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阿公的中藥鋪

發布時間:2022-03-11 11:2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青春薈】

  作者:莊澤遠(中山大學中文係【珠海】碩士研究生)

  我家後院的門一開,便得見河對岸的文光塔。從(cong) 文光塔向南走一段,就到了早年阿公經營的中藥鋪。說早年也不對,我上中學時,藥鋪還在。

  阿公的中藥鋪是從(cong) 他的阿爹那裏繼承而來的。自我有記憶起,阿公便喜歡同我絮叨各類草藥的作用以及他多年來的行醫經驗。他常喚我坐在高高的小凳上,陪他問診開藥。與(yu) 其他重實踐不重醫理的郎中不同,阿公熟讀醫書(shu) ,常常說些我聽不懂的話。“中醫講究陰陽,天地有陰陽,人體(ti) 也有陰陽,中醫就是要調和陰陽,使之處於(yu) 中和的狀態,人才不會(hui) 生病。”“邪於(yu) 陽者,得之風雨寒暑。邪於(yu) 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阿公這套陰陽的理論還用在占卜、相親(qin) 、喬(qiao) 遷,別處靈不靈我不知道,但他開藥方從(cong) 未失手。我想,一陰一陽謂之道,以陰陽致中和就是阿公的道。

  相比起癡坐,還是抓藥好玩許多。我常瞎抓一把來考阿公,有一次攥了把根圓柱狀、光滑無毛的玩意兒(er) 去問阿公。“這是當歸,傳(chuan) 說有位男子為(wei) 治妻子的產(chan) 後血症跋山涉水到峨眉山下求醫問藥,三年後終於(yu) 得到良藥,而妻子在家三年望丈夫歸家,故後人將此藥喚作當歸。”又抓過三七。“三七三七,要長三到七年藥力才最強。”諸如此類。我印象最深的是蛇娘救公主所用的龍膽草。我聽不進阿公玄妙古奧的道理,卻無心插柳地記住了許多相關(guan) 的曆史人物、狐妖虎精的故事。所以,年少的我深信,每個(ge) 帶著歲月刻痕的藥櫃子裏都藏著一個(ge) 神魔鬼怪。

  藥鋪除了賣藥,還有代人煮藥的營生。潮汕人擅用土瓦罐煮湯,用它來煮草藥也極好。罐體(ti) 六麵被燃著暗火的草木包圍,瓦罐利用氣體(ti) 的熱量傳(chuan) 遞來煎煮中藥,久煨不沸,不施明火,不傷(shang) 藥材之性,使各種藥物的精華濃縮於(yu) 藥湯中。阿公會(hui) 在瓦罐的蓋子上留一個(ge) 小孔,用來平衡罐體(ti) 內(nei) 部的氣壓。在藥湯煮好之前,透過小孔脫逃的氣味悄悄混進空氣中,進而被我吸納。不知道是不是生長環境的關(guan) 係,我尤其喜愛中藥的味道。純粹的中藥味不比諸如中藥煲雞等加入藥引的湯汁那般鮮美,它寡淡而平凡,但透著某種風骨。細細辨別,中藥的味道也富有層次:當歸,濃烈衝(chong) 鼻,空氣中能聞出苦澀;大棗,甘平而兼得清香;三七,略帶腥味,苦中回甜;川貝,微帶苦味,卻不難聞,比之當歸味道略淡……當各種藥物混雜在一起時,味道就更趨豐(feng) 富而獨特了,每服藥都有各自的味道。每當我辨識出罐子裏的藥材時,阿公便喜形於(yu) 色,乃至於(yu) 將求醫者晾在一旁,陪我細細琢磨。

  我真切喝進嘴裏的,是阿公親(qin) 手泡的洋參茶。記憶裏,家中的小庫房永遠堆積著如山的中草藥,號稱“百草之王”的洋參會(hui) 被鄭重地放置在小孩兒(er) 碰不到的閣子裏。備戰高考的每個(ge) 晚上,阿公總會(hui) 為(wei) 我泡上滿滿一杯洋參茶。他先將剪碎、洗淨的洋參粒鋪滿杯底,隨後注入滾燙的熱水,擰上蓋子,仿佛將我的一切關(guan) 於(yu) 神魔鬼怪的幻想一氣糅進杯子裏。然後,像耐心的老嫗一樣候足一個(ge) 小時,待其生發完全,再慢慢擰開蓋子,一股幽遠而馥鬱、仿佛來自洪荒的草藥之氣裹挾著氤氳的水汽直潛入心底。那種芬芳,不似清茶的樸素,也不比濃茶的苦悶,沉鬱厚重,繞梁不絕。

  每晚讀書(shu) 累了,我便合上書(shu) 本,陪阿公坐坐。那年年初,阿公在家不慎滑倒,住院三個(ge) 多月。出院後,在子女們(men) 的勸說下,他才無奈同意關(guan) 掉藥鋪。與(yu) 我閑談間,阿公總是不動聲色地說到過去,說到我在孩提時同他一道問診、煎藥的往事。我能從(cong) 阿公的言辭中捕捉到他希望我繼承中醫事業(ye) 的念想,隻得顧左右而言他。

  畢業(ye) 後,我沒有如阿公所願去上中國最好的中醫藥大學,卻義(yi) 無反顧前往廣州求學,那是中國最重要的商業(ye) 城市,故鄉(xiang) 被拋卻在身後,漸漸成為(wei) 他鄉(xiang) 。

  去年秋天,我短暫地回了趟家,整理完阿公的遺物,我繞道來到他的中藥鋪。鋪門緊閉,灰塵落滿窗欞,阿公走了,沒有了主人的中藥鋪也終將消逝。一磚一瓦仍舊熟悉,我坐在高高的凳子上看阿公開藥方、看藥鋪人來人往的光景仿佛近在昨日。我似乎又聞到了藥材的甘香,那是縈繞在我生命中最迷人的香氣,永遠不會(hui) 消散。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1日 15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