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牡丹江市農村數字電影院線:14年放映15萬餘場電影

發布時間:2022-04-13 15:1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怡霖

  銀幕一掛,板凳一擺,四麵八方的觀眾(zhong) 就蜂擁而來了。這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農(nong) 村數字電影露天放映時的熱鬧場景。隨著映前音效響起,聲畫質量大幅度改善的數字電影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zhong) 的眼球。

  “以前一部影片的膠片重量達50斤左右,現在數字化之後一台機器裏麵能存儲(chu) 20部影片,質量好,老百姓的選擇也多,甚至能夠提前點播和約片。”牡丹江電影院線放映隊隊長鄭峰說。

  作為(wei) 黑龍江省農(nong) 村數字電影發行放映的試點單位,牡丹江市農(nong) 村數字電影院線負責牡丹江地區10個(ge) 縣(市)區56個(ge) 鄉(xiang) 鎮887個(ge) 行政村的農(nong) 村數字電影發行放映工作。14年來,電影院線放映電影15萬(wan) 餘(yu) 場,觀影人次達一千多萬(wan) 人,在農(nong) 村公益電影放映、助力小康社會(hui) 文化建設等方麵起到積極示範作用。

  露天放映贏得了鄉(xiang) 村觀眾(zhong) 的喜愛,這得益於(yu) 團隊紮紮實實的服務態度。一方麵,院線自籌資金購置2300個(ge) 凳子作為(wei) 觀影座席,從(cong) 硬件上切實改善了百姓的觀影體(ti) 驗;另一方麵,院線注重從(cong) 精神上滋養(yang) 觀眾(zhong) ,在播放《建黨(dang) 偉(wei) 業(ye) 》《我和我的祖國》等優(you) 秀國產(chan) 影片時,他們(men) 特地購買(mai) 黨(dang) 旗、國旗4000餘(yu) 麵,分發給現場觀影的群眾(zhong) ,讓觀眾(zhong) 體(ti) 會(hui) 其中蘊含的中國力量。

  鄭峰回憶:“每到一個(ge) 村子,老百姓聽說放電影,都幫我抬機器、架銀幕。這讓我感覺到,農(nong) 村老百姓是多麽(me) 需要電影呀!”因此,除了放電影,院線還常常普及電影知識,邀請喜歡電影的觀眾(zhong) 學習(xi) 放映。

  從(cong) 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農(nong) 村電影院線服務設施,到增強觀影的參與(yu) 性和互動性,這一方小小銀幕,凝聚了“雪城紅色文藝電影小分隊”的心血。

  “電影放映員不僅(jin) 是服務員,還是基層宣傳(chuan) 員”,這是牡丹江市農(nong) 村數字電影院線的工作理念。院線自成立以來,開展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75周年”“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百部萬(wan) 場優(you) 秀電影展映”等主題鮮明、基調昂揚的主題優(you) 秀國產(chan) 電影展映活動,激發了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愛黨(dang) 、愛國、愛軍(jun) 情懷。

  牡丹江市農(nong) 村數字電影院線力圖用“雪城紅色文藝電影小分隊”的精品形象提高辨識度,形成牡丹江農(nong) 村電影院線品牌的獨特影響力。同時,放映隊將大量疾病預防、安全防火、科學種植、養(yang) 殖的技術影片送到農(nong) 村,讓觀眾(zhong) 在觀影的同時學到致富本領。

  近年來,“雪城紅色文藝電影小分隊”不斷提升農(nong) 村電影院線陣地服務能力,成立牡丹江地區農(nong) 村電影工作的人員培訓基地,年均培訓15場,累計培訓620餘(yu) 人,建立起雪城紅色文藝電影小分隊誌願者隊伍。

  2021年,“雪城紅色文藝電影小分隊”圓滿完成10644場放映任務,總計放映11981場公益電影,超額1337場。多年來,他們(men) 的足跡遍布56個(ge) 鄉(xiang) 鎮、887個(ge) 行政村……他們(men) 把電影帶入了村民生活,讓人們(men) 在光影藝術中感受到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