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朵朵雪花銘記青春記憶

發布時間:2022-04-12 16:2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董城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思琦 車宗凱

  4月8日,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總結表彰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舉(ju) 行。清華大學冬奧誌願服務團隊被授予“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突出貢獻集體(ti) ”稱號。在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期間,清華大學1400餘(yu) 名師生深度參與(yu) 國家體(ti) 育場等7個(ge) 場館、22個(ge) 領域的誌願服務工作,向世界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青春活力與(yu) 擔當精神。

  錘煉洗禮,胸懷家國天下。北京冬奧會(hui) 閉幕式的夜空中綻放了“天下一家”的絢爛煙花,觸動了所有人的心。清華大學的誌願者們(men) 在此次誌願服務工作中接受了一次人生的錘煉與(yu) 洗禮,將心係祖國、誌存高遠的思想收獲轉化為(wei) 紮紮實實的行動。趙澤群來自清華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院,在冬奧會(hui) 閉幕式現場聽到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感謝誌願者時,滿懷感動地說,誌願服務是一種世界通用語言,互助友愛的品質刻在人類DNA中,連接起不同國度、種族的人們(men) 。冬奧期間,清華大學台灣籍學生、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博士生李致陽作為(wei) 一名“閉環內(nei) ”誌願者參與(yu) 到禮賓接待的工作中。他表示,能參加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誌願服務工作是榮幸,在服務冬奧的過程中,自己的國家認同感、民族榮譽感也越來越強。

  曾記得,2月4日,當冬奧會(hui) 開幕式的焰火在鳥巢上空盛放時,來自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郭佳依然在國家體(ti) 育場場館通信中心忘我忙碌,雖然無法目睹這場盛大的儀(yi) 式,但她認為(wei) 隻能聽的儀(yi) 式也有別樣精彩。處理重複而煩瑣的工作是每個(ge) 誌願者的服務日常,幕後默默奉獻著的朵朵“雪花”微小卻關(guan) 鍵。每一次誌願者上崗的時候,就是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研究生劉家榮和自己的組員們(men) 最忙碌的時候。身在誌願者業(ye) 務領域人員管理組,他們(men) 必須在誌願者上崗前報送進場信息、上崗後統計進場情況。簡單的數字,卻充滿了“變數”。他們(men) 從(cong) 零開始,摸索數據統計和人員管理的經驗,運用小程序開展工作,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冬奧期間,清華大學冬奧誌願者們(men) 紛紛發揮自身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創新冬奧服務的方式和途徑。來自清華大學計算機係的閻華毅編寫(xie) 了健康監測數據獲取程序,實時監測全場館人員健康狀況;來自工業(ye) 工程係的唐海景設計了可同時作業(ye) 的5條流水線,短短4個(ge) 小時就完成了萬(wan) 餘(yu) 份觀眾(zhong) 禮包的裝袋工作;鳥巢誌願者專(zhuan) 屬視頻號“NSTV二次方”,由新聞學院的趙佳與(yu) 誌願者們(men) 原創運營。來自不同學科專(zhuan) 業(ye) 的清華大學誌願者們(men) 各顯神通、不斷創新、全力以赴,彰顯著“清華人”的蓬勃朝氣。

  接棒前輩,在冬奧舞台上綻放青春。來自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李沐晨清楚記得,2008年8月8日是她7歲的生日。當時她看著鳥巢上方煙花盛放,便在心中種下了一顆有關(guan) 奧運的種子。這一次,李沐晨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北京冬奧會(hui) 誌願者,她說:“這是我的‘初心’。”

  清華大學冬奧誌願服務團隊的小夥(huo) 伴們(men) 表示,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結束了,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還將繼續傳(chuan) 承。正如在開幕式上感動美國運動員的清華大學“粉衣小哥”孫澤宇所說,冰雪之約會(hui) 因春暖花開暫時結束,但人們(men) 終會(hui) 因團結友愛在未來重逢。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