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遙想李白長幹行

發布時間:2022-04-08 17:3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兆貴

  我來南京已經四十多年了,情知這座古城的文化味兒(er) 很濃,一有空閑,就會(hui) 出去溜達溜達。知名的景點自然不會(hui) 放過,有些景點,因為(wei) 要陪人參觀,還不止去過一次兩(liang) 次。更多的遺跡,則散布在角落裏,僅(jin) 從(cong) 地名上,就能看出它們(men) 所承載的曆史有多麽(me) 厚重,並能勾起你對遙遠歲月的遐想。可是,即便你踏遍這座古城的大街小巷,也很難尋覓當年風貌。有些古跡已是名存實亡,連廢墟或遺址都沒有,隻留下一處地名,供你穿越時空去腦補。古詩詞中描繪的長幹裏,就是這樣一處湮沒在前塵舊夢中的所在。

  作為(wei) 地名,長幹裏位於(yu) 何處,說法較多,即便在地理方誌中,表述也不盡一致。綜合六朝古籍記載可知,“長幹裏”的大體(ti) 位置在朱雀航以南的山隴間,北靠秦淮河,南望雨花峰,是一處適合人居的市井,有大長幹、小長幹之分,相距不太遠。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長幹裏一帶就是人煙稠密之地,到東(dong) 吳遷都建業(ye) 後就更加繁榮了。左思名篇《吳都賦》以及劉逵的注解告訴我們(men) ,建業(ye) 老城南一帶,屋宇簷廊,鱗次櫛比,商貿發達,民風奢華。所謂“橫塘查下,邑屋隆誇。長幹延屬,飛甍舛互”。古代江左人稱山隴間平地為(wei) “幹”,稱街巷為(wei) “查下”,稱內(nei) 秦淮為(wei) “橫塘”。從(cong) 唐代許嵩編撰的《建康實錄》中可知,詩人墨客筆下的長幹裏當屬小長幹。這裏樓堂館所密布,商賈雲(yun) 集,吏民雜居,是六朝古都的一個(ge) 地標性街區。

  據《李太白年譜》等史籍記載,大約在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秋,二十五歲的李白沿江而下,初次遊曆金陵。當他來到長幹裏,目睹著繁華的街景,耳聞著喧騰的市聲,品嚐著醉人的美酒,樂(le) 府詩中那些飛動的畫麵浮上腦海,同當下的實況交相疊印,於(yu) 是便提筆寫(xie) 下了饒有民間風情的歌謠《長幹行》。

  如果說《詩經》是先民的流行風,《楚辭》是浪漫的狂想曲,那麽(me) ,《樂(le) 府》就是民謠的詠歎調,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薈萃集大成。不同的是,樂(le) 府詩采用聲情並茂的敘事體(ti) 表達方式,語言通俗流暢,情節連貫緊湊,畫麵素樸淡雅,人物鮮活生動,煙火氣息較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yi) 的新風,與(yu) 詩經、楚辭鼎足而立。李白創作的《長幹行》,正是這樣一種風格。為(wei) 了關(guan) 聯上下文解讀,這裏不妨照錄其一: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liang) 小無嫌猜。十四為(wei) 君婦,羞顏未嚐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yu) 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感此傷(shang) 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shu) 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這是多麽(me) 天真爛漫的純情故事啊,就像一幅幅民俗風情動漫鏡頭展現在我們(men) 麵前,親(qin) 切、溫婉而又哀傷(shang) 。在李白的詩篇中,我們(men) 讀到的多是激情燃燒、恢宏壯觀的畫麵,像這種“小兒(er) 女”情狀的詩句雖然也有,但卻並不多見。

  在李白創作《長幹行》之前,樂(le) 府舊題有《長幹曲》多首,雖然比較零散,但已呈現出長江中下遊一帶男女青年的生活情趣。如,南北朝時期就有“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遙。妾家揚子住,便弄廣陵潮”。這一場景到了崔顥筆下,細節有所展開,心路漸次分明:“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ang) 。家臨(lin) 九江水,來去九江側(ce) 。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三江潮水急,五湖風浪湧。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長幹裏商戶以舟為(wei) 家,以販為(wei) 業(ye) ,走南闖北,往來頻繁,崔顥的《長幹曲》,以船娘搭訕同行的口吻,展現的正是長幹人的舟楫生涯,讀來情景交融,順暢自然。

  崔顥最為(wei) 人稱道的作品是《黃鶴樓》,李白深為(wei) 折服,寫(xie) 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後擱筆而去。這次來金陵踏訪長幹裏,盡管也有同齡人崔顥的詩作在先,李白卻按捺不住勃發的詩情,不再拱手相讓,而是像高手過招、隔空唱和那樣,凝神聚氣,馳騁想象,推拉搖移,吐納翕張,寫(xie) 下了超出崔顥兩(liang) 倍多鏡頭的加長版情景劇,同崔顥的《長幹曲》各擅勝場,一並流芳千古。李白詩中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liang) 小無嫌猜”尤為(wei) 經典,化作“青梅竹馬”“兩(liang) 小無猜”兩(liang) 句成語留諸後世,傳(chuan) 揚至今。

  我曾經按照今人繪製的建康城示意圖,到老城南一帶逡巡過多次,看到的隻有複建的長幹橋以及遺存的幹長巷等古老地名,“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悵惘油然而生。曆經時光的衝(chong) 刷,滄桑的流變,盛極一時的長幹裏,就連殘垣斷壁都沒有留下,當年舊貌的空白,隻能到古代詩文的描述中去填補了。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