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當國粹變身國潮

發布時間:2022-03-30 11:03:00來源: 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

  3月27日,是世界戲劇日。據媒體(ti) 報道,這一天全球37位青年藝術家齊聚雲(yun) 端,共同慶賀。作為(wei) 國際劇協副主席國,中國選派了梅花獎演員樓勝錄製婺劇視頻,向國際戲劇界展現中國傳(chuan) 統戲曲文化的魅力。

  婺劇俗稱“金華戲”,距今已有400餘(yu) 年曆史。與(yu) 其一同煥發青春的,還有近幾年來頻頻出圈的考古、典籍、古典舞文化綜藝與(yu) 短視頻。僅(jin) 最近兩(liang) 個(ge) 月內(nei) ,傳(chuan) 統舞蹈詩劇《隻此青綠》俘獲眾(zhong) 人心、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二十四節氣倒計時被奉為(wei) 新經典、冰墩墩和雪容融成新晉國潮頂流,互相拚補出了“讓國粹變國潮”的“密鑰”:古老文化、青春審美;中國美學、元素創新;文化精髓、破圈傳(chuan) 播。

  以傳(chuan) 統戲曲為(wei) 例,能將百年傳(chuan) 承、千年積澱的傳(chuan) 統國粹化身國潮,首先是古老藝術遇上了新時代、新受眾(zhong) 與(yu) 新媒體(ti) ,以“元素創新”實現“青春審美”。

  戲曲本身博大精深,其獨特的表現方式擁有鮮明特征。能做到以大眾(zhong) “一聽就懂”的元素進行創新,才能實現廣泛傳(chuan) 播,讓受眾(zhong) 在“是這味兒(er) ”的感受中,生出“有點意思”的追隨感。從(cong) 《蘭(lan) 亭序》《剛好遇見你》等流行歌曲將戲曲元素與(yu) 唱腔融入曲風,到互聯網“戲腔”歌曲的逐漸繁榮,再到短視頻平台的創作者開發出“戲曲變裝秀”“國風妝容改造”、戲曲扮相婚紗照等爆款內(nei) 容,很多國風愛好者以一己之力推動著“新瓶裝老酒”的嚐試。在短視頻網站,戲曲版的《哈利·波特》達到300萬(wan) 播放量;京韻大鼓版《指環王》在形式與(yu) 內(nei) 容間形成了微妙的平衡;由五位包括老旦、青衣和花旦角色在內(nei) 的上海戲劇學院女孩組成的女團所發布的視頻播放總量現已破5000萬(wan) 。某機構調查報告顯示,在多種融合創新下,國潮在過去10年間的關(guan) 注度上漲了約5倍,傳(chuan) 統國粹躋身國潮頂流,彰顯了新一代消費者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

  可見,在移動互聯網傳(chuan) 播力的加持下,國粹正在以“不夠專(zhuan) 業(ye) 卻足夠美”的傳(chuan) 播形態,利用鮮明的藝術特征與(yu) 符號元素,讓更多人在大眾(zhong) 流行中感受到古韻新聲。時代需要可供嫁接的橋梁、藝術需要尋找共鳴的群體(ti) ,能讓年輕人首先推翻對於(yu) 國粹的傳(chuan) 統觀念,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上走向更專(zhuan) 業(ye) 、更全麵的複興(xing) 。

  如果以上嚐試更多是“外行湊熱鬧”,國粹破圈兒(er) 的真正基礎還需要更多的“內(nei) 行講門道”。許多戲曲圈中人都認同推陳出新、適應潮流是必然趨勢,難的是如何在走正道的同時傳(chuan) 新聲。

  一方麵,舊戲新演加速了表演內(nei) 容的革新。從(cong)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上演開始,拉近年輕人與(yu) 戲曲藝術的距離不再是寫(xie) 在紙麵上的命題,讓傳(chuan) 統曲藝“活起來、新起來、亮起來”的嚐試,從(cong) 未斷更。2021年7月,北京戲曲藝術職業(ye) 學院和北京京劇院的師生們(men) 上演改編版京劇《沙家浜》,唱腔從(cong) 傳(chuan) 統京劇的湖廣音、中州韻變為(wei) 《蘆蕩火種》的普通話,時長從(cong) 3小時壓縮到2小時,表演也從(cong) 強調身段造型到更展現貼近生活的一麵。

  另一方麵,不少戲曲人開始主動利用新媒體(ti) 做科普講堂甚至網絡直播,以生活態的分享拉近國粹藝術與(yu) 普羅大眾(zhong) 的距離。在這些視頻中,教學練嗓是新鮮的體(ti) 驗、練功打戲是刺激的奇觀、化裝更衣是“大變活人”般的審美曆程,梨園中的點滴日常不僅(jin) 展現出國粹守護者的專(zhuan) 業(ye) 態度,更彰顯了傳(chuan) 統藝術邁向未來的篤定與(yu) 自信。

  京戲傳(chuan) 承人尚長榮先生曾說:“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老戲老演,老演老戲,沒有出息。一個(ge) 上進的戲曲人應該放下架子。”在他的努力下,流行歌曲與(yu) 京劇唱段相融碰撞,共同唱響了經典劇目的現代之聲。老先生的這份底氣與(yu) 勇氣,讓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對於(yu) 國粹,時間是最好的洗禮。而一段網友隨手寫(xie) 下的評論也許會(hui) 成為(wei) 老一輩曲藝人最大的心安所在:“比起很多條件超高的電子遊戲和追番,相信我,京劇入坑真的沒有任何難度,作為(wei) 一個(ge) 中國人,第一次聽就覺得好聽。總而言之,京劇很美,也很簡單,去聽聽吧。”

  (作者:呂帆,係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副主任)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