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西周豐鎬遺址最大一處製陶遺址
中新社西安3月12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12日從(cong)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feng) 鎬隊獲悉,考古人員在豐(feng) 鎬遺址大原村西南發現並發掘了最大的一處西周製陶遺址,出土陶拍、陶墊、石刀、蚌刀等400餘(yu) 件與(yu) 製陶相關(guan) 的小件器物。
西周王朝都城豐(feng) 鎬遺址位於(yu) 灃河兩(liang) 岸,豐(feng) 京在西,鎬京在東(dong) 。大原村製陶作坊遺址位於(yu) 豐(feng) 京遺址西南的大原村西南台地上。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feng) 鎬隊在此進行了連續五個(ge) 年度的考古發掘,發掘清理了西周時期陶窯18座、灰坑126個(ge) 、墓葬29座、水井3座和灶3座,出土與(yu) 製陶相關(guan) 的小件器物400餘(yu) 件。
據介紹,遺址內(nei) 發現的陶窯年代應屬於(yu) 西周晚期偏早階段,有豎式升焰窯和橫式半倒焰窯兩(liang) 種類型。但每種類型陶窯不是集中分布,而是有多種組合方式,其中豎式升焰窯和橫式半倒焰窯共用同一操作坑的現象屬首次發現。
此外,在陶窯東(dong) 、西分布密集區之間區域發現有與(yu) 製坯密切相關(guan) 的遺跡以及窖穴類生活遺跡,考古人員推斷,這一區域可能為(wei) 製坯區和生活區,遺址可能是分區製坯和燒製陶器的。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feng) 鎬隊副研究員付仲楊介紹說,根據地層關(guan) 係和出土器物類型學分析,大原村製陶作坊遺址的年代為(wei) 西周晚期偏早階段。從(cong) 遺址各單位出土的可辨器型數量、陶坯器類和燒流陶器的器類數量等看,遺址為(wei) 專(zhuan) 門燒製夾砂褐陶分襠疙瘩鬲。從(cong) 發掘情況看,兩(liang) 種類型的陶窯均燒製夾砂褐陶疙瘩鬲。從(cong) 出土夾砂褐陶疙瘩鬲口徑測量數據來看,其器形有大有小。
付仲楊表示,大原村製陶作坊遺址的產(chan) 品單一、專(zhuan) 業(ye) 化程度非常高,也是目前豐(feng) 鎬遺址內(nei) 發現的最大一處製陶遺址。另外,在遺址東(dong) 南還有豐(feng) 鎬遺址內(nei) 最大的製骨作坊遺址——馮(feng) 村北製骨作坊遺址,兩(liang) 者形成豐(feng) 鎬遺址的“手工業(ye) 園區”。
據悉,通過五年的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基本了解了大原村製陶作坊遺址的分布範圍、年代、性質和聚落布局等,不僅(jin) 為(wei) 研究西周製陶工藝流程、燒陶技術提供了重要資料,而且有助於(yu) 深入研究遺址手工業(ye) 生產(chan) 的組織與(yu) 管理、社會(hui) 形態、功能分區乃至豐(feng) 鎬遺址聚落布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