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良好生態環境賦能東西部共同富裕

發布時間:2022-04-11 17:14: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作者:劉曉青(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

  現代化建設的曆史表明,共同富裕是全體(ti) 人民的富裕,是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天藍地綠水淨的良好生態環境,關(guan) 係到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是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帶領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推動西部地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東(dong) 西部差距明顯縮小。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這一差距依然比較突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guan) 於(yu) 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到2035年,西部地區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平與(yu) 東(dong) 部地區大體(ti) 相當。”筆者認為(wei)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西部發展的最大優(you) 勢,立足這一基礎條件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有助於(yu) 實現東(dong) 西部共同富裕。

  立足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促進東(dong) 西部協調發展

  從(cong) 我國人口地理分界“胡煥庸線”來看,東(dong) 西部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比較突出。東(dong) 部地區以平原、低山丘陵為(wei) 主,人口眾(zhong) 多,城市化水平高,經濟活動比較活躍,但水、森林等資源相對匱乏,生態環境保護麵臨(lin) 較大壓力;西部地區以草原、戈壁沙漠、綠洲和雪域高原為(wei) 主,生態係統非常脆弱,人口稀少,開發強度小。此外,從(cong) 全國主體(ti) 功能區分布來看,優(you) 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集中在東(dong) 部,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遠遠超過其供給;西部是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資源豐(feng) 富,承擔著水源涵養(yang) 、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功能,為(wei)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生態環境具有鮮明的區域性和跨區域聯動等特征,未來要基於(yu) 東(dong) 西部之間的這種生態關(guan) 係,從(cong) 製度體(ti) 製機製層麵調節生態行為(wei) ,進行生態調控,在典型流域、重點生態功能區、城市群間探索開展縱向和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構建生態共建共享機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生態補償(chang) 是調整區域利益失衡、保障生態脆弱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要從(cong) 指導原則和體(ti) 製機製兩(liang) 處著眼。

  一要堅持“誰受益、誰補償(chang) ,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將生態要素納入分配體(ti) 係。在資源儲(chu) 備地與(yu) 利用地之間,特別是在用能地與(yu) 輸能地、用水地與(yu) 水源涵養(yang) 地之間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補償(chang) 機製。通過資金補貼、產(chan) 業(ye) 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進行補償(chang) ,最終推動東(dong) 西部統籌發展。

  二要建立精準補償(chang) 機製,提高補償(chang) 對象確定、補償(chang) 方式選擇和補償(chang) 標準製定等工作的科學性。支持更多地區依據自身生態係統特征,尋求符合各自實際的自然資源價(jia) 值核算方式,使生態補償(chang) 有“數”可依,實現生態共建、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經濟共贏的目標。

  立足高質量發展推動東(dong) 西部綠色產(chan) 業(ye) 協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不是隻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大力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是一項係統性工程,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舉(ju) 措,是實現東(dong) 西部共同富裕的內(nei) 在要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hui) 議上指出:“要通過改革創新,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chan) 、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東(dong) ,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因此,西部貧困地區首先要充分發揮比較優(you) 勢,利用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精品農(nong) 林業(ye) 、綠色工業(ye) 和生態旅遊業(ye) 等區域特色經濟。加快構建綠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提供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將生態環境這一優(you) 勢有效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從(cong) 而避免與(yu) 東(dong) 部發達地區進行同質化競爭(zheng) ,實現弱鳥要在特定領域先飛,縮小東(dong) 西部差距。更重要的是打破區劃限製,在平等協商、自願合作的基礎上,立足新發展階段加快東(dong) 西部產(chan) 業(ye) 協作,特別是要將西部地區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與(yu) 東(dong) 部地區資金、人才、技術、平台等要素進行優(you) 勢互補,優(you) 化東(dong) 西部產(chan) 業(ye) 空間配置,穩步提升資源要素的利用水平。探索符合實際的“飛地經濟”發展模式,深化東(dong) 西部交流協作,加快產(chan) 業(ye) 集聚集群發展,推動綠色產(chan) 業(ye) 協作向廣度和深度進軍(jun) ,提高東(dong) 西部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互利共贏。

  立足“雙碳”目標優(you) 化東(dong) 西部能源發展格局

  “十三五”期間,我國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新發展理念,立足國情全方位推動能源革命,取得了明顯成效,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利用效率顯著提高,消費結構加快向清潔低碳轉變。與(yu) 此同時,也麵臨(lin) 著產(chan) 業(ye) 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單位GDP能耗偏高、減排壓力偏大等難題。尤其是西部地區能源結構轉型麵臨(lin) 著巨大挑戰,科技、金融等核心要素成為(wei) 製約西部發展的突出短板。

  能源領域的碳中和,是一個(ge) 與(yu) 科學技術和金融密切相關(guan) 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問題。

  第一,要立足科技創新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為(wei) 東(dong) 西部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這是我們(men) 當前要落實的一項發展責任。總體(ti) 來看,我國東(dong) 西部發展不均衡,經濟發展與(yu) 碳排放存在巨大差異,2019年東(dong) 西部GDP之比為(wei) 2.61:1,碳排放之比為(wei) 1.62:1。麵對這一形勢,立足科技創新不斷完善西部能源產(chan) 業(ye) 配套體(ti) 係,調整東(dong) 西部能源產(chan) 業(ye) 格局,有助於(yu) 將西部地區的新能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低碳發展優(you) 勢,促進東(dong) 西部能源合作,開辟共同富裕的新局麵。

  具體(ti) 而言,就是要持續推進能源科技創新,依托技術路徑充分釋放風電、光伏、水電等新能源潛力,促進東(dong) 部地區的高耗能產(chan) 業(ye) 向新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區有序轉移,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納比例,實現“遠方來”和“身邊來”相結合。要加強東(dong) 西聯動,建設跨地域的、多元化的能源科技創新平台,推動關(guan) 鍵技術落地見效,實現新能源在全國範圍內(nei) 規模化利用,完成“高排放”向“低排放”的轉變。

  第二,要打造綠色能源金融服務平台,加快推動用能權、碳排放權等生態產(chan) 權交易,為(wei) 東(dong) 西部能源交易提供市場化支撐,有效改善東(dong) 西部地區能源的供求矛盾,為(wei) 東(dong) 西部地區謀取更多的生態福利和經濟福利,進而實現更高層次的共同富裕。

  具體(ti) 來說,就是要構建靈活堅強的智慧能源係統,優(you) 化能源金融市場的結構和層次,引導東(dong) 部金融資源助推西部碳市場發展,探索建立西部綠色金融實驗區,拓寬東(dong) 西部能源交易結算、融資清算等金融服務通道,保障區域之間能源資源的有效流通。要鼓勵西部各類能源主體(ti) 不斷創新與(yu) 之相匹配的能源金融產(chan) 品體(ti) 係,豐(feng) 富能源避險產(chan) 品和能源投資產(chan) 品的種類和結構,探索研究將碳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引入碳市場,進而改變西部地區長期以來單一的經營策略和能源業(ye) 務發展滯後等問題,大大提升其能源利用效率和服務水平,促進東(dong) 西部智慧協同、供需聯動,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