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女子鑼鼓隊:千年民間藝術的“古韻新聲”
中新網太原3月13日電 題:山西太原女子鑼鼓隊:千年民間藝術的“古韻新聲”
作者 楊傑英 楊潤德 梁月仙
三月春至,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小站營村的一處小院裏,鑼鼓聲聲。“注意節奏,慢一點,不要搶……”作為(wei) 隊長的牛改仙,正在指揮著一支女子鑼鼓隊。
今年56歲的牛改仙是山西省鑼鼓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兼任小站營村文藝隊隊長。同時,她還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太原鑼鼓”市級傳(chuan) 承人。
山西民謠雲(yun) :“絳州鼓,威風鑼,太原鑼鼓耍大鈸”。太原鑼鼓起源於(yu) 晉源,距今已有千年的曆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太原鑼鼓以其較好的鐃鈸技藝聞名海內(nei) 外。
而作為(wei) 太原鑼鼓的代表,晉源鑼鼓的最大特色在於(yu) 相互對抗。這種對抗似兩(liang) 軍(jun) 對壘,遇強則強,雙方互不相讓。場麵氣勢磅礴、威武雄壯,節奏歡快熱烈。
從(cong) 小熱愛文藝的牛改仙,在聽過晉源鑼鼓後,便念念不忘,專(zhuan) 心拜師學成後開始組建隊伍。2003年,這支女子鑼鼓隊成立時隻有7人。現如今,隊裏已有80餘(yu) 人,平均年齡47歲,年輕愛好者占比30%。
首屆“晉之源”文化旅遊推介周上,作為(wei) 開場表演,牛改仙承攬組建的千人女子鑼鼓隊一炮而紅。“人們(men) 都說沒想到女人也能把鑼鼓敲得出神入化,無拘無束。”牛改仙介紹,這些年來,女子鑼鼓隊表演達幾千場次,獲得近30項榮譽,走向更大舞台,甚至走出國門。
在山西省鑼鼓協會(hui) 的組織下,牛改仙曾帶著隊員赴埃及參加第六屆國際鼓樂(le) 節。她們(men) 現場表演了幾段地道的太原鑼鼓,反響強烈,掌聲不絕於(yu) 耳。提起當時的情形,牛改仙仍記憶猶新。
此後,牛改仙愈發熱愛和鑽研鑼鼓技藝及文化傳(chuan) 承。她先後自編自創8個(ge) 曲目,包括展現女性獨有魅力的《木蘭(lan) 賦》,取材自古晉陽文化的《唐王出征》,以及傳(chuan) 統民俗曲目《狗相咬》《十二生肖鬧春》等。
從(cong) 灶台走上舞台,她帶領婦女們(men) 在學技藝的同時,還能賺取演出費。“農(nong) 村婦女不是隻會(hui) 做飯看孩子,她們(men) 也可以用一技之長和獨特魅力,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姚村鎮的楊秋香更是將文藝愛好轉化成了事業(ye) 。她所在的女子鑼鼓隊,曾赴深圳、北京參加演出。如今,看到市場需求的楊秋香,以鑼鼓隊為(wei) 基礎開辦婚慶公司,為(wei) 村裏婦女帶去工作機會(hui) 。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文化先行。在晉源區,2000餘(yu) 名婦女、30支鑼鼓隊常年活躍在城市鄉(xiang) 村田間地頭。鑼鼓敲起來,秧歌扭起來,收入好起來,展示出新時代農(nong) 村婦女的新風貌,煥發出鄉(xiang) 風文明新氣象,描繪出一幅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畫卷。(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