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麵向世界的儒學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發布時間:2022-04-06 15:3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為(wei) 對中華文明產(chan) 生深遠影響的觀念體(ti) 係,儒學反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在2500多年與(yu) 時偕行的過程中形成了悠遠綿長的思想的力量。為(wei) 深入探究儒學的現代價(jia) 值,促進儒學對話與(yu) 文明交流互鑒,多年來,中國人民大學與(yu) 韓國崔鍾賢學術院聯合主辦“國際儒學論壇”,得到海內(nei) 外儒學研究名家廣泛關(guan) 注,已成為(wei) 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儒學盛會(hui) 。由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wei) 教授和韓國崔鍾賢學術院院長樸仁國先生主編的《儒家哲學的現代價(jia) 值》(1-3卷)呈現了“國際儒學論壇”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的一種學術探索,體(ti) 現了儒學與(yu) 日俱新的文化特質。

  首先,該書(shu) 在以往14屆論壇上發表的約1300篇論文中選編89篇譯成英文集萃,較為(wei) 集中地展現了儒學的前沿問題與(yu) 本真精神。為(wei) 盡可能反映當今儒學研究概況,該書(shu) 采用每位儒學研究者限選一篇代表作原則,將每屆論壇中最能體(ti) 現主題的佳作集中展現。這些文章體(ti) 現了儒學研究的問題意識,反映了儒學創新性發展的諸多領域,揭示了儒學創造性轉化麵對的各種問題。從(cong) 中可見儒學的德性功能、心性智慧和入世情懷,隨著書(shu) 中“溫故而知新”的文本解讀與(yu) 學術探賾,我們(men) 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學在安頓自我、人文教化與(yu) 社會(hui) 治理方麵的獨特價(jia) 值。

  概覽該書(shu) 89篇選文的主要內(nei) 容,可見儒學的學術生命力與(yu) 傳(chuan) 播力,其知命知己與(yu) 成己成性的精神追求仍然深刻影響著人們(men) 的精神世界,在文明交流互鑒中超越自我,並以麵向世界、體(ti) 現時代精神的思想姿態為(wei) 世界文明發展貢獻力量。正如劉偉(wei) 校長和樸仁國院長在序言中所言:“縱觀儒學發展走向,研討儒學在世界的傳(chuan) 播與(yu) 影響,審視其與(yu) 世界文明發展的互動關(guan) 係,已成為(wei) 當今學界的自覺探索。”該書(shu) 反映了學界這種自覺探索,其中約40%為(wei) 海外儒學研究名家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體(ti) 現了亞(ya) 洲學者在儒學研究領域相互交流、切磋的印記。

  其次,該書(shu) 選編的文章麵向時代,展現了儒學研究的現實意義(yi) 。麵對複雜而深刻的全球性問題,我們(men) 要在包括儒學在內(nei) 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典籍中尋找思想資源,並在繼承和弘揚中賦予其時代新義(yi) 。該書(shu) 作者力圖論證儒學的時代內(nei) 涵,闡釋以返本開新的儒學化解文明衝(chong) 突的合理路徑。例如,著名哲學家張立文先生在《儒家哲學的現代價(jia) 值》一文中通過闡釋儒家的和合之境,表明哲學都在求索一定之道,“盡管道的內(nei) 涵殊異,但天下的大勢,殊途而同歸,百慮而一致”,揭示了文明交流互鑒、相輔相成的學理依據,在一種文化對話的語境中勾勒了世界各文明之間和處和立、和達和愛的美好圖景。

  儒學的現實性品格彰顯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道德底蘊與(yu) 務實傳(chuan) 統,從(cong) 中展現的內(nei) 在價(jia) 值及其實踐智慧需要人們(men) 重新認識。從(cong) 該書(shu) 收錄的日本早稻田大學前校長西原春夫的《儒教與(yu) 儒學在21世紀的意義(yi) 》一文中可見重新認識儒學的意義(yi) ,西原春夫分析了重新認識儒學的最大困難所在,即全球標準化的權利和自由的理念應該如何與(yu) 儒家思想體(ti) 係取得共存的問題。這種問題意識以及對重新認識儒學的強調表明,不同的文明要發揮各自的長處,實現儒學在21世紀的創新性發展,使之與(yu) 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為(wei) 世界文明發展提供富有時代內(nei) 涵的實體(ti) 性內(nei) 容。

  再次,該書(shu) 從(cong) 總體(ti) 上反映了儒學的曆史演進,匯集了亞(ya) 洲儒學研究的多彩圖景。儒學在2500多年的歲月綿延中曆久彌新,在不同曆史時期形成了各具時代特色的思想創造。該書(shu) 收錄的文章包括對以孔子、孟子、荀子為(wei) 代表的先秦儒學的闡釋,對以董仲舒為(wei) 代表的漢代儒學的研究,對以二程、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為(wei) 代表的宋明理學的解讀,以及對現代新儒家思想的探析。該書(shu) 選編的文章內(nei) 容涵蓋儒學的內(nei) 在維度與(yu) 實踐性特征、儒學的處世之道與(yu) 超越精神、儒學的思想傳(chuan) 統與(yu) 未來發展等多方麵內(nei) 容,彰顯了儒學的豐(feng) 富內(nei) 涵。

  值得提及的是,作為(wei) “國際儒學論壇”代表性成果選粹,該書(shu) 可謂亞(ya) 洲儒學對話的一個(ge) 縮影。其中既包括韓國儒學、日本儒學、越南儒學研究的新論,也有比較視域中的儒學研究,從(cong) 中可見闡釋儒學的多樣視角。在中華文化的海外傳(chuan) 播與(yu) 海外文化的中國傳(chuan) 播過程中,作為(wei) 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儒學已經走向世界,並不斷麵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的時代魅力。可以說,儒學發展曆程體(ti) 現了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之間關(guan) 係的一種獨特樣態,在整合傳(chuan) 統基礎上實現文化再創造,反映了以創新性發展的儒學促進現代文明轉型的自覺。

  最後,該書(shu) 選編的文章體(ti) 現了古為(wei) 今用、以古鑒今的特色,揭示了儒學何以成為(wei) 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並為(wei) 時代發展與(yu) 文明對話作出新的貢獻。縱觀中國哲學演進曆程可見,儒學及其在形成與(yu) 發展過程中與(yu) 法家、道家、墨家、農(nong) 家、兵家等思想流派相互切磋、激蕩而形成的文化大觀,對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具有豐(feng) 厚的思想滋養(yang) ,由此形成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馬克思主義(yi) 同包括儒學在內(nei) 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使儒學具有科學理性精神和時代品格,從(cong) 曆史走向未來,更好地麵對我們(men) 時代的現實問題。

  儒學貴和的傳(chuan) 統與(yu) 會(hui) 通的品格具有重要的時代價(jia) 值,以儒學對話增進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融,有助於(yu) 化解文明衝(chong) 突,為(wei)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獨特價(jia) 值。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重新理解儒學,應發掘儒學崇尚的公義(yi) 和共同體(ti) 意識,探究儒學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自我超越及其對抵製現代性危機所具有的現實意義(yi) ,實現以新儒學超越現代性危機的合理主張,進而形成一種新文明觀和新價(jia) 值觀。由此開啟理解現代文明轉型的新視域,在中華文明史與(yu) 世界文明史中重新定位儒學的現代價(jia) 值,是該書(shu) 對我們(men) 最為(wei) 重要的學術啟示。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