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互聯網思維創新“三全育人”實踐
作者:虞璐
當前,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信息技術加速融入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以信息網絡為(wei) 基礎架構形成的交互空間已成為(wei) 高校人才培養(yang) 的重要載體(ti) 。在依托互聯網鏈接脈絡的教育體(ti) 係中,高校教育管理不斷孕育出以平台性、跨界性和數據性為(wei) 主要特征的互聯網教育思維。這是一種適應新時代高校辦學治校要求的思維方式和方法體(ti) 係。尤其是在越發強調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下,互聯網思維能夠有效助推思政教育創新發展,推動教育技術與(yu) 立德樹人工作深度融合,為(wei) 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支撐、方法遵循和實踐指導。
平台思維:
推動教育生態協同
互聯網是信息整合的載體(ti) ,具有與(yu) 生俱來的“平台思維”,即以共建、共享、共贏為(wei) 特征,整合碎片化資源,連點成線,搭建聯結不同群體(ti) 的開放共享平台,在合作互動中實現資源的共享共用和互利共贏,從(cong) 而推動思政教育生態協同創新。
當前,在構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已進入“全國一盤棋”時代。高校在結合自身特色打造百花齊放工作局麵的同時,積極引入互聯網“平台思維”,能夠實現教育資源和優(you) 勢的最大化共贏。高校要加強多元主體(ti) 的互聯互通,整合多方育人資源和優(you) 勢,打造區域性、全國性思政教育平台或基地,綜合利用外部資源合力開發適應當前思政教育工作需要的網絡平台、手機應用、數據庫等,強化校際、校地、家校等多元主體(ti) 間的交流互動,提高多元主體(ti) 間的交互質量和效率,在交互學習(xi) 中使大學生思政教育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高校要加強思政教育成果共享,借助互聯網技術共建大學生思政教育內(nei) 容生產(chan) 與(yu) 分享平台,廣泛集納、實時更新全國範圍內(nei) 的思政教育最新成果。一方麵,麵向高校,實現對各級各類優(you) 秀理論、實踐成果的共享共用,在廣泛研討普遍性、規律性問題的過程中,推動思政教育改革創新;另一方麵,麵向學生群體(ti) ,從(cong) 學生需求出發,兼顧思想性和趣味性,篩選並供給囊括豐(feng) 富思政教育內(nei) 容的多媒體(ti) 網絡資源,搭建可供自由交流的互動平台,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跨界思維:
提升資源利用效力
互聯網“跨界思維”以交叉融合、外向發散、創新重構為(wei) 特點,即打破思維定式,發揮“互聯網+”創新驅動作用,嫁接融合不同領域的理念或模式,在協作中創新重構,再生出全新的體(ti) 係,為(wei) 用戶帶去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和多元化的體(ti) 驗。融入互聯網“跨界思維”將為(wei) 高校傳(chuan) 統思政教育注入創新動力,創造產(chan) 生“思政+科技創新”“思政+社會(hui) 實踐”“思政+誌願服務”等全新模式,聚合多方優(you) 勢,使思政教育彰顯新的活力。
高校思政教育合理融入“跨界思維”,要推動思政教育載體(ti) 跨界融合,結合新時代大學生思想行為(wei) 的新變化、新特點,在全麵分析其變化特征的基礎上,鞏固思政教育課堂載體(ti) ,拓展社會(hui) 實踐載體(ti) ,優(you) 化管理服務載體(ti) ,健全校園文化載體(ti) 。與(yu) 此同時,要充分利用短視頻、網絡直播、微信、微博等新媒體(ti) ,探索思政教育新載體(ti) ,全方位融入學生學習(xi) 生活,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
高校要推動思政教育資源跨界融合,圍繞學生學習(xi) 、生活、實踐、娛樂(le) 、管理等各個(ge) 環節,跨組織、跨學科、跨領域、跨技術,打破壁壘、整合資源,以多關(guan) 聯性視角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營造全方位思政教育環境,著力突破時間、空間、邊界限製,不斷推進高校思政教育的全程化、無界化,實現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
數據思維:
落實精準育人理念
互聯網“數據思維”以全樣性、全維度、智能化為(wei) 特征,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搜集、匯總和分析,獲得具有更高價(jia) 值、更高效率的產(chan) 品、服務或洞見。數據是進行科學研究和分析的基礎材料。要真正了解學生的思想行為(wei) 、價(jia) 值取向、心理健康狀態等,就需要客觀、動態的數據作為(wei) 實證分析和科學結論的基礎。將“數據思維”融入思政教育,就是要借助互聯網技術,全方位網羅學生信息,以數據為(wei) 核心,深度了解、剖析、預測學生的思想現狀,揭示相關(guan) 規律,創新高校思政工作管理機製,為(wei) 更加精準高效的學生教育管理提供科學決(jue) 策和技術支持。
高校要建立大數據研究平台。學校有關(guan) 職能部門要通力協作,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數據融合,通過對學生在校期間的日常管理係統、教務係統、後勤服務係統等數據展開針對性分析,全方位了解學生的規律性特點和個(ge) 性化需求,實現差異化分類教育和個(ge) 性化教育引導,借助學生反饋的數據客觀評價(jia) 思政教育實際質量和成效,不斷改進當前思政教育工作。
高校要建立大數據管理預警平台。要利用大數據優(you) 勢,全麵實時掌握個(ge) 體(ti) 的思想動態、學業(ye) 狀況、生活信息等,分析預測思想、心理、學業(ye) 、家庭等方麵的潛在危機或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介入幹預,實現全方位的學業(ye) 、貧困、健康、安全預警機製,提高思政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高校要建立智慧教育體(ti) 係。借助大數據平台,相關(guan) 管理服務部門能夠對學生的基本情況、綜合能力及在校表現做出更加全麵、精準的分析。與(yu) 此同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順勢而為(wei) ,增強自身信息化素養(yang) ,強化數據意識,提升信息溝通、交流、處理能力,從(cong) 而在思想引領、評獎評優(you) 、助學助困、生涯規劃、就業(ye) 創業(ye) 、素質拓展等方麵為(wei) 學生提供更加個(ge) 性化、科學化的指導和更加溫暖、精準的服務,真正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築夢圓夢。(虞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