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倫理先行
光明日報記者 楊舒
隨著技術飛速進步,人工智能機器是否會(hui) 威脅人類的安全和隱私?將複雜的社會(hui) 事務交由人工智能處理,如何保證公平?……近年來,這些圍繞相關(guan) 新技術的科技倫(lun) 理熱議越來越多。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wei) 風險的源頭,加強科技倫(lun) 理製度化建設,提升科技倫(lun) 理治理能力,已漸漸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共同呼聲。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科技倫(lun) 理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國家科技倫(lun) 理委員會(hui) 成立之後,我國科技倫(lun) 理治理的又一標誌性事件。3月23日上午,科技部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來自相關(guan) 部門的領導和專(zhuan) 家就《意見》進行了解讀。
把科技倫(lun) 理治理放在事關(guan) 全局的重要位置
什麽(me) 是科技倫(lun) 理?科技部副部長、黨(dang) 組成員相裏斌介紹,科技倫(lun) 理是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中需要遵循的價(jia) 值理念和行為(wei) 規範,是促進科技事業(ye) 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這一工作受到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2019年10月,我國國家科技倫(lun) 理委員會(hui) 正式成立。在這一委員會(hui) 的指導下,科技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把科技倫(lun) 理治理放在事關(guan) 科技創新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加快推進我國科技倫(lun) 理治理各項工作——先後成立國家科技倫(lun) 理委員會(hui) 人工智能、生命科學、醫學三個(ge) 分委員會(hui) ,推動相關(guan) 部門成立科技倫(lun) 理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指導各地方結合工作實際,建立或籌建地方科技倫(lun) 理委員會(hui) ;在科技進步法等相關(guan) 立法中對科技倫(lun) 理作出明確規定,推動相關(guan) 部門出台了一批科技倫(lun) 理治理製度;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等製度性安排中將科技倫(lun) 理與(yu) 科技創新同謀劃、同部署、同布局。
在強化監管方麵,相裏斌舉(ju) 了這樣一個(ge) 例子:“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們(men) 提出應急科技倫(lun) 理審查原則,對新冠肺炎科研應急攻關(guan) 項目開展全覆蓋倫(lun) 理審查,嚴(yan) 守審查標準,提高審查效率,確保了受試者權益。”
從(cong) 全球範圍看,科技倫(lun) 理治理也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近年來,我國積極參與(yu) 國際科技倫(lun) 理規範的製定,先後組織力量參加世界衛生組織《衛生健康領域人工智能倫(lun) 理與(yu) 治理指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能倫(lun) 理問題建議書(shu) 》等起草工作,與(yu) 歐盟科技創新委員會(hui) 聯合舉(ju) 辦中歐科技倫(lun) 理和科研誠信研討會(hui) ,共謀科技倫(lun) 理共治。
倫(lun) 理先行重在關(guan) 口前移、風險前瞻
人工智能、基因編輯、輔助生殖技術……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前沿探索闖入“無人區”,麵臨(lin) 的科技倫(lun) 理挑戰也日益增多。
相裏斌表示:“我們(men) 也要看到,我國科技倫(lun) 理治理工作總體(ti) 上起步較晚,體(ti) 製機製不健全、製度不完善、領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仍比較突出,對科技倫(lun) 理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意見》突出問題導向,首次對我國科技倫(lun) 理治理工作作出了係統部署。
“遵循增進人類福祉、尊重生命權利、堅持公平公正、合理控製風險、保持公開透明”是本次意見明確的五個(ge) 基本原則,而“倫(lun) 理先行、依法依規、敏捷治理、自足國情、開放合作”則是《意見》中確立的五個(ge) 科技倫(lun) 理治理要求。
“堅持倫(lun) 理先行,我的理解是,要側(ce) 重倫(lun) 理風險防控,關(guan) 口前移,將科技倫(lun) 理的要求貫穿科技活動的全過程,覆蓋到科技創新的各個(ge) 領域。”科技部科技監督與(yu) 誠信建設司副司長馮(feng) 楚建認為(wei) ,對於(yu) 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來說,既不可以“幹了再說”先做創新、再談倫(lun) 理,也不能把科技倫(lun) 理簡單化或泛化。要在開展科技活動前,主動進行科技倫(lun) 理的風險評估,對於(yu) 涉及科技倫(lun) 理風險的、達到科技倫(lun) 理審查規範要求的,必須要及時開展審查,“也就是說,要堅持促進創新和防範風險相統一,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主動開展前瞻研究,對風險及時從(cong) 規製上予以應對,由此,努力實現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與(yu) 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生命科學、醫學、人工智能倫(lun) 理立法將成重點
“增進人類福祉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這也是《意見》指導我們(men) 開展科技倫(lun) 理工作的首要原則,由此在價(jia) 值判斷上保證科技工作的方向。而尊重生命權利的原則在近年我們(men) 頒布的民法典中也有所體(ti) 現。”國家科技倫(lun) 理委員會(hui) 委員翟曉梅這樣分析。
她舉(ju) 例說,在醫學領域開展的各項研究中,要對受試者最大限度地保護,尊重他們(men) 的知情同意權、隱私權、選擇權等各項權利,而在涉及實驗動物領域,也要有善待實驗動物的責任,“總之,在開展研究前,我們(men) 要有科技倫(lun) 理的承諾——研究是符合倫(lun) 理的。”
加強科技倫(lun) 理治理,法律規製必不可少。《意見》強調,“十四五”期間,將重點加強生命科學、醫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科技倫(lun) 理立法研究,及時推動將重要的科技倫(lun) 理規範上升為(wei) 國家法律法規。對法律已有明確規定的,要堅持嚴(yan) 格執法、違法必究。
科技部科技監督與(yu) 誠信建設司司長戴國慶透露,各科研單位將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科技倫(lun) 理(審查)委員會(hui) ,對科技活動進行科技倫(lun) 理風險評估或審查。對一些沒有條件建立審查委員會(hui) 的單位特別是企業(ye) ,科技部將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探索建立區域性的科技倫(lun) 理審查中心,並探索形成科技倫(lun) 理審查的認證機製。
“在醫學、生命科學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目前國家科技倫(lun) 理委員會(hui) 已在研究製定科技倫(lun) 理高風險科技活動清單,預計年內(nei) 就能發布。”戴國慶說。
(光明日報北京3月23日電)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4日 1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