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需要更多場景化解決方案
每年兩(liang) 會(hui) ,“全民閱讀”都是關(guan) 注度頗高的關(guan) 鍵詞,今年也是一樣,在諸多代表、委員的提案和建議中,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shu) 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關(guan) 於(yu) 建立“國家閱讀節”的呼籲分外引人關(guan) 注。據報道,從(cong) 2003年到今年,他不但一直建議成立“國家閱讀節”,也在推動閱讀的儀(yi) 式感方麵,身體(ti) 力行做了許多工作。
閱讀需要儀(yi) 式感,這已經是不少愛書(shu) 人的共識,倡導設立“國家閱讀節”,即是把閱讀的儀(yi) 式感提升到國家層麵,以全民的名義(yi) 推進深入閱讀。談到儀(yi) 式感,會(hui) 有人覺得,伴隨儀(yi) 式感一起到來的,可能還會(hui) 有形式主義(yi) ,真正的深閱讀,不需要儀(yi) 式感。這樣的顧慮,是有道理的,對於(yu) 少部分讀書(shu) 人,乃至於(yu) 更多一些有閱讀毅力的人,的確不需要什麽(me) 特殊的儀(yi) 式感來強調,但對於(yu) 大眾(zhong) 閱讀來說,儀(yi) 式感的存在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擴延至“全民閱讀”這個(ge) 話題,可以這麽(me) 認為(wei) :沒有儀(yi) 式感,“全民閱讀”就會(hui) 缺乏強有力的推動力。
在智能互聯網時代,人的注意力被打亂(luan) 、分散,沒法靜下心來讀書(shu) ,不但是許多年輕人的煩惱,也讓很多愛書(shu) 人、讀書(shu) 人感到不安。的確,與(yu) 手機上紛至遝來的各路信息、社交平台上的即時互動、視頻網站提供的段子等相比,閱讀的樂(le) 趣與(yu) 回饋,顯然要慢得多,這樣的大背景下,強調閱讀的儀(yi) 式感,其實是對閱讀枯燥一麵的補充,甚至在一些層麵來講,儀(yi) 式感會(hui) 擔當起把全民閱讀落在實處的大梁作用。
閱讀的儀(yi) 式感提了多年,但不少人對此缺乏清晰的認知,這就牽扯到了閱讀的場景化實現問題——必須有現實的閱讀場景作為(wei) 激勵,讀書(shu) 者才能感受並沉浸其中。就像絕大多數人走進書(shu) 店後會(hui) 立刻降低聲音或者幹脆保持不出聲一樣,書(shu) 店的閱讀場景會(hui) 帶來強烈的暗示,在這裏除了讀書(shu) ,最好不做別的,比如打電話聊天,就是被書(shu) 店這一閱讀場景所不能容忍。
朱永新倡導的“國家閱讀節”一旦推行,落實在場景化實現方麵,其實是有許多事可以做的,比如像“地球一小時”那樣,可以在一天當中的某個(ge) 時間段,爭(zheng) 取放下手頭的事情,“讀書(shu) 一小時”;比如像“冰桶挑戰”那樣,人人可以挑戰讀完一本覺得非常有用但卻讀不進去的好書(shu) ;比如可以有更多書(shu) 店加入“24小時不打烊書(shu) 店”,在這一天為(wei) 讀者提供各種與(yu) 閱讀、寫(xie) 作、朗讀等有關(guan) 的活動,讓所有人都能夠就近、方便地過一個(ge) 有意義(yi) 的讀書(shu) 日……關(guan) 於(yu) 讀書(shu) 的創意是無限的,但的確需要更大、更多的平台來承載。
前段時間,社交媒體(ti) 上流行一個(ge) 有關(guan) 讀書(shu) 的段子,說是在全國各地的疫情流調結果中,沒有一例行蹤痕跡裏出現過書(shu) 店。這個(ge) 段子的確引人深思,一是疫情期間書(shu) 店頻繁歇業(ye) ,讀者流量降低,自然流調結果中出現書(shu) 店的可能性就會(hui) 變得極小;二是書(shu) 店作為(wei) 一個(ge) 閱讀場景功能的提供方,其作用與(yu) 價(jia) 值的確不如二三十年前那樣強。到書(shu) 店匆匆地看看、逛逛,買(mai) 一本書(shu) 或者喝杯咖啡就走,使得書(shu) 店成為(wei) 了生活的裝點,而非必需品。近年來實體(ti) 書(shu) 店生存艱難,其實仔細想想,與(yu) 其逐漸失去更好的黏性有關(guan) ,強調書(shu) 店的場景化吸引力,可以讓書(shu) 店煥發重生般的魅力。
當然,現代人的時間有限,休閑時間更不多,而且這些時間要分配給讓人眼花繚亂(luan) 的各種娛樂(le) 形式與(yu) 內(nei) 容。這些年,看電影已經成為(wei) 一種不可或缺的城市生活方式,這與(yu) 電影院的場景化運營有關(guan) ,在線下看電影,在線上交流電影,這種線下線上的互動,必須要有電影院作為(wei) 實體(ti) 承載平台,因此電影院的增速才會(hui) 如此之快。如果書(shu) 店擁有了類似這樣的功能,必然也會(hui) 再次成為(wei) 人們(men) 的社交中心之一。
和書(shu) 店一樣,迫切需要場景化運營的場所,還包括圖書(shu) 館、閱覽室等日漸冷清的文化場所,它們(men) 曾在過去的年代,為(wei) 人們(men) 提供過精神食糧,是留下無數美好閱讀回憶的場所,怎樣讓這些文化場所再次熱鬧起來,需要有精彩的創意、優(you) 秀的引領、長時間的堅持。在鄉(xiang) 村,公益閱讀室也在逐漸變多,如何讓這些鄉(xiang) 村文化場所不成為(wei) 擺設,被更多更好地利用起來,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與(yu) 智慧,讓閱讀之光從(cong) 小處點亮,並一直延續到每一處,最終匯聚成一場燈火輝煌的閱讀盛宴。(韓浩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