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式現代化主要特點

發布時間:2022-03-14 15:22: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仰海峰(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

  堅持中國道路,這是我黨(dang) 百年成功的重要經驗之一。這一道路在不同時期有著各自的豐(feng) 富內(nei) 容,在今天,這一道路的一個(ge) 重要方麵就是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相比於(yu) 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具有自身的特點,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堅持黨(dang) 的領導。西方的現代化是以個(ge) 人的解放並以個(ge) 體(ti) 為(wei) 主體(ti) 的現代化,這種個(ge) 體(ti) 主體(ti) 與(yu) 商品生產(chan) 和交換的普遍化有著內(nei) 在的一致性,這種以資本邏輯結構化為(wei) 內(nei) 在動力的現代化構成了發達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發展的基本主題。馬克思通過深入討論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的矛盾,指出必須超越資本邏輯才能走出一條人的自由而全麵發展的道路。在這一理論構架的轉換中,曆史的主體(ti) 不再簡單地是市民社會(hui) 中的個(ge) 體(ti) ,而是階級,即無產(chan) 階級。無產(chan) 階級要真正發揮曆史創造者的作用,需要組建共產(chan) 黨(dang) ,這是《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的重要內(nei) 容。在現代社會(hui) 發展中,政黨(dang) 已經成為(wei) 新的曆史主體(ti) ,特別是對於(yu) 後發展國家來說,一個(ge) 強有力的政黨(dang) ,這是走向現代化的一個(ge) 重要條件。《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下稱《決(jue) 議》)在總結曆史經驗時,將“堅持黨(dang) 的領導”作為(wei) 第一條,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領導我們(men) 事業(ye) 的核心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扭轉近代以後的曆史命運、取得今天的偉(wei) 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這不僅(jin) 是對百年曆史經驗的總結,也體(ti) 現了對現代社會(hui) 發展主體(ti) 的洞察。按照我的理解,黨(dang) 建問題不僅(jin) 僅(jin) 是如何建設黨(dang) 的問題,而且是曆史主體(ti) 問題,對於(yu) 中國式現代化而言,如何加強黨(dang) 的建設至關(guan) 重要。對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這樣的大黨(dang) 來說,要確保黨(dang) 成為(wei) 事業(ye) 的核心領導力量,就需要進一步確立黨(dang) 的領導核心,“兩(liang) 個(ge) 確立”不僅(jin) 體(ti) 現了曆史自覺,而且是對現代社會(hui) 曆史主體(ti) 作用的自覺。

  第二,充分發揮政府的合理作用。在英國資本主義(yi) 國家發展初期,經曆了一個(ge) 政府支持的過程,斯密提倡“自由貿易”並將國家看作“守夜人”時,英國資本主義(yi) 已處於(yu) 世界領先地位,這時“自由貿易”是最合乎其利益要求的。對於(yu) 後發展國家來說,當你一下子進入自由市場時,如果生產(chan) 力達不到與(yu) 發達國家競爭(zheng) 的水平,政府的支持就非常重要。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在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下,“黨(dang) 加強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完善黨(dang) 領導經濟工作體(ti) 製機製”,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揮科技作用的同時,“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取得了經濟建設上的巨大成就。

  第三,強調總體(ti) 性的現代化。如果說發達國家的現代化帶有一種線性的特征,那麽(me) 後發展國家的現代化就帶有“時空壓縮”的特點,即發達資本主義(yi) 國家現代化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遇到的問題,會(hui) 在後發展國家現代化過程中凝聚性地表現出來,對於(yu) 中國這樣一個(ge) 幅員遼闊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這意味著我們(men) 需要在兩(liang) 個(ge) 方麵從(cong) 總體(ti) 上來把握中國式現代化:一方麵,從(cong) 時間坐標來說,我們(men) 會(hui) 同時遭遇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工業(ye) 社會(hui) 以及當下以互聯網與(yu) 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技術引導的現代社會(hui) 發展中的問題;另一方麵,從(cong) 空間坐標以及社會(hui) 存在的結構層麵來說,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社會(hui) 等各種問題在空間同時布展。這樣一種複雜的發展格局,需要一種總體(ti) 性的視野與(yu) 把控能力,市場越發展,社會(hui) 分工越細致,社會(hui) 結構和對外交往越複雜,越需要這種總體(ti) 性把控。《決(jue) 議》中強調加強黨(dang) 的領導,將“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統一起來,體(ti) 現了總體(ti) 性的原則,這是對中國曆史與(yu) 當下發展情境的理性自覺。

  第四,堅持人民至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康莊大道,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堅持人民至上,這既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也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在理想。實際上,這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理想,雖然在具體(ti) 的發展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起點並不在此。中國式現代化,是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現代化,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初心與(yu) 使命。堅持人民至上,就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目標。隻有堅持人民至上,才能充分激發人民群眾(zhong) 的主體(ti) 意識和創造精神。如果說在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年代,我們(men) 通過革命犧牲精神和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了人民群眾(zhong) 創造曆史的力量,那麽(me) 改革開放以來則進一步突破了人們(men) 的思想限製,激發了人們(men) 在世界曆史圖景中創造創新的精神意誌。進入新時代,我們(men) 實現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走上了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征途,這是一個(ge) 新的起點,更需要發揮全國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創造性力量,這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非常明顯的一個(ge) 特征。我們(men) 相信,隻要堅持人民至上,中國式現代化會(hui) 是一條更為(wei) 協調、更為(wei) 高效的發展道路。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