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屋簷到案頭,“刻磚劉”重煥生機

發布時間:2022-03-30 11:07:00來源: 光明日報

  提到天津民間工藝“四絕”,其中“三絕”——楊柳青年畫、“泥人張”“風箏魏”為(wei) 人所知,但“刻磚劉”仿佛銷聲匿跡了,甚至有文保學者認為(wei) “刻磚劉”已經斷代了。但是記者了解到,“刻磚劉”手藝其實後繼有人,且青出於(yu) 藍。

  走進工作坊,但見一個(ge) 年輕女子戴口罩、護目鏡,手持錘錐,叮叮當當,空氣中彌漫著灰,她手下的青磚,慢慢變為(wei) 浮雕藝術品。她就是“刻磚劉”的傳(chuan) 人劉挽雲(yun) 。

  “刻磚劉”的前世今生

  “刻磚劉”的始祖,是清代道光年間的馬順清,其外孫劉鳳鳴是天津第一代專(zhuan) 業(ye) 磚雕工匠,他發明的“貼磚法”被後來的天津磚雕匠人廣泛使用。“刻磚劉”家族的磚雕作品,廣泛用於(yu) 天津著名曆史建築。現在,天津的石家大院、徐家大院、廣東(dong) 會(hui) 館、北寧公園、清真大寺、清真南大寺、大悲禪院等建築遺存,都能欣賞到這些磚雕藝術精品。

  劉鳳鳴離世後,刻磚絕技傳(chuan) 給了四子劉書(shu) 儒。早年,劉書(shu) 儒隨父受聘於(yu) 天津市工藝美術廠,修建鼓樓街區時,劉書(shu) 儒將自行車、少先隊員等時代元素雕刻於(yu) 青磚之上,使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相得益彰。

  工藝美術廠後期,天津逐漸成為(wei) 高樓林立的現代化都市,古建築的磚雕藝術慢慢退出市場,甚至連磚雕用的青磚都無處可尋。劉書(shu) 儒無磚可雕,隻能做一些傳(chuan) 達室收發的工作。“刻磚劉”漸漸從(cong) 人們(men) 視野中消失。

  劉挽雲(yun) 是劉鳳鳴大兒(er) 子劉書(shu) 林的孫女。她出生的時候,磚雕已不再時興(xing) 。但四爺爺劉書(shu) 儒家中的磚雕作品還是留給她深刻印象。

  碩士研究生攻讀古典文學方向的劉挽雲(yun) 對磚雕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她向四爺爺提出學習(xi) 磚雕,然而劉書(shu) 儒卻一口回絕了她。劉書(shu) 儒勸說劉挽雲(yun) ,學磚雕沒有用,不如花時間去學一點能掙錢的技藝。

  劉挽雲(yun) 理解四爺爺的苦衷:“他不是想放棄了,而是因為(wei) 太愛了。他畢生隻會(hui) 做磚雕,但是磚雕被社會(hui) 淘汰了,他很痛苦。”後來,老人鬆口了,他告訴劉挽雲(yun) :“你去找來磚雕用的青磚,我就教給你。”

  當時天津早已沒有燒造青磚的磚窯,劉挽雲(yun) 就踏上了尋磚之路。她揣著刻刀,從(cong) 北方找到南方,終於(yu) 在蘇州找到了軟硬適中的青磚。劉書(shu) 儒撫摸著劉挽雲(yun) 找來的青磚,內(nei) 心燃起希望,決(jue) 定收下這個(ge) 徒弟,將“刻磚劉”手藝傳(chuan) 承下去。

  在劉書(shu) 儒精心指點下,劉挽雲(yun) 逐步掌握了“刻磚劉”的藝術精髓,她在自家閣樓上開辟了一間工作室。茶盤、古琴、健身用的劃船機……工作室中的擺設很“混搭”,也表明這裏的主人是熱愛傳(chuan) 統藝術的年輕人。坐在角落裏的劉挽雲(yun) 也很混搭:緞麵的旗袍,長發,但灰頭土臉,她戴著透明麵具,在飛塵裏持著刻刀槌子,叮叮當當,一坐就是一整天。磚雕是個(ge) 力氣活兒(er) ,85後的劉挽雲(yun) 已有了頸椎病。她笑稱自己的手像老太太的手一樣,手被劃破更是家常便飯。

  在鑽研磚雕技藝的同時,劉挽雲(yun) 還致力於(yu) 讓“刻磚劉”重新為(wei) 世人所知。她係統整理了“刻磚劉”世家四代匠人的作品,搜集了大量文字和影像資料,成功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刻磚劉”絕技重現江湖。

  當劉挽雲(yun) 申報非遺的時候,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協會(hui) 會(hui) 長李治邦欣喜過望。“你是‘刻磚劉’?你就是那個(ge) ‘刻磚劉’的傳(chuan) 人?”李治邦鼓勵劉挽雲(yun) ,“晚來總比不來強,你要努力,你要加油!”

  當劉挽雲(yun) 把非遺的證書(shu) 拿給劉書(shu) 儒的時候,老人非常高興(xing) 。他將劉鳳鳴傳(chuan) 給他的有一百多年曆史的刻磚工具,他畢生僅(jin) 有的在自己手中的作品,包括之前他收藏的資料全部傳(chuan) 給了劉挽雲(yun) 。

  2020年,82歲的劉書(shu) 儒過世,在經曆了“刻磚劉”的輝煌和低穀之後,劉挽雲(yun) 給了他欣慰和希望。

  讓磚雕既有古典文化韻味又富有新意

  “藝術是永恒的,一張畫,一塊磚,隻要保存好了,它永遠在那裏。”作為(wei) 年青一代的非遺傳(chuan) 承人,劉挽雲(yun) 思考的不僅(jin) 是將祖輩的技藝繼承下來,還有如何在當今社會(hui) 找到磚雕藝術存在的價(jia) 值,讓磚雕重新煥發生機。

  因為(wei) 是半路出家,而傳(chuan) 統的手工藝缺乏係統的理論支撐,劉挽雲(yun) 決(jue) 心去天津美術學院進修西方的雕塑技法。

  在天津美院學習(xi) 的時間裏,她在堅持傳(chuan) 統技藝的同時,也摸索著將一些西方的技法融入自己的創作中。她思考著讓磚雕從(cong) 凝固的建築裝飾走向生動的日常生活,重新回歸大眾(zhong) 藝術。劉挽雲(yun) 用青磚雕刻出了筆架、茶承、硯台等作品,既有古典文化韻味又富有新意。

  為(wei) 了讓年輕人知道“刻磚劉”,劉挽雲(yun) 多次在天津大學、天津美術學院等高校開設講座,這也給她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她不能隻是一個(ge) 手藝人,還要成為(wei) 磚雕的研究者。

  劉挽雲(yun) 走遍了磚雕藝術繁盛的甘肅、山西、北京、天津、江蘇、安徽、廣東(dong) 等地。走訪中,劉挽雲(yun) 得知,清代天津漕運發達,不僅(jin) 帶來了江南的貨物,還帶來了南方的工匠及工藝。漕運、海運的發達使天津聚集了眾(zhong) 多富商巨賈,他們(men) 大修宅邸,效仿江南鹽商以磚雕作為(wei) 建築裝飾。1907年修建天津廣東(dong) 會(hui) 館,劉鳳鳴作為(wei) 磚雕工匠,與(yu) 諸多來自廣東(dong) 的木雕工匠並肩工作數年,南方雕刻技法對年僅(jin) 18歲的劉鳳鳴產(chan) 生了深遠的影響。“刻磚劉”家族引領的天津磚雕,形成了南北兼容、層次豐(feng) 富、雕鏤細密等技法特點,尤其以“堆貼透雕法”為(wei) 全國獨有。

  因為(wei) 當年尋找青磚的經曆,讓劉挽雲(yun) 和山西、江蘇、安徽等地的磚雕廠保持著聯係,越來越多的磚雕界藝人知道天津“刻磚劉”有了女傳(chuan) 人。當他們(men) 有需求的時候就會(hui) 聯係劉挽雲(yun) ,這樣劉挽雲(yun) 就斷斷續續接到一些訂單。她雕刻一個(ge) 作品動輒兩(liang) 三個(ge) 月,收入並不足以支撐生活,她就把以前收藏的書(shu) 畫拿去賣,用所得再去收藏全國各地的磚雕。

  劉挽雲(yun) 還有一個(ge) 計劃,就是將“刻磚劉”祖輩的作品,用全息掃描的方式,把數據保存下來,再通過高科技複刻,這樣可以將這些在歲月中風化的磚雕作品還原並保存下來。

  身為(wei) 女性,劉挽雲(yun) 發揮了女性細致敏感的洞察力,把傳(chuan) 統磚雕融入現代生活,在傳(chuan) 統技法的繼承之上,打破磚雕作品的功能局限性,使磚雕不再局限於(yu) 建築裝飾。她說:“我很慶幸自己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本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