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政課的“理”講到學生心坎上
作者:湯哲遠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9年3月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上圍繞新時代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根本問題,深刻回答了事關(guan) 思政課建設的一係列重大問題,為(wei) 辦好思政課指明了方向。新時代如何講好思政課,關(guan) 鍵是要創新思政課講授,把“關(guan) 鍵課”和“大道理”講到學生心坎上,澆花澆根,育人育心,讓思政課的“理”自然入腦入心。為(wei) 此,講授必須在“真、透、深、活、廣、新”上下功夫,在落實落小落細上下功夫,讓思政課真正成為(wei) 滋潤學生心靈的種子和堅定信仰的力量。
思政課講授要“真”。教育的本質是指向人心靈的教育,思政課更是如此,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yun) 推動另一朵雲(yun) ,一個(ge) 靈魂喚醒另一個(ge) 靈魂。顯然,思政課從(cong) 一開始就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課教師首先要以自己堅定的信仰、高尚的人格來感染學生、贏得學生,要對自己所講的內(nei) 容高度認同、滿懷深情、充滿自信,講授要體(ti) 現真心、真情、真愛,而不是空洞的說教,應做到“正心誠意”“知行合一”。事實證明,富有真情實感的思政課才能吸引學生,產(chan) 生共鳴,才能有效引導學生真學、真信、真用。
思政課講授要“透”。讓學生真懂、真信,必須要把涉及的問題講透徹,所謂大道至簡,潤物無聲。馬克思說:“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針對學生普遍反映的“理論與(yu) 現實脫節”問題,課堂理論講授既要注重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又要注重用理論分析現實中的矛盾,回答現實中的問題。特別是對學生提出的各種疑惑,做到循循善誘,觸類旁通,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讓學生在學理分析中增信、在現實解惑中堅信。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思政課教師所講的理論、觀點、結論要經得起學生各種‘為(wei) 什麽(me) ’的追問,這樣效果才能好”。
思政課講授要“深”。好的思政課,隻有講深刻,才能打動學生、感染學生,甚至會(hui) 影響學生一生。思政課教師要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情懷要深”的要求,講課內(nei) 容要有家國情懷,始終裝著國家和民族,關(guan) 注時代、關(guan) 注社會(hui) ,不斷汲取新鮮養(yang) 分,豐(feng) 富講授內(nei) 容。思政課教師應對思政課教學有執著追求,消除一知半解,做到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思政課教師應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wei) 一體(ti) ,讓課堂充滿感染力,使思政課成為(wei) 一門有溫度的課。
思政課講授要“活”。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時代,麵對以互聯網為(wei) 生活方式的“原住民”學生,思政課講授切忌說教式的沉悶教學,必須根據新時代的新特點,研究新變化,順應新要求。授課模式要不斷創新,貼近時代、貼近學生,做到線上與(yu) 線下結合、課堂與(yu) 實踐體(ti) 驗結合、講授與(yu) 互動參與(yu) 結合、案例與(yu) 故事分享結合,等等。讓講授方式互動起來、講授內(nei) 容鮮活起來、講授場景豐(feng) 富起來、講授語言共鳴起來,才能有滋有味,讓學生喜歡,才能潤物無聲,觸動心靈,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思政課講授要“廣”。知識視野開闊,才能比較分析、觸類旁通,才能透過現象看清本質。思政課講授做到“廣”,就是要努力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要有知識視野、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還要有曆史視野”的具體(ti) 要求,廣泛涉獵其他哲學社會(hui) 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的知識;善於(yu) 利用國內(nei) 外的事實、案例、素材,引導學生全麵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善於(yu) 在批判鑒別中明辨是非;把視野開闊轉化為(wei) 講授能力,通過生動、深入、具體(ti) 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
思政課講授要“新”。思政課教學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不僅(jin) 內(nei) 容廣泛,涉及馬克思主義(yi) 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和黨(dang) 的建設,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nei) 政外交國防、治黨(dang) 治國治軍(jun) ,涉及黨(dang) 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涉及世界史、國際共運史,涉及世情、國情、黨(dang) 情、民情,等等。因此,教學內(nei) 容要及時更新,不能一成不變、墨守成規,必須與(yu) 時俱進,主動跟上時代要求,體(ti) 現新理論新思想新實踐,常講常新,才能不斷增強授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湯哲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