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是為了蓄滿前行的力量
作者:連子強(華僑(qiao) 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教授);李雪芳(華僑(qiao) 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在新媒介飛速發展的年代,短視頻不僅(jin) 是日常信息傳(chuan) 播和人們(men) 消遣娛樂(le) 的重要手段,也成為(wei) 展示和“活化”傳(chuan) 統文化、承載人們(men) 集體(ti) 記憶的主要平台。近年來,依托新媒體(ti) 技術的有效開發和廣泛運用,懷舊類短視頻蔚然成風。老式建築的即興(xing) 拍攝、舊式生活圖景的自我呈現、老舊影像的片段拚接等短視頻,動輒收獲可觀的播放量。“懷舊”這一意味深長的文化現象和“短視頻”這一新興(xing) 的媒介形式相結合,造就了新媒體(ti) 時代的獨特文化景觀,也成為(wei) 當前時代思潮與(yu) 社會(hui) 發展的一個(ge) 文化鏡像。
在重慶市南岸區南坪街道正街社區,承載著人們(men) 記憶的“80記憶小巷”變身成網紅文創新地標。街道兩(liang) 側(ce) 的磁帶式收錄機、供銷社、綠皮火車、黑貓警長等繪畫、雕塑仿佛讓人“穿越”到過去,前來拍照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新華社記者 黃偉(wei) 攝
微觀敘事與(yu) 平民視角是懷舊短視頻的基本共性
懷舊是一種深藏在人們(men) 心中的潛意識,夾雜著特定社會(hui) 群體(ti) 對現代生活的感悟體(ti) 驗與(yu) 曆史情境的情感投射。新媒介技術的發展,使逝去的歲月得以通過影像手段保留下來,並通過剪輯、拚貼與(yu) 重構,成為(wei) 一種提供心靈慰藉的文化產(chan) 品,而懷舊短視頻正以這樣的形式參與(yu) 塑造當代人的精神世界。從(cong) 內(nei) 容上來看,這類題材的短視頻大量集中於(yu) 對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生活場景的展示與(yu) 文化符號的呈現。比如,有的展示當時的農(nong) 村生活,雞蛋換冰棍、木棒轉天線看電視的場景還原了許多記憶片段;有的主要走探店懷舊路線,包括菜市場買(mai) 衣服、老式照相館、巷子裏的小食堂等;有的主打仿妝、模仿香港電影橋段、老電影內(nei) 容拚接等。微觀敘事與(yu) 平民視角構成懷舊短視頻的基本共性。
2月2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yi) ,其中短視頻用戶(用戶規模9.34億(yi) )使用率為(wei) 90.5%。懷舊短視頻大量表現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場景與(yu) 文化符號,也正是幾代人的少年記憶乃至青春記憶,因而當下懷舊短視頻呈現出一種明顯的“中年敘事”。從(cong) 代際的發展來看,當前社會(hui) 的70後、80後、90後正在成為(wei) 社會(hui) 中堅,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承受著更多的社會(hui) 壓力。現代化的加速使得當代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hui) 發展日新月異,科技進步、社會(hui) 變革和人們(men) 的生活步調不斷加快。在加速社會(hui) 中,人們(men) 必須不斷調試自己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而當個(ge) 體(ti) 無法適應加速社會(hui) 和激烈競爭(zheng) 的環境時,一種“害怕落後”的焦慮情緒悄然滋生,成為(wei) 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基調性的生活體(ti) 驗。
於(yu) 是,懷舊短視頻為(wei) 這個(ge) 群體(ti) 提供了“精神按摩”。利用吃飯、候車等間隙當一回“低頭族”,成為(wei) 忙碌的工作生活之餘(yu) 難得的休閑娛樂(le) 時間。他們(men) 所經曆的孩提時代、青春時代,每一步成長都伴隨著現代化的成果與(yu) 後果。懷舊是想象的浪漫糾葛。現代生活所缺失的,正好在懷舊短視頻中獲得短暫的精神撫慰。
通過“懷舊”,形成了“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自我身份認同,並試圖與(yu) “年輕人”群體(ti) 進行溝通和協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農(nong) 村的雞鳴狗吠、黑白電視機、印花暖水瓶、港台流行文化、在泥地上玩角鬥士、鄰裏間圍坐在一起等候熱門電視劇等場景,屬於(yu) 他們(men) 的集體(ti) 記憶,是“青春”“美好”“理想”的代名詞。
懷舊短視頻還承擔起了代際傳(chuan) 承與(yu) 代際溝通的使命。文化的溝通與(yu) 傳(chuan) 承依托於(yu) 社會(hui) 層麵的儀(yi) 式表達。不同代際的網絡社群在懷舊短視頻的交流、互動與(yu) 共享中,悄然完成了懷舊短視頻的符號接受與(yu) 精神傳(chuan) 承。正如現實社會(hui) 中,城市的父母會(hui) 帶領年輕的子女到農(nong) 村體(ti) 驗生活,更多的是希望子女們(men) 能領略自然的風光和勞動的價(jia) 值。有的短視頻創作者會(hui) 跟孩子一起拍攝以前生活的場景,目的也是希望孩子能了解父輩過去的生存環境和精神世界。從(cong) 這一層意義(yi) 上來說,懷舊短視頻的傳(chuan) 播主體(ti) ,通過微觀敘事,引領著短視頻的受眾(zhong) 在懷舊中反思當下生活,在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不斷交流與(yu) 碰撞中重新審視生活中的真善美。今天的現實就是明天的曆史,文化傳(chuan) 承也正是在這種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交流碰撞中不斷積累和沉澱下來的。
一味沉溺於(yu) 懷舊短視頻試圖“躺平”不可取
我們(men) 也要看到,當下部分以“懷舊”為(wei) 標簽的短視頻,打著情懷的幌子,創作的大多卻是商業(ye) 運作利益驅動下的內(nei) 容,追熱點、賺流量,在形式和內(nei) 涵上完全以市場為(wei) 導向。比如,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有的短視頻拿老電影片段進行拚接、切條,或對其進行翻拍,“老梗”變“新梗”,播放量是有了,卻淪為(wei) 內(nei) 容的“搬運工”,雖然能讓不少受眾(zhong) 從(cong) 中享受片刻美好,但實際也涉及侵害原作者版權的風險;另外還有一些主打懷舊美食的賬號,營銷意味過重,容易變成流量的附庸,具有商業(ye) 性、消費性、瞬時性等流行文化的缺點。
曾有新聞采訪用戶喜歡懷舊短視頻的原因,其中有一位網友回答是為(wei) 了思念過去的美好。中年群體(ti) 一方麵渴望突破自我、逃離舒適圈,一方麵又猶豫不決(jue) ,所以將內(nei) 心的積極情感投射到懷舊短視頻裏,看似緬懷過去,實則追尋的是那個(ge) 遙遠的“烏(wu) 托邦”,長此以往容易讓人變得保守,對自我懷疑、對明天憂慮,這些都將催生內(nei) 卷效應,保守困境一旦形成,將影響個(ge) 人未來與(yu) 自我發展,產(chan) 生“躺平”的念想。
在以懷舊為(wei) 主打題材的短視頻中,李子柒的“古風”係列堪稱現象級。這些作品通過表現人與(yu) 自然、人與(yu) 人、人與(yu) 社會(hui) 和諧相處的中國傳(chuan) 統農(nong) 耕生活,展現了傳(chuan) 統社會(hui) 的高尚道德與(yu) 審美哲學。李子柒的短視頻增加了城市年輕人的新理解:沒見過的老灶台、柴火煮飯,抓雞、挖紅薯,新奇的場景壓縮在幾十秒至幾分鍾不等的短視頻裏,從(cong) 舊農(nong) 村、舊事物中展現了許多新亮點。亦有許多農(nong) 村青年在看多了鄉(xiang) 村懷舊類短視頻後選擇回到家鄉(xiang) ,重新審視生活,投身鄉(xiang) 村建設,懷舊風在刮向人們(men) 心田時也在無形之間促進了代際傳(chuan) 承。
可以說懷舊短視頻是人們(men) 追憶美好生活的載體(ti) ,而美好生活是懷舊短視頻修複受眾(zhong) 現實創傷(shang) 的關(guan) 鍵,前者是鏡子,後者是物像,通過映照,二者彼此關(guan) 聯、密不可分。其實,在碎片時間尋找心靈慰藉、還原集體(ti) 記憶幫助社交是大多數人點擊懷舊短視頻的原因所在。現階段,懷舊題材多元化,能從(cong) 各個(ge) 方麵滿足受眾(zhong) 需求,但內(nei) 容難免良莠不齊,因此懷舊短視頻不能單純以市場為(wei) 導向,也需注意對社會(hui) 價(jia) 值的正麵引導,因為(wei) 它不隻代表過去,還連接現實與(yu) 未來。
時代的深刻變革下,著力關(guan) 照現實生活、回應現實境遇,是懷舊短視頻發展的方向。以平易近人的形式重現過去正是其魅力所在。我們(men) 需要“懷舊”來反思生活,明晰未來方向,也需要以“懷舊”尋求與(yu) 他人的共同體(ti) 驗,實現有效的溝通。隻有通過創作出一個(ge) 又一個(ge) 優(you) 質的作品,反映人們(men) 的審美追求,生發出情感共鳴,彰顯正能量,懷舊短視頻才能永葆生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