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人民至上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要求

發布時間:2022-04-11 17:1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學術筆談】

  作者:江暢(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人民至上’價(jia) 值及其實踐研究”〔20ZDA005〕首席專(zhuan) 家、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的曆史經驗之一,也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顯著優(you) 勢的根基所在,“人民至上”已經成為(wei) 當代中國的重大價(jia) 值理念。從(cong) 哲學價(jia) 值論的角度看,人民至上是一個(ge) 價(jia) 值命題,包含豐(feng) 富的價(jia) 值意蘊和明確的實踐要求。闡明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意蘊和實踐要求,可以進一步增強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這一基本原則的自覺性。

   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意蘊

  人民至上作為(wei) 價(jia) 值命題,其基本內(nei) 涵是人民在社會(hui) (國家)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一切國家權力。在人民至上中,“人民”是主詞,一般是指以勞動群眾(zhong) 為(wei) 主體(ti) 的社會(hui) 基本成員。其含義(yi) 有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它包含社會(hui) 治理者在內(nei) 的社會(hui) 基本成員,而社會(hui) 治理者不過是人民的代表;二是它不僅(jin) 指社會(hui) 基本成員個(ge) 人,也指各種組織群體(ti) ,但通常是指人民整體(ti) ,是人民整體(ti) 與(yu) 人民個(ge) 體(ti) (包括個(ge) 人和組織群體(ti) )的有機統一。人民至上中的“至上”,指的是人民是社會(hui) 共同體(ti) 中至高無上的主體(ti) 、主人,擁有一切國家權力,沒有任何群體(ti) 、組織、機構與(yu) 人民處於(yu) 同等地位,擁有相同權力。

  人民至上與(yu) 中國傳(chuan) 統的“民惟邦本”觀念、西方“主權在民”觀念存在著重大差別。“民惟邦本”觀念即“民本”觀念,其基本含義(yi) 是以民眾(zhong) 或百姓為(wei) 國家的根本或基礎。這裏所說的“民眾(zhong) ”並不是指社會(hui) 的所有成員,而是相對於(yu) 統治者而言的黎民百姓。因此,在傳(chuan) 統的民本觀念中,隱含著君王是百姓的主人並為(wei) 民做主的含義(yi) ,即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主權在民”觀念,看起來是認為(wei) 國家的主權在人民,但這裏所說的“民”不是指作為(wei) 社會(hui) 的全體(ti) 成員或大多數成員,而是指社會(hui) 中的各個(ge) 個(ge) 人。所謂“主權在民”實際上是主權在個(ge) 人。這種個(ge) 人主義(yi) 價(jia) 值觀忽視人民整體(ti) ,把單個(ge) 人作為(wei) 社會(hui) 的主體(ti) 、主人,強調個(ge) 人的自由和權利至高無上。

  人民至上並不是一個(ge) 事實命題,而是一個(ge) 價(jia) 值命題,既可以表達應然狀態,也可以表達實然狀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wei) 大曆史進程中把人民至上確立為(wei) 根本價(jia) 值理念並始終加以踐行,中國人民成為(wei) 國家主人,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人民至上就從(cong) 應然狀態轉變成為(wei) 實然狀態。人民至上作為(wei) 價(jia) 值命題,具有價(jia) 值理想、價(jia) 值目標、價(jia) 值原則、價(jia) 值旨歸、價(jia) 值理念等多重基本價(jia) 值意蘊。把它作為(wei) 一種社會(hui) 理想,它就具有價(jia) 值理想的含義(yi) ;把它確定為(wei) 社會(hui) 的奮鬥目標,它就具有價(jia) 值目標的含義(yi) ;把它作為(wei) 執政黨(dang) 和國家的根本原則並加以法治化、政策化、道德化,它就具有價(jia) 值原則的含義(yi) ;把一切價(jia) 值追求都落腳到人民至上,它就具有價(jia) 值旨歸的含義(yi) 。所有這些價(jia) 值意蘊都可以用價(jia) 值理念加以表達,價(jia) 值理念可以指稱這些含義(yi) 的任何一種含義(yi) ,所以通常將人民至上作為(wei) 價(jia) 值理念。

  “人民主體(ti) 地位”“人民當家作主”“以人民為(wei) 中心”“人民幸福”等也是價(jia) 值理念。人民主體(ti) 地位指人民是社會(hui) 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僅(jin) 意味著那些不屬於(yu) 人民範疇的人群不是社會(hui) 主體(ti) ,更意味著人民整體(ti) 和人民個(ge) 體(ti) 都是社會(hui) 的主體(ti) 。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含義(yi) 就是人民是國家和社會(hui) 的主人,是社會(hui) 的真正治理者。以人民為(wei) 中心所側(ce) 重強調的是執政黨(dang) 在治理國家過程中要以人民為(wei) 中心,一切為(wei) 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幸福主要是就價(jia) 值目標而言的,它是指作為(wei) 國家主人的人民以及作為(wei) 國家治理者的執政黨(dang) 和國家,都要以全體(ti) 人民普遍幸福為(wei) 最終追求。這些價(jia) 值理念的含義(yi) 雖各有側(ce) 重,但其基本含義(yi) 都隱含在人民至上之中,可以說是人民至上的不同表達。比如,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由於(yu) 人民在國家中具有至高無上地位,而這種地位必然要求國家治理者以人民為(wei) 中心。因此,人民至上作為(wei) 價(jia) 值理念具有根基性、根源性,所以被看作是根本價(jia) 值理念。

   人民至上的實踐要求

  任何價(jia) 值理念都包含實踐要求或實踐必然性,人們(men) 確立價(jia) 值理念的意義(yi) 就在於(yu) 讓其實踐要求規導自己。人民至上作為(wei) 根本價(jia) 值理念更是如此,它包含著多方麵的實踐要求,其中主要是對國家治理者的實踐要求。人民至上意味著人民擁有一切國家權力,但人民並不能直接行使國家權力,其權力隻能由其代表即國家治理者代表人民行使。這就涉及作為(wei) 國家主人的人民與(yu) 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國家治理者的關(guan) 係問題。人民至上作為(wei) 根本價(jia) 值理念所要解決(jue) 的首先是國家治理者與(yu) 其成員的關(guan) 係問題。

  在人類文明史上關(guan) 於(yu) 國家治理者與(yu) 社會(hui) 成員的關(guan) 係有三種基本模式,即君權至上、個(ge) 人至上和人民至上。人類進入文明社會(hui) 以後,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擁有國家至上地位和一切權力的是君王,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百姓是被統治者,既不是國家主人,也不擁有任何國家權力。西方近現代社會(hui) 否定傳(chuan) 統社會(hui) 君權至上,確立了所謂個(ge) 人至上,但實際上隻是名義(yi) 上的,真正至上的是那些擁有巨額財富的財團及其代表——執政黨(dang) 。人民至上是對君權至上的否定,也是對個(ge) 人至上的超越,把傳(chuan) 統社會(hui) 顛倒的曆史顛倒過來,把西方近現代社會(hui) 發生的偏差糾正過來,確立人民在國家中的至高無上地位,人民擁有國家一切權力,而國家的權力由代表人民的執政黨(dang) 行使。這就給社會(hui) 治理者提出了如何確保人民在社會(hui) 中至上地位的實踐要求。

  人民至上對社會(hui) 治理者的實踐要求,就是要確保人民在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hui) 生活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一是要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以增進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的福祉為(wei) 發展的根本目的。二是要在政治上和組織上保證人民真正成為(wei) 國家和社會(hui) 的主人,人民真正掌握國家權力,當家作主。三是要順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黨(dang) 和國家的奮鬥目標,著力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四是要通過推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豐(feng) 富的精神食糧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把人的自由全麵發展作為(wei) 最高追求目標。

  人民至上對人民個(ge) 體(ti) 也有實踐要求。人民是一個(ge) 由個(ge) 人構成的基本共同體(ti) ,隻有其中每一個(ge) 個(ge) 人都強大,人民才能強大。因此,個(ge) 人必須將這種價(jia) 值要求轉化為(wei) 自己的精神信念和德性品質,成為(wei) 自己畢生不懈奮鬥的追求和實踐。這種價(jia) 值要求用中國古老經典《易經》中的乾卦表達就是自強不息。人民個(ge) 體(ti) 隻有在社會(hui) 共同體(ti) 中才能自強不息,這就要求人民個(ge) 體(ti) 必須具備社會(hui) 性。社會(hui) 性的實質就是道德性,也就是人必須在社會(hui) 中並通過社會(hui) ,與(yu) 同為(wei) 社會(hui) 主體(ti) 的其他人友好合作來追求和實現自己的強大。這也就是《易經》中坤卦所表達的價(jia) 值要求,即厚德載物。無論是自強不息,還是厚德載物,作為(wei) 德性品質和價(jia) 值理念,都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後天經過不斷努力獲得的。人成為(wei) 真正意義(yi) 上的人、成為(wei) 強者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ge) 涵養(yang) 鍛煉或修養(yang) 作為(wei) 的過程。這個(ge) 過程就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特別重視和強調的修身過程。每一個(ge) 社會(hui) 成員要使自己所在的人民共同體(ti) 能夠成為(wei) 至上者,修身成人是必由之路。人民至上對社會(hui) 成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修身成人三個(ge) 方麵的實踐要求,歸結到一點就是人民個(ge) 體(ti) 要獲得自由全麵發展,從(cong) 而真正成為(wei) 社會(hui) 的主體(ti) 和主人。

   堅持和發展人民至上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在過去一百年贏得了偉(wei) 大勝利和榮光,其根本經驗之一就在於(yu) 堅持人民至上,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堅持人民至上必將贏得更加偉(wei) 大的勝利和榮光。人民至上是人類進步的永恒坐標,無論是對於(yu) 中國還是對於(yu) 世界都具有恒久價(jia) 值。今天,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存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堅持和發展人民至上具有現實緊迫性。

  深化和完善人民至上的理論構建。《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不僅(jin) 將人民至上寫(xie) 入黨(dang) 的重要文件,而且將其作為(wei) 黨(dang) 的百年曆史經驗之一,充分凸顯了其重要性。人們(men) 通常從(cong) 作為(wei) 執政黨(dang) 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應如何處理同人民的關(guan) 係的角度來理解人民至上。從(cong) 這一角度理解人民至上無疑是正確的,但還需要深入理解其實質內(nei) 涵,闡明它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中的地位和作用,厘清它所涉及的一係列重要問題,以深化和完善其理論構建。

  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製度和治理體(ti) 係。人民至上的實質內(nei) 涵是人民擁有國家一切權力,堅持和發展人民至上必須使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我國國家製度和治理體(ti) 係中,打造全體(ti) 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國家治理格局。我國國家製度和治理體(ti) 係已經形成多方麵的顯著優(you) 勢,但隨著實踐的發展,必然還會(hui) 進一步健全完善。完善國家製度和治理體(ti) 係,彰顯人民當家作主的中國特色和優(you) 勢,必須強化國家製度和治理體(ti) 係的人民立場,明確國家製度和治理體(ti) 係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價(jia) 值指向,增強國家製度和治理體(ti) 係對全國人民不懈奮鬥的激勵作用。

  紮實推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人民至上歸根到底要落實到人民共同富裕,堅持和發展人民至上就是要紮實推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使全體(ti) 中國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要通過給社會(hui) 成員提供生存保障,形成全社會(hui) 謀求其成員生存得更好的合力。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法律製度、製定相應的政策措施,而其目的則是使社會(hui) 朝著讓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生活更美好的方向發展。

  為(wei) 人民至上提供法治保障。人民至上必須有有效保障,現代社會(hui) 是法治社會(hui) ,堅持和發展人民至上就要給人民至上提供持久而有效的法治保障。貫徹這一要求,從(cong) 理論上看就是如何處理全體(ti) 人民與(yu) 國家治理者的關(guan) 係,其實質在於(yu) 如何通過法治的途徑來為(wei) 人民至上提供保障,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要“不斷加強人民當家作主的製度保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