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走近《讀者》:“飛天社”輾轉出版發行“陣地”

發布時間:2022-03-28 14: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lan) 州3月27日電 (記者 楊娜)從(cong) 一盤盤磁帶、一張張光碟,到如今打開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收聽收看音像作品,甘肅飛天電子音像出版社二十載輾轉出版發行“陣地”,從(cong) 線下到線上,為(wei) 讀者帶來更加豐(feng) 富的內(nei) 容和作品。

  “科技發展帶來閱讀習(xi) 慣和承載物的改變,但優(you) 質的內(nei) 容還是讀者需要的。”甘肅飛天電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馮(feng) 天一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表示,出版社的職責和使命,就是大浪淘沙,篩選出優(you) 質的內(nei) 容服務於(yu) 讀者。

  作為(wei) 甘肅省唯一擁有電子與(yu) 音像出版雙重資質的出版機構,成立於(yu) 2002年的甘肅飛天電子音像出版社(以下簡稱飛天社),隸屬於(yu) 讀者出版傳(chuan) 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飛天”故裏甘肅,飛天社借力甘肅悠久的曆史文化、多樣化的民族特色,致力於(yu) 相關(guan) 內(nei) 容的音像、電子出版物製品的開發、製作與(yu) 出版發行。

  作為(wei) 甘肅靚麗(li) 名片的《讀者》雜誌,創刊41年,被譽為(wei) “中國第一期刊”。馮(feng) 天一說,《讀者》雜誌的出現,是一片文化荒漠上的甘霖雨露,成為(wei) 滋潤幾代中國人的心靈讀本。

  在他看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迅速普及、信息化高度發達,經曆了信息爆炸的讀者群開始繼續細分,當不滿足於(yu) “知其然”的讀者,想要“知其所以然”,他們(men) 需要更有針對性更精品化的產(chan) 品和內(nei) 容,出版社則可以滿足這部分讀者的需求。

  “讀者出版集團旗下9家出版社,雖各自特色不同,但都堅持走精品化路線。”馮(feng) 天一說,讀者出版集團堅持“專(zhuan) 、精、特、融”的出版特色,旗下出版社各自發揮特色和專(zhuan) 長,為(wei) 讀者提供更多優(you) 質的內(nei) 容。

  以敦煌學研究為(wei) 例,讀者出版集團旗下多家出版社均有所涉及相關(guan) 內(nei) 容出版,但卻堅持各自的特色。“敦煌學是世界的,但敦煌在甘肅,所以甘肅的學者研究敦煌學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馮(feng) 天一表示。

  在此基礎上,飛天社側(ce) 重於(yu) 將敦煌學中學科理論的內(nei) 容進行出版。“接下來我們(men) 會(hui) 做敦煌學裏涉及藏語詞條的電子詞典,深耕學術理論領域。”馮(feng) 天一說,除敦煌學之外,飛天社亦將出版發行的重點轉向具有學術理論研究意義(yi) 和價(jia) 值的電子出版物。

  通過聯合相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飛天社逐步探索建立西夏學研究、藏學研究等理論研究電子數據庫,配合圖書(shu) 出版社的相關(guan) 紙質出版物,為(wei) 研究甘肅文化、民族特色等學術理論提供資料庫,促進相關(guan) 研究更好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

  馮(feng) 天一說,盡管和出版迎合市場需求的內(nei) 容相比,枯燥晦澀的學術資料受眾(zhong) 群體(ti) 固定,市場份額微乎其微,但能夠通過精心策劃項目,立足當地實際出版對相關(guan) 理論研究有借鑒價(jia) 值和意義(yi) 的作品,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馮(feng) 天一認為(wei) ,從(cong) 有形到無形,發行陣地的轉變,為(wei) 電子音像製品出版社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互聯網範圍更大、傳(chuan) 播更廣,電子音像製品出版受到空間的製約就更小;但開放融合的環境卻更需要出版社嚴(yan) 格篩選和把關(guan) ,為(wei) 讀者呈現更多優(you) 質的作品。(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