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英國音樂人夏天:中國民族音樂為何受世界喜愛?
(東(dong) 西問)英國音樂(le) 人夏天:中國民族音樂(le) 為(wei) 何受世界喜愛?
中新社昆明3月22日電 題:英國音樂(le) 人夏天:中國民族音樂(le) 為(wei) 何受世界喜愛?
作者 韓帥南 羅婕
近年來,包含中國民族元素的歌舞表演頻頻出現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等國際性會(hui) 議上。在國際樂(le) 壇,一批優(you) 秀中國民族音樂(le) 人已嶄露頭角,深受海外樂(le) 迷喜愛。中國民族音樂(le) 正成為(wei) 一扇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
英國音樂(le) 人夏天(Sam Debell)紮根中國20餘(yu) 年,長期致力於(yu) 幫助中國民族音樂(le) 走向國際。中國民族音樂(le) 的魅力何在?國際社會(hui) 如何評價(jia) 中國民族音樂(le) ?近日,夏天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關(guan) 注到中國民族音樂(le) ?這一類型的音樂(le) 有哪些特點?
夏天:20世紀80年代,西方形成了一個(ge) 音樂(le) 分類叫世界音樂(le) (world music)。廣義(yi) 的世界音樂(le) 泛指世界上所有民族音樂(le) 和傳(chuan) 統音樂(le) 。以英國唱片店為(wei) 例,流行音樂(le) 、爵士、布魯斯等分別有單獨專(zhuan) 區,來自世界各地非英語的其他類型音樂(le) 都被劃分到世界音樂(le) 的專(zhuan) 區中。英國喜愛“淘”唱片的音樂(le) 愛好者由此接觸到來自中國的傳(chuan) 統音樂(le) 。
就我個(ge) 人而言,我在學生時代就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xing) 趣,在英國利茲(zi) 大學求學時,我學習(xi) 了中文專(zhuan) 業(ye) 。同時,我也非常熱愛音樂(le) ,在古巴學習(xi) 打擊樂(le) 期間,領略了當地民族音樂(le) 的魅力,所以來到中國雲(yun) 南後,我也特別想深入了解當地的民族音樂(le) 。
中國有56個(ge) 民族,擁有各自的文化傳(chuan) 承、民族語言、民族樂(le) 器和演唱形式,因此中國的民族音樂(le) 非常豐(feng) 富。有的民族音樂(le) 來源於(yu) 人民的生產(chan) 生活,有的服務於(yu) 舞蹈,其中一些音樂(le) 有著不同於(yu) 流行音樂(le) 的曲式,沒有固定的主歌和副歌,旋律相對簡單。再加上其中大部分歌曲以民族語言演唱,因此大眾(zhong) 在最初聽到這些音樂(le) 時會(hui) 很不習(xi) 慣,不會(hui) 像接受流行音樂(le) 那樣很快接受它們(men) 。
但這些音樂(le) 具有曆史厚重感,從(cong) 中可以聽到一個(ge) 民族傳(chuan) 承數百甚至上千年的傳(chuan) 統。這正是傳(chuan) 統民族音樂(le) 的迷人之處。
中新社記者:您為(wei) 什麽(me) 會(hui) 選擇來到中國雲(yun) 南?雲(yun) 南民族音樂(le) 的發展現狀如何?
夏天:雲(yun) 南民族眾(zhong) 多,保留著大量原生態音樂(le) ,也誕生了很多優(you) 秀的音樂(le) 人,是一片盛產(chan) 民族音樂(le) 的沃土。我來到中國後,近20年的時間都停留在雲(yun) 南,挖掘和研究當地音樂(le) ,並努力將它們(men) 推廣到世界各地。
就目前而言,雲(yun) 南依然有不少原生態音樂(le) 是不為(wei) 人知的狀態,如果沒有去到深山中的民族村寨,很難了解或聽到這些音樂(le) 。雖然有部分音樂(le) 人已在創作和推廣民族音樂(le) ,但仍未形成較大規模的產(chan) 業(ye) 。一些優(you) 秀的年輕民族音樂(le) 人更願意去研究和創作受大眾(zhong) 歡迎的流行音樂(le) ,而不願意學習(xi) 本民族的傳(chuan) 統音樂(le) 。所以雲(yun) 南民族音樂(le) 與(yu) 大部分的中國民族音樂(le) 都有著同樣的問題:難以形成產(chan) 業(ye) 化,受眾(zhong) 少,推廣難,傳(chuan) 承和發展也麵臨(lin) 著困難。
中新社記者:英國民族音樂(le) 與(yu) 中國民族音樂(le) 的發展狀況有何異同?
夏天:世界很多地方的民間音樂(le) 有一個(ge) 相同點,很多都是以五聲音階為(wei) 主。英國很多民歌也是如此,很多英國傳(chuan) 統的旋律,比如聖誕歌在中國十分受歡迎。這也是英國聽眾(zhong) 比較能接受中國音樂(le) 的一個(ge) 原因。
英國與(yu) 中國同樣有著悠久的曆史,英格蘭(lan) 人、威爾士人、愛爾蘭(lan) 人等不同民族在曆史長河中都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音樂(le) 。同中國的蘆笙、葫蘆絲(si) 等民族樂(le) 器類似,英國也有廣為(wei) 人知的蘇格蘭(lan) 風笛。
當現代樂(le) 在英國開始流行之後,更受到年輕一代的歡迎,民族音樂(le) 日漸式微,同樣麵臨(lin) 著難以傳(chuan) 承和發展的難題。但得益於(yu) “世界音樂(le) ”分類的誕生,英國出現了一批小眾(zhong) 音樂(le) 愛好者。其中一部分長期在英國各地進行民族音樂(le) 的挖掘與(yu) 保護,並挑選曲目進行表演,讓民族音樂(le) 重新回到公眾(zhong) 視野。
然而在中國,相對而言,民族音樂(le) 的傳(chuan) 播相對缺少群眾(zhong) 基礎,對於(yu) 這類音樂(le) 的保護和推廣工作可以算是剛剛起步。
中新社記者:您是如何幫助中國民族音樂(le) 走向世界的?其他國家民眾(zhong) 對中國民族音樂(le) 的接受程度如何?
夏天:一方麵是挖掘和保護,另一方麵是幫助中國民族音樂(le) 人拓展國際市場,幫助他們(men) 完成唱片發行和巡回演出。
來到雲(yun) 南以後,我和當地的民族音樂(le) 人共同尋訪了大量民族村寨,搜集當地民族音樂(le) ,拜訪民族樂(le) 器傳(chuan) 承人,采錄到了彝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怒族、基諾族、布朗族、哈尼族、傣族等民族的珍貴音視頻資料。
我幫助來自雲(yun) 南的山人樂(le) 隊在2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參與(yu) 音樂(le) 節並開展巡回演出,同美、英、法、日、韓等國家進行音樂(le) 交流。我策劃過一張名為(wei) LOST IN CHINA的世界音樂(le) 合輯,讓世界音樂(le) 愛好者認識和了解了中國優(you) 秀的獨立音樂(le) 人。
2016年我在昆明成立了一家公司,簽約了怒族民謠音樂(le) 人江小村、彝族撒尼人樂(le) 隊蠻虎樂(le) 隊、濮曼樂(le) 隊、木火樂(le) 團、玫洛格團等喜歡采用民族音樂(le) 元素的音樂(le) 人,幫助他們(men) 一起推廣民族音樂(le) 。
因為(wei) 有著“世界音樂(le) ”的群眾(zhong) 基礎,也得益於(yu) 近年來“中國風”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中國民族音樂(le) 在不少國家都受到歡迎。不少海外聽眾(zhong) 對中國音樂(le) 的主要印象還是古典樂(le) 器,例如琵琶、古箏、二胡等,當他們(men) 接觸到中國民族音樂(le) 中各種各樣的樂(le) 器和唱法後,會(hui) 覺得很新鮮、很有意思,就很容易關(guan) 注。
山人樂(le) 隊和蠻虎樂(le) 隊的專(zhuan) 輯在歐洲世界音樂(le) 排行榜中都取得過非常靠前的名次。2019年,蠻虎樂(le) 隊在美國多所高校巡演時,很受美國學生喜愛。當時,樂(le) 隊不僅(jin) 是表演,還帶著學生們(men) 一起跳歡快的中國民族舞蹈,場麵非常熱烈。
目前我正在策劃第一次全球發行的雲(yun) 南音樂(le) 合集THE ROUGH GUIDE TO THE MUSIC OF YUNNAN。我期待這張唱片能取得突破,希望它可以讓海外更多聽眾(zhong) 關(guan) 注雲(yun) 南這片熱土。
中新社記者:您對中國民族音樂(le) 的發展有何建議?
夏天:不敢說是建議,隻是我的幾點希望。
希望中國民眾(zhong) 能對民族音樂(le) 多投入一些關(guan) 注,嚐試著去忘記西方流行音樂(le) 的旋律和曲式,再來聽有中國民族元素的音樂(le) ,就會(hui) 發現其中的迷人之處。
中國傳(chuan) 統民族音樂(le) 打進世界音樂(le) 市場的第一步,需要一些“橋梁藝人”的出現,所以山人樂(le) 隊、杭蓋樂(le) 隊、蠻虎樂(le) 隊等藝人的先頭作用就比較重要。希望正在致力於(yu) 推廣中國民族音樂(le) 的音樂(le) 人,可以在民族音樂(le) 作品創作中加入搖滾、電子或者雷鬼等音樂(le) 元素,先嚐試讓民族音樂(le) 更易於(yu) 被大眾(zhong) 接受,再著力推廣它傳(chuan) 統的部分。
同時,也希望年輕一代的少數民族音樂(le) 人能多學習(xi) 本族的傳(chuan) 統音樂(le) ,讓中國民族音樂(le) 一直傳(chuan) 承和發揚下去。(完)
受訪者簡介:
Sam Debell,中文名“夏天”,英國資深音樂(le) 人,打擊樂(le) 教育家。出生在倫(lun) 敦,自幼熱愛音樂(le) ,精通多種樂(le) 器,曾赴古巴學習(xi) 打擊樂(le) 。1998年,Sam Debell來到中國雲(yun) 南,開始對當地少數民族音樂(le) 文化進行研究,並長期致力於(yu) 將中國民族音樂(le) 向全世界推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