天睡覺,為(wei) 什麽(me) 喜歡積極主動的生活態度,討厭消極、頹唐的態度,這也正是孔子的思想體(ti) 係中最核心的部分。

  孔子的哲學思想影響了我們(men) 無數的後世中國人,千百年來,中國人的人生態度就是這樣:活著的每一天都要努力奮鬥。而今天中國所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正是每一個(ge) 中國人努力奮鬥的結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