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科學夢張力無限

發布時間:2022-03-24 10:17:00來源: 人民日報

  科學夢張力無限(記者手記)

  能在約400公裏高度的地球軌道上一堂課,需要強大的航天技術支撐,也需要包括天地通信等太空資源的支持。流暢而順利地完成,體(ti) 現著我國科技進步和創新成果。與(yu) 此同時,“天宮課堂”從(cong) 創意到落地,既源於(yu) 對能力的自信,更反映出對科學研究的重視。

  對科學的探索和研究,始終是航天事業(ye) 的有力牽引和主要產(chan) 出。當前,我國航天事業(ye) 正走在由大到強的道路上,載人航天工程到今年即將完成“三步走”規劃,建成空間站並長期運營。就像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所說:“造船為(wei) 建站,建站為(wei) 應用”。火箭發射飛船的震撼場麵,太空交會(hui) 對接的扣人心弦,這些航天工程能力所撐起的空間站建設,最終目的就是為(wei) 了科學研究和科學應用,充分發揮這個(ge) 國家太空實驗室的作用,為(wei) 科學研究提供得天獨厚的平台。其實,無論是飛出地球,或是登上月球、火星,乃至飛出太陽係,對未知的好奇,對宇宙奧秘的渴求,從(cong) 來都和不斷進步的星際探索能力相伴相隨、相互促進。

  如今,“天宮課堂”正逐漸成為(wei) 我國太空科普的一個(ge) 國家品牌。它雖然是空間站科學平台的小小展示和應用,卻意義(yi) 重大。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liang) 翼,科學普及有著與(yu) 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太空授課不僅(jin) 能激發人們(men) 對航天和科學的興(xing) 趣,也能增進公眾(zhong) 對門檻高、回報周期長的航天事業(ye) 等大科學計劃的理解和支持,還會(hui) 在青少年心中種下科學種子,等待夢想生根發芽。“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這句話既道出了“天宮課堂”的意義(yi) ,也正是太空探索的絕佳形容。

  餘(yu) 建斌

  餘(yu) 建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