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隻此青綠》“火”到消費圈 探索傳統文化IP的變現之道

發布時間:2022-04-11 16:2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4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春晚走紅的《隻此青綠》,跨界進入消費品行業(ye) 後,同樣顯示出了強大的品牌號召力。

  9日,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與(yu) 中國紹興(xing) 黃酒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古越龍山“隻此青綠隻此青玉”聯名款。紹興(xing) 黃酒釀製技藝為(wei) 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有著7000多年曆史,古越龍山為(wei) 此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傳(chuan) 承基地。而此前,這部舞劇已經與(yu) 長城葡萄酒、竹葉青綠茶、吉利汽車進行了聯名合作。

  通過“展卷、問篆、唱絲(si) 、尋石、習(xi) 筆、淬墨、入畫”七個(ge) 篇章,《隻此青綠》講述了一位故宮青年研究員“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視角一“窺”畫家王希孟創作《千裏江山圖》的故事。在登上春晚舞台之前,《隻此青綠》片段便在《國家寶藏》、B站跨年晚會(hui) 中亮相,該舞劇所到之處掀起“一票難求”的“青綠熱”。

  趁此熱潮,除授權消費品牌外,《隻此青綠》出品方也進行了一係列文創商品的開發。

  3月初,在今年二輪全國巡演的第一站海口,該舞劇在海南省歌舞劇院上演的同時,觀眾(zhong) 大廳也開辟了周邊產(chan) 品櫃台。觀眾(zhong) 蜂擁而至搶購保溫杯、香氛明信片、多層文件夾、筆記本、絲(si) 巾發帶、絲(si) 絨包等文創衍生品。負責銷售的工作人員表示:“太火爆了!每樣產(chan) 品都準備了500件左右,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此前,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攜手大麥、靈境文化推出了《隻此青綠》數字藏品紀念票,精選了5張劇照和1幅書(shu) 法題詞,設計了6款紀念票,共發售兩(liang) 萬(wan) 四千張。3月3日12時、14時分兩(liang) 批次在支付寶、淘票票同步發售,超10萬(wan) 人在線搶購,上線即秒罄。

  國潮正當時,傳(chuan) 統文化IP的火爆也許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將這種破圈延續下去,在獲得豐(feng) 富社會(hui) 效益的同時,也能最大化實現經濟效益。而這,往往是橫亙(gen) 在文藝和文博工作者麵前的一道難題。

  故宮文創曾被曝一年能賣10億(yi) 元(人民幣,下同),恭王府“福”文化創造了一年1.2億(yi) 元的文創消費收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線上線下一再脫銷、一盒難求,這些案例皆脫胎於(yu) 厚重的傳(chuan) 統文化,經創意設計,凝練成大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IP形象,進而成功撬動市場需求,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階段。

  有媒體(ti) 發現,圍繞《隻此青綠》,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已申請了涵蓋教育娛樂(le) 、健身器材、辦公用品、日化用品等一係列商標,相關(guan) 周邊IP正在積極構建。

  毫無疑問,《隻此青綠》IP商業(ye) 潛力巨大。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董事長景小勇向記者表示,《隻此青綠》與(yu) 品牌的合作越來越豐(feng) 富,越來越成熟,“這充分說明,我們(men) 的演出開始逐步從(cong) 舞台走向生活,開始由舞台上的藝術走向生活中的藝術,實現了藝術與(yu) 生活的有機融合。這種融合是前所未有的,是富有寶貴現實意義(yi) 的。”(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