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隻此青綠》:舞繪融通創新,彰顯文化自信

發布時間:2022-03-24 11:25:00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作者:青海師範大學副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在站博士後 魏輝

  從(cong) 央視春晚舞台的驚鴻一舞,到全國巡演的一票難求,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再次點燃了人們(men) 對《千裏江山圖》的關(guan) 注。《千裏江山圖》為(wei) 北宋少年畫家王希孟所繪的青綠山水長卷,在曆經900年歲月後,當繪畫驚世之作化身舞蹈詩劇,以全新方式重現傳(chuan) 統美學,散發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永恒光芒,展現出中華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創新樣態,鉤沉起我們(men) 對中國傳(chuan) 統繪畫藝術的敬畏。

  繪畫與(yu) 舞蹈從(cong) 來就有“異曲同工”的審美之妙。比如,敦煌古代壁畫中的“飛天樂(le) 舞”,就是以繪畫藝術演繹舞蹈旋律的經典圖像。相反,以舞蹈韻律演繹繪畫意境同樣也是一種獨具魅力的藝術創作方法。舞蹈《隻此青綠》就為(wei) 我們(men) 展示了一種“舞繪融通”的藝術創作思想和審美文化觀念。

  青綠意象

  世間色彩千變萬(wan) 化,但始終離不開五色:青、赤、黃、白、黑。它們(men) 合稱中國五色,共同構築成了中國的傳(chuan) 統“國色”譜係。在華夏文明裏,“五色”還與(yu) “五行哲學”和“宇宙方位”對應。“青”在方位上對應“東(dong) 方”,在季節上則對應“春季”。早在我國南齊時期,繪畫理論家謝赫就提出了“隨類賦彩”的人物畫品評美學思想,之後又逐漸推及到山水畫藝術的創作與(yu) 品評。“青山”因包蘊“欣欣向榮”與(yu) “無限生機”的審美意象,被繪畫色彩美學不斷傳(chuan) 承。從(cong) 《遊春圖》到《江帆樓閣圖》、從(cong) 《千裏江山圖》到《蓬萊仙境圖》,“青綠山水”一直以來都是繪畫創作中的藝術珍寶。舞蹈《隻此青綠》中演員們(men) 服飾的青綠色彩,不僅(jin) 是對《千裏江山圖》繪畫賦彩的藝術借鑒與(yu) 展示,更是舞蹈藝術創作者對中國傳(chuan) 統青綠山水畫所凝結的華夏文化的情感認同,同時,也是舞蹈藝術對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真情傳(chuan) 承和創新表現,傳(chuan) 遞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審美精神意象。

  韻律形象

  繪畫和舞蹈都是造型藝術,屬於(yu) 視覺欣賞的藝術創作形態,不同的是繪畫是靜態的藝術展示,而舞蹈呈現了動態的肢體(ti) 語言,兩(liang) 者雖有不同,但都追求“氣韻生動”的審美標準。中國傳(chuan) 統繪畫藝術的造型筆法源自書(shu) 法運筆,其繪畫造型線條中本身包蘊著豐(feng) 富的時空韻律轉化和速度節奏變化之美,這一點與(yu) 舞蹈藝術追求的韻律和節奏美是完全一致的。同樣,追求中國傳(chuan) 統繪畫筆墨書(shu) 寫(xie) 的時空韻律之美以及繪畫構圖形式的分合節奏之美,也是當代舞蹈藝術創作可資借鑒與(yu) 融匯的審美表現思想。在舞蹈《隻此青綠》中,演員們(men) 身姿的俯仰變換、極度傾(qing) 側(ce) 以及在舞台上的奔走聚散、組合變化,無不透露出中國傳(chuan) 統山水畫藝術“虛實相生”“險中求正”“聚散得宜”“移步換景”“顧盼有情”的藝術韻律和節奏審美之妙,展現出當代舞蹈藝術創作對中國傳(chuan) 統繪畫藝術審美思想的深刻理解與(yu) 現代詮釋。

  舞繪心象

  西漢著名思想家揚雄認為(wei) :“言,心聲也;書(shu) ,心畫也。”說明人的語言和書(shu) 寫(xie) 都是反映其思想情感的藝術表達,即藝術反映主體(ti) “心象”之意。事實上,包括繪畫、舞蹈在內(nei) 的所有視覺藝術,其藝術創作過程中都會(hui) 受到創作主體(ti) 的人生閱曆、社會(hui) 態度和審美情感支配。藝術作品也因是創作主體(ti) 精神心象的真實反映,才具有獨特性和感人之處。《千裏江山圖》傳(chuan) 為(wei) 北宋少年畫家王希孟18歲時所作。18歲正是人生中不畏塵世、意氣風發的風華年代,同時,畫家又因得宮廷讚助而真情繪寫(xie) 山河美景,少年熱情自不掩於(yu) 畫筆,所以繪畫作品《千裏江山圖》雖經朝代更迭、曆史變遷而依舊閃耀少年激情、光照畫史。舞蹈《隻此青綠》不僅(jin) 對《千裏江山圖》的色彩意象和繪畫韻律作出了肢體(ti) 語言的藝術演繹,更是在袖舞神飛的舞姿中展現出一種青春年少的人生激情。這是舞蹈創作者對少年畫家藝術情懷的真情領悟與(yu) 精神傳(chuan) 遞,跨越時空地實現了舞者與(yu) 畫者之間藝術“心象”的時空通感。

  傲骨境象

  古代山水畫作品中有關(guan) “江山”落款題記的繪畫創作不勝枚舉(ju) ,畫家借助山水形象抒發個(ge) 人的家國情懷,其所繪山水形象也多為(wei) 畫家的審美意象重構,而非某時某地真實自然山水,即所謂“借景抒情,托物言誌”之藝術創作。王希孟《千裏江山圖》尤是如此。畫家曆時半年傾(qing) 情繪就此圖,其下筆磊落、賦彩明淨。圖中山河壯麗(li) 、草木蔥蘢,亭橋映帶、舟楫往來,民豐(feng) 國泰的山河氣象躍然其上,展現出少年畫家的自信人生與(yu) 藝術激情,這是一種傲骨精神境象。舞蹈《隻此青綠》在傳(chuan) 統古琴的伴音下,演員們(men) 自信的表情以及每一個(ge) 舞蹈姿態的有力轉換中,都散發著一種堅定的藝術精神力量,展現出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傲骨精神,這也是該舞蹈作品最打動人心的藝術精神力量所在。

  文化創新是社會(hui) 發展的要求,藝術創新則是時代進步的呼喚。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堅定民族文化自信,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根脈中進行思想發掘和傳(chuan) 承創化,是保持民族文化思想獨立與(yu) 開放、民族文化形象獨特與(yu) 鮮明的創新發展理念。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藝術型態多樣、內(nei) 涵豐(feng) 富,一直以來展現出互鑒與(yu) 交融的創新發展理念與(yu) 創新藝術型態,而舞蹈《隻此青綠》對中國古代青綠山水畫《千裏江山圖》繪畫意境的創新演繹,無疑是當代舞蹈藝術與(yu) 繪畫藝術融合創新出的一束舞台光芒,彰顯了中華文化的自信和融通藝術風貌。(魏輝)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