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新時代全麵推進依法保障人權

發布時間:2022-04-07 11:1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福亮(北京理工大學科技與(yu) 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要加強人權法治保障,深化法治領域改革,健全人權法治保障機製。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置於(yu) 新時代治國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從(cong) 全麵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高度,擘畫了新時代中國人權建設和人權法治保障藍圖。我國在新的曆史時期和時代背景下全麵推進人權法治化建設,取得一係列重大成就,人權法治化保障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建設完備的人權保障法律體(ti) 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加快完善權利公平、機會(hui) 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製度。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的人權法治化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不斷完善人權保障法律體(ti) 係,人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和自由得到更加切實保障。通過推進一係列在經濟、社會(hui) 和文化領域的科學規範立法,初步建立起了係統完備、保障有力、覆蓋全麵,能夠適應未來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形勢新需要的中國特色人權保障法律體(ti) 係。特別是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明確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彰顯意思自治和權益保護,強化了對財產(chan) 權和人格權的保護,充分體(ti) 現出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立法追求。同時堅持加強黨(dang) 內(nei) 法規製度建設,強化權力運行製約和監督,堅持用製度管權管人管事。著力構建黨(dang) 內(nei) 法規與(yu) 國家法律有機銜接協調機製,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wei) 人民謀利益。

  打造法治化服務型政府

  法治化服務型政府也就是以守護人民權利為(wei) 職責的政府。實踐證明,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法治政府建設的目標是同向的,緊緊圍繞“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執政理念和落實“依法全麵履職”的行政要求,推動建設守法、有為(wei) 、共享的法治政府,是踐行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重要環節。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政府推出的一係列便民、利民、惠民重大舉(ju) 措,包括實施覆蓋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啟動新型農(nong) 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試點,以政策製度保障低收入群體(ti) 就業(ye) 、子女入學、居住條件改善等,都切實反映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執政理念。

  同時我國嚴(yan) 格規範行政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製約和監督,有效維護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合法權益。國家加快推進行政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禁止行政機關(guan) 法外設定權力,把權力關(guan) 進製度的籠子。我國作為(wei) 世界上唯一持續製定和實施四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主要大國,積極推動各項目標和任務的落實,保護特定群體(ti) 權益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更加完善,人權法治化保障進一步加強。

  提升人權司法保障水平

  司法是人權保障的最後一道防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係統研究謀劃和解決(jue) 法治領域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zhong) 的訴求,堅決(jue) 杜絕因司法不公而造成傷(shang) 害人民群眾(zhong) 感情、損害人民群眾(zhong) 權益的事情發生。

  2021年,中共中央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明確提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司法製度。深化司法體(ti) 製綜合配套改革,堅持司法為(wei) 民,將懲治犯罪與(yu) 保障人權相統一,確保審判權檢察權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全麵落實司法責任製改革,切實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充分保障當事人的訴權。堅持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防範和糾正冤假錯案。保障律師執業(ye) 權利,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合法權利,完善法律援助製度。嚴(yan) 格刑罰執行,健全社區矯正製度。強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護,完善國家賠償(chang) 製度和司法救助製度。大力推進司法公開,完善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製度。

  運用現代科技促進公正審判,中國移動微法院、區塊鏈、5G、AI(人工智能)等新平台新技術先後亮相司法領域應用,圍繞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服務、智慧管理的“智慧法院”體(ti) 係基本建成並躋身世界前列。“互聯網+司法”不斷向縱深推進,建設成果不斷推陳出新,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為(wei) 民便民,與(yu) 民共享。中國裁判文書(shu) 網公開的裁判文書(shu) 已超2000萬(wan) 篇,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shu) 公開平台。中國的人權司法救濟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支撐領域走在了各國前列,司法實踐公開透明程度越來越高。

  中國的司法體(ti) 製改革積極創新司法理念,凝聚司法共識,共同推進各個(ge) 環節、各項職能的改革,司法理念更加科學,司法製度更加完善,司法機製不斷健全,人權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厚植人權法治保障社會(hui) 基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弘揚正確人權觀,廣泛開展人權宣傳(chuan) 和知識普及,營造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良好氛圍。人權法治保障意識的形成,有賴於(yu) 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乃至全體(ti) 公民自覺自願基礎上的學習(xi) 、遵守、踐行。全民普法和守法已經成為(wei) 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推出實施憲法宣誓製度,實行國家機關(guan) “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製,強化國家工作人員的法治觀念和人權保障意識。在全社會(hui) 普及人權和法治觀念,利用國家憲法日等契機,廣泛開展人權法治教育,培育青少年法治觀念、普及法治知識、養(yang) 成守法意識。加強各類企業(ye) 、城鄉(xiang) 基層、群團與(yu) 社會(hui) 組織的法治文化建設,全麵推進法治社會(hui) 建設向縱深發展,大力提升全社會(hui) 法治觀念和人權法治保障意識。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實現尊重和保障人權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全鏈條、全過程、全方位覆蓋。這強調了法治對於(yu) 中國特色人權保障所具有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不僅(jin) 使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邁出了重要步伐,也使中國的人權法治化保障達到了一個(ge) 新的高度,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