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沒有逃脫“懸浮”的泥沼
滕華濤導演的電視劇新作《心居》,從(cong) 名字上看,感覺和他的舊作《蝸居》那種直白欲望與(yu) 灰色人性翻騰交織的窒息感有所不同,有可能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心學另辟蹊徑,讓觀眾(zhong) 能從(cong) 水泥森林的欲望樊籠之中尋求心靈慰藉。但是,從(cong) 播出效果看,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心居》作品開篇就很明確地點題,女主角馮(feng) 曉琴作為(wei) 上海的“外來妹”,一心想著能買(mai) 一套屬於(yu) 自己的房子,安身立命。表麵上是講大都市裏的住房問題,實際上是一部貨真價(jia) 實的女性題材作品:女性主角、女性視角、女性困境、女性的自我實現,仿佛把《三十而已》用中年版重新講了一遍。同樣是三條線索:馮(feng) 曉琴在丈夫顧磊意外去世後,如何實現自我獨立;她的大姑子顧清俞在打破施源的“初戀光環”後,如何直麵內(nei) 心情感;“官二代”葛玥在父親(qin) 失勢後,如何走出溫室,麵對世事風雨。這是當下女性劇最主流的戲劇結構。
從(cong) 內(nei) 容上看,這次創作者的觸角紮得更深,生活麵也更廣,機關(guan) 公務員、白領、收租公、返城知青、導遊、售貨員、快遞員……幾乎囊括了各個(ge) 階層。從(cong) 結構上看,“心居”就是女性如何讓自己心安的過程。大致經曆了渴求物質實在層的滿足——比如馮(feng) 曉琴一直想買(mai) 房、望夫成龍,比如顧清俞和初戀重逢結婚朝夕廝守;再到追求精神層的自由躍升——比如馮(feng) 曉琴通過送外賣發現了養(yang) 老院的商機,在創業(ye) 過程中實現價(jia) 值,比如顧清俞一步步戳破初戀身上的泡沫,麵對內(nei) 心真實情感。這麽(me) 看,這部劇既有豐(feng) 富密實的人物體(ti) 係,又有層次遞進的戲劇結構,應該沒太大問題。可是最大的問題在於(yu) :空有現實題材的殼,內(nei) 容卻是懸浮的。這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方麵。
一方麵是情節失真。比如馮(feng) 曉琴在丈夫去世後,為(wei) 了生存成為(wei) 一名外賣員。鏡頭刻意展示了她風餐露宿、狼吞虎咽的吃飯場麵,可是網友彈幕說:外賣員真正吃飯的時間是過了飯點,一般都吃得比較從(cong) 容。送外賣這個(ge) 情節還有兩(liang) 個(ge) 經不住深究的問題:第一,馮(feng) 曉琴從(cong) 中產(chan) 階級闊大的家裏,穿著外賣工作服走出去,顯得非常魔幻;第二,在長期送外賣後,馮(feng) 曉琴的膚色、妝容、言語沒有絲(si) 毫變化。從(cong) 一個(ge) 衣食無憂的家庭主婦到出外打拚的“娜拉”,她的身份轉換體(ti) 現在哪裏?僅(jin) 僅(jin) 在於(yu) 那些浮於(yu) 表麵的送餐鏡頭嗎?現實主義(yi) 的真實,服化道是很重要的方麵。更重要的是,現實主義(yi) 的真實必須是逐漸深入的,這個(ge) 深入就是女性真正覺醒和展示力量的過程,是量變到質變的關(guan) 鍵一躍。很顯然,創作者並沒有“躍”起來,根本原因在於(yu) 對底層人並沒有真正的觀察,有一種脫離實際的想當然。
另一方麵是人物失真,突出體(ti) 現是人物的臉譜化。這部劇對男性的刻畫依然沒有跳脫女性題材的窠臼,那就是將男性角色刻意貶低,幾乎人人皆有猥瑣可鄙的一麵。比如馮(feng) 曉琴的丈夫顧磊不求上進,早早如工具人一般突然死去;施源在顧清俞的初戀夢幻裏帥氣多才,當他與(yu) 顧清俞在一起時就如枯木般凋零清苦——特別是他甩著膀子抽煙打牌的樣子,直接擊碎了顧清俞的初戀濾鏡;而葛玥的丈夫顧昕則是“當代於(yu) 連”,當嶽父身居高位時,表現得低微恭謹,甚至住進女方家,而當嶽父倒台失勢後就搬回家,和前女友勾勾搭搭、死灰複燃;更別提顧清俞的職場死對頭劉傑克、蠅營狗苟的史老板等。老一輩的男性角色,也幾無大氣有尊嚴(yan) 的存在——顧昕父親(qin) 麵對權貴的軟弱,編織篾器就如鴕鳥沙地埋頭。男性的雄性氣質被閹割,令人壓抑,這是當下整個(ge) 女性題材創作的一大問題。
還有一個(ge) 值得探討的人物,就是一直無所事事的“收租公”展翔。他靠一段模糊的原始積累一躍突破階層,成為(wei) 財富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要麽(me) 在追求顧清俞的路上,要麽(me) 在逼困難租戶交租的路上,渾身上下透露一股濃濃的油膩感。在他和馮(feng) 曉琴的關(guan) 係設計中,他總如古希臘戲劇裏的天降神兵——每當馮(feng) 曉琴的人生陷入死胡同,就派他救場。創作者很早就安排馮(feng) 曉琴丈夫猝然離世,本想表現她的獨立過程,可緊接著就安排展翔這個(ge) 法力無邊的角色,以他的金錢幫助她實現夢想。這樣的情節安排消減了馮(feng) 曉琴之前所做的努力,戲劇的邏輯性丟(diu) 失了。
在當下女性題材都市劇越來越同質化而走入創作瓶頸的時候,《心居》本來很有可能成為(wei) 一部在形式和理念上做出新意的作品,就如不久前的上海都市題材電影《愛情神話》——能用理想主義(yi) 的光芒照亮欲望遮蔽的都市上空,也照亮觀眾(zhong) 內(nei) 心的角落。可是作品並沒有真正和現實對話,無力探究社會(hui) 變化的深層原因,而是靠著家庭內(nei) 部擾人心神的爭(zheng) 吵、突然發生的強行轉折來製造衝(chong) 突,情節和人物都很懸浮,淹沒了其中部分真正有現實質感的漂亮光澤,這是非常可惜的。
(文/風一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