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服務更近 百姓生活更美
【我與(yu) 祖國同奮進】
講述人:山東(dong) 省棗莊市嶧城區壇山街道徐樓藝術團團長 孫法科
我在山東(dong) 省棗莊市嶧城區生活幾十年了,一直見證著這座小城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進步。嶧城是“中國石榴之鄉(xiang) ”,這裏隨處可見含有石榴元素的文化景觀。石榴雕塑、文化長廊、蜿蜒小徑……位於(yu) 嶧城城區中心的仙壇苑廣場,因其濃厚的石榴文化韻味、豐(feng) 富的運動休閑樂(le) 趣,成為(wei) 周邊居民打卡地。每天傍晚時分,廣場的石榴雕塑旁儼(yan) 然成了歡樂(le) 的海洋,不時有人拍照留念。
俯身,抬頭,踢腿,旋轉……瞧,一群大姐正隨著音樂(le) 節拍,練習(xi) 自己編排的廣場舞,她們(men) 為(wei) 將要舉(ju) 辦的全區廣場舞大賽加緊排練。如今在嶧城,每當天氣晴好,在社區文化小廣場、農(nong) 村文化大院,到處都能看到廣場舞愛好者舞動的身影。
“共產(chan) 黨(dang) 員時刻聽從(cong) 黨(dang) 召喚,專(zhuan) 揀重擔挑在肩。一心要砸碎千年鐵鎖鏈,為(wei) 人民開出萬(wan) 代幸福泉……”聽,這是我們(men) 徐樓藝術團在表演豫劇《智取威虎山》。像我們(men) 徐樓藝術團這樣的“莊戶劇團”,如今在嶧城有70餘(yu) 家,吸納民間藝人2000餘(yu) 人。“莊戶劇團”自編、自排、自演文藝節目,利用休閑時間在社區、廣場等地義(yi) 務演出,把文化舞台搭到了群眾(zhong) 家門口。
這幾年,嶧城區每年都會(hui) 舉(ju) 辦“一村一年一場戲”“送戲曲(電影)進鄉(xiang) 村”等文化惠民活動,累計已有4000多場,直接服務群眾(zhong) 20餘(yu) 萬(wan) 人次,實現全區行政村全覆蓋。我們(men) 這裏每年還會(hui) 舉(ju) 辦“我們(men) 的中國夢——文化進萬(wan) 家”“我們(men) 的節日”等主題文化活動,以及“嶧城歡樂(le) 匯”“冠世榴園歡樂(le) 季”等節慶活動。其中,“嶧城歡樂(le) 匯”還被評為(wei) 省級群眾(zhong) 文化活動品牌。
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文化部門推出線上24小時圖書(shu) 館,還加大線上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讓群眾(zhong) 在家也能享受到豐(feng) 富而優(you) 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鄰居張大爺說:“以前是要出遠門找戲聽,後來是在家門口等戲聽,現在是不出門就能聽戲,這日子過得太美啦!”
(光明日報記者韓業(ye) 庭、光明日報通訊員湯錦陽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