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氫能產業新賽道
本報記者 顧陽
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範項目是國內(nei) 首次規模化利用光伏發電直接製氫的項目,預計2023年6月建成投產(chan) ,投產(chan) 後年產(chan) 綠氫可達2萬(wan) 噸。該項目對推動綠氫產(chan) 業(ye) 鏈發展、推進能源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意義(yi) 重大。 尼亞(ya) 孜·熱合曼攝(中經視覺)
從(cong) 清潔低碳氫能為(wei) 燃料的“飛揚”火炬,到穿梭在冬奧賽區的千餘(yu) 輛氫燃料電池汽車,讓氫能成為(wei)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綠色辦奧”理念的重要體(ti) 現之一。3月23日,備受關(guan) 注的《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正式發布,為(wei) 我國氫能產(chan) 業(ye) 有序高質量發展,描繪了更多值得期待的美好圖景。專(zhuan) 家表示,氫能是一種來源豐(feng) 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推動氫能產(chan) 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於(yu)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義(yi) 重大。
明確產(chan) 業(ye) 發展定位
對於(yu) 氫能利用及產(chan) 業(ye) 屬性問題,行業(ye) 內(nei) 外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此次《規劃》明確了氫的能源屬性,對氫能產(chan) 業(ye) 中長期發展定位進行了闡述。
“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載體(ti)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表示,與(yu) 電能類似,氫能是常見的二次能源且需要通過一次能源轉化獲得,不同之處在於(yu) 氫能的能量密度高、儲(chu) 存方式簡單,是大規模、長周期儲(chu) 能的理想選擇,為(wei) 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消納提供解決(jue) 方案。
王翔說,氫能具有清潔低碳屬性和跨界應用潛力,可廣泛應用於(yu) 交通、工業(ye) 等領域,也是高耗能、高排放行業(ye) 的優(you) 質替代能源。通過廣泛推廣氫能在用能終端的應用,將有效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
“氫能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將為(wei)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王翔解釋道,氫能產(chan) 業(ye) 技術密集、覆蓋麵廣、帶動效益強,通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持續加強產(chan) 業(ye) 創新體(ti) 係建設,不斷突破核心技術和關(guan) 鍵材料瓶頸,能夠實現產(chan) 業(ye) 鏈良性循環,未來氫能產(chan) 業(ye) 規模有望實現持續增長。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初步建立以工業(ye) 副產(chan) 氫和可再生能源製氫就近利用為(wei) 主的氫能供應體(ti) 係;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wan) 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可再生能源製氫量達到10萬(wan) 噸至20萬(wan) 噸/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萬(wan) 噸至200萬(wan) 噸/年。
到2030年,形成較為(wei) 完備的氫能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體(ti) 係、清潔能源製氫以及供應體(ti) 係,產(chan) 業(ye) 布局合理有序,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到2035年,形成氫能多元應用生態,可再生能源製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明顯提升,對能源綠色轉型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布局產(chan) 業(ye) 鏈創新
目前,我國氫能產(chan) 業(ye) 處於(yu) 發展初期,相較於(yu) 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不強、技術裝備水平不高、部分關(guan) 鍵核心零部件和基礎材料依賴進口等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指出,氫能技術鏈條長、難點多,現有技術經濟性還不能完全滿足實用需求,亟需從(cong) 氫能製備、儲(chu) 運、加注、燃料電池、氫儲(chu) 能係統等主要環節創新突破,重點突破“卡脖子”技術。
對此,王翔表示,必須堅持創新發展道路,加大對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並在市場應用中迭代升級,才能夠實現從(cong) “跟跑”到“並跑”乃至“領跑”的轉換,從(cong) 而保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據悉,《規劃》從(cong) 聚焦關(guan) 鍵核心技術、聚焦創新支撐平台、聚焦專(zhuan) 業(ye) 人才隊伍、聚焦國際合作機遇等方麵對氫能產(chan) 業(ye) 鏈創新能力建設進行部署,強調對綠色低碳氫能製、儲(chu) 、輸、用各環節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持續推動氫能先進技術、關(guan) 鍵設備、重大產(chan) 品示範應用和產(chan) 業(ye) 化發展,構建氫能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技術體(ti) 係。
“全球氫能均處在發展起步期,需要結合技術研發、產(chan) 業(ye) 基礎以及技術經濟性實際情況來統籌布局。推動氫能產(chan) 業(ye) 有序發展,須堅持穩慎應用、示範先行,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化示範應用。”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長劉亞(ya) 芳表示,要以市場應用為(wei) 牽引,綜合考慮各地方資源稟賦、技術及產(chan) 業(ye) 基礎、市場需求和地方政策等多方麵因素,因地製宜推動在重點地區開展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示範,統籌推動氫能在交通、儲(chu) 能、工業(ye) 等方麵多元化應用,並依托示範工程支持開展關(guan) 鍵技術裝備突破。
歐陽明高建議,應盡快建立氫能創新平台,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人才培養(yang) ,打造自立自強的科技體(ti) 係。同時,氫能利用是世界各國共有之義(yi) ,必須堅持開放合作的態度,不斷凝聚各方創新成果,推動形成國際氫能應用良好生態。
統籌安全性與(yu) 經濟性
類似電池安全之於(yu) 電動汽車和電化學儲(chu) 能行業(ye) ,氫安全在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必須努力做到萬(wan) 無一失。如何統籌做好氫能應用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安全性是氫能產(chan) 業(ye) 化發展的基礎和內(nei) 在要求,經濟性是氫能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劉亞(ya) 芳表示,《規劃》確立了“安全優(you) 先”的基本原則,強調加強氫安全相關(guan) 技術創新,明確對氫能利用采取全鏈條安全監管,“比如,提升對氫能製取、儲(chu) 存、運輸、加注和應用全產(chan) 業(ye) 鏈全過程安全的管理水平,推動氫能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安全技術協同發展,落實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主體(ti) 責任和部門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地方政府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屬地管理責任等。”
在經濟性方麵,《規劃》提出了氫能製取、存儲(chu) 環節經濟性要求和支持政策:一是合理布局製氫設施,構建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製氫體(ti) 係。在焦化、氯堿、丙烷脫氫等行業(ye) 集聚地區,優(you) 先利用工業(ye) 副產(chan) 氫,鼓勵就近消納,降低供給成本。在資源豐(feng) 富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製氫示範,逐步擴大示範規模,逐步降低成本。
二是開展儲(chu) 氫方式應用,不斷降低儲(chu) 運成本。提高高壓氣態儲(chu) 運效率,加快降低儲(chu) 運成本,有效提升高壓氣態儲(chu) 運商業(ye) 化水平。推動低溫液氫儲(chu) 運產(chan) 業(ye) 化應用,探索固態、深冷高壓、有機液體(ti) 等儲(chu) 運方式應用。開展摻氫天然氣管道、純氫管道等試點示範。逐步構建高密度、輕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氫能儲(chu) 運體(ti) 係。
三是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發電製氫支持性電價(jia) 政策。健全覆蓋氫儲(chu) 能的儲(chu) 能價(jia) 格機製,完善市場化機製,探索氫儲(chu) 能直接參與(yu) 電力市場交易。
針對此前很多行業(ye) 在發展之初存在門檻過低、無序競爭(zheng) 的情況,王翔表示,各地方在研究製定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時,應充分考慮本地區發展基礎和條件,統籌謀劃、合理布局,不搞齊步走、一刀切。嚴(yan) 禁盲目跟風、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避免造成基礎設施和資源浪費,嚴(yan) 禁以建設氫能項目名義(yi) “跑馬圈地”,嚴(yan) 禁在氫能產(chan) 業(ye) 規劃製定、投資規模、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方麵相互攀比,推動氫能產(chan) 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