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賓館開會“接頭”,藥房“掩護”出貨——有毒有害保健品亂象調查

發布時間:2022-03-18 15:55:00來源: 新華社

  近日,重慶市民黃先生在某成人用品店購買(mai) 了一盒保健品“黃金偉(wei) 哥”,服用後身體(ti) 不適,醫院診斷為(wei) 心髒衰竭。警方偵(zhen) 查發現,該保健品中含有國家明令禁止在保健品中添加的處方藥物成分,且添加含量為(wei) 國家推薦醫用劑量的16倍,食用可能導致心髒驟停、心髒衰竭、失明。

  記者梳理近年來多起此類案件發現,盡管相關(guan) 部門為(wei) 保障群眾(zhong) 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持續嚴(yan) 厲打擊違法食品藥品犯罪,但有毒有害保健品仍屢禁不止。一些不法分子還構建起輻射全國、渠道隱蔽、涵蓋“原料-生產(chan) -銷售-勾聯”全鏈條的犯罪網絡,通過有組織的地下保健品交易會(hui) 在全國多地串聯“接頭”,還以正規藥房和保健品店為(wei) “掩護”出貨。

  地下保健品交易會(hui) 形成產(chan) 銷“一條龍”

  接到市民黃先生報案後,重慶警方蹲點監控,將犯罪嫌疑人抓獲。現場查獲10多種違規保健品,共計上千顆,涉案金額2萬(wan) 餘(yu) 元。今年1月,該案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

  辦案民警介紹,此類案件中,地下保健品交易會(hui) 是形成犯罪網絡的關(guan) 鍵鏈條。所謂地下保健品交易會(hui) 分“場館會(hui) ”和“賓館會(hui) ”。“場館會(hui) ”是第一步,即不法分子在合法保健品交易會(hui) 場館外圍或內(nei) 部散發傳(chuan) 單名片,發展客戶、建立聯係;“賓館會(hui) ”是第二步,即在一些小型賓館召開內(nei) 部展銷會(hui) ,邀請“場館會(hui) ”上結識的客戶參加,實現交易。

  地下保健品交易會(hui) 打通了產(chan) 銷渠道,造假原料不愁買(mai) ,造出來的“產(chan) 品”也不愁賣。某案件犯罪嫌疑人劉某供述,他通過“賓館會(hui) ”結識供貨商,購進二甲雙胍、西地那非等原料,非法生產(chan) 保健品;又多次在“場館會(hui) ”現場發放名片,結識並發展王某、楊某為(wei) 經銷商。

  警方在此類案件偵(zhen) 查中發現,相較於(yu) 在“場館會(hui) ”上“打遊擊”的方式,“賓館會(hui) ”組織更為(wei) 成熟周密,由專(zhuan) 人召集,頻次一般為(wei) 每15天至30天1次,地點頻繁更換。不法分子通過“業(ye) 內(nei) 人士”指引、網絡搜索、微信關(guan) 注等方式獲取聚集時間和地點。

  “賓館會(hui) ”上,不法分子還可相互切磋,交流傳(chuan) 授非法製售食保健品的成分和用量,如添加多少藥量能有“療效”又“吃不死人”,甚至傳(chuan) 授如何逃避市場監管和公安機關(guan) 打擊的經驗。

  正規藥房竟成售假“據點”

  有毒有害保健品最終得以流入市場,另一個(ge) 關(guan) 鍵環節是銷售終端。該案中,犯罪嫌疑人以正規藥房、保健品店掩人耳目,或在其中租設櫃台,或在自己經營的正規店中將真假保健品搭配售賣,並以虛假宣傳(chuan) 等方式招攬顧客,借助消費者對正規藥房、保健品店的信任,銷售假保健品牟取暴利。

  某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供述,他以重慶市某三甲醫院附近一家正規藥房為(wei) 據點,在藥房中租下一個(ge) 櫃台,櫃台上擺放正規保健品,櫃台下和倉(cang) 庫中存放假保健品。為(wei) 了將顧客引流至藥房,他製作宣傳(chuan) 報紙並請專(zhuan) 人在廣場、車站、居民區等處散發。

  記者注意到,由於(yu) 這些傳(chuan) 單上寫(xie) 著正規藥房的名字和地址,消費者難以區分。同時還以“三十年降糖藥,不如神仙一把草”等宣傳(chuan) 語,誇大其銷售的壯陽類、降糖類產(chan) 品功效,宣稱無效退貨退款。

  為(wei) 逃避監管和打擊,不法分子售假時也“機關(guan) 算盡”,通過微信轉款、快遞發貨,形成無接觸式快銷模式。某案件犯罪嫌疑人許某供述,她隻向到店顧客推薦正規保健品,若顧客主動提到購買(mai) 宣傳(chuan) 單上的假保健品,她會(hui) 將假保健品快遞上門;顧客隻買(mai) 正規保健品時,她就另外郵寄贈送假保健品。由於(yu) 假保健品“效果”更猛,不少顧客試用後難免“入坑”。

  加大監管打擊力度

  辦案民警表示,當前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對各類有毒有害保健品查處力度,但由於(yu) 犯罪形式較為(wei) 隱蔽,亟待強化舉(ju) 措、統籌力量。

  辦案民警介紹,一盒成本僅(jin) 幾元的“保健品”,經過包裝後變身降糖、降壓“神藥”,賣價(jia) 可高達500餘(yu) 元。在黃先生受害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楊某供認,他賣給顧客80-100元一盒的保健品,進價(jia) 隻要3元。

  假保健品不僅(jin) 騙取了受害者“血汗錢”,更對其健康造成危害。辦案民警介紹,不少假保健品添加藥量不均勻,可導致中毒等症狀,重者還會(hui) 出現腎代謝機能障礙,甚至猝死。

  辦案民警建議,相關(guan) 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地下保健品交易會(hui) 組織、承辦、參展等資格審查和全程監管,擠壓地下保健品交易會(hui) 生存空間;公安機關(guan) 應加強區域協調聯動,切實加大對食品安全領域犯罪的打擊力度;檢察機關(guan) 應進一步健全、落實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chang) 製度,真正實現“過罰相符”;郵政部門應加強寄遞渠道監管,嚴(yan) 格執行收遞實名、驗視製度,發現問題及時預警拒收。(記者韓振、周文衝(chong) )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