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山東曹州刻瓷手藝人於方寸之間展大千世界

發布時間:2022-04-14 15:3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

  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菏澤4月13日電 題:山東(dong) 曹州刻瓷手藝人於(yu) 方寸之間展大千世界

  作者 李明芮

  以瓷為(wei) 紙,以刀代筆,呈現花鳥魚蟲的意趣、山水風光的雅致、吉祥如意的祝願……13日,記者走進山東(dong)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菏澤曹州刻瓷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馬憲榮的工作室,映入眼簾的便是琳琅滿目的刻瓷作品,觀有筆墨,觸有手感。

  馬憲榮一手拿刻刀,一手持小錘,“叮叮當當”在瓷盤上操作,片刻之餘(yu) ,一朵美麗(li) 的牡丹花便在白瓷盤上悄然“綻放”。她向記者介紹說,刻瓷是指使用特製的刀、錘等工具,在陶瓷上雕刻圖案並塗色的傳(chuan) 統手工技藝,從(cong) 遠古陶瓷刻胎基礎上發展而來,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在瓷釉上雕刻的技法出現在清初,並盛行於(yu) 光緒及民國年間。”

  記者了解到,馬憲榮自幼受家庭熏陶,喜歡繪畫和刻瓷藝術,她幼時經常用刻刀、小錘模仿著爺爺的操作在碗盤上敲打,由此與(yu) 刻瓷結下了不解之緣。

  近60年來,馬憲榮繼承並發揚了前人的技藝,綜合繪畫、雕刻、書(shu) 法、篆刻技法的精妙之處,曆經“千錘百煉”,終於(yu) 將刻瓷這門“硬”手藝融會(hui) 貫通成“軟”手藝,使“百煉鋼”化為(wei) “繞指柔”。

  “‘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們(men) 這個(ge) 行當再合適不過。”馬憲榮說,曹州刻瓷與(yu) 其他傳(chuan) 統工藝不同,持刀在光滑的瓷麵上刻畫已經很不容易,還要時刻通過刀法和力度上的變化來體(ti) 現創作內(nei) 容。“刻瓷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思。”

  在那小小的白瓷盤上,馬憲榮遊刃有餘(yu) ,構圖、勾線、鐫刻、著色,一氣嗬成,尤其是其刻刀下的牡丹,惟妙惟肖。她告訴記者,“菏澤是中國牡丹之都,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譽,而牡丹花豔而不俗,有雍容華貴、繁榮昌盛的象征,這也是曹州刻瓷作品中牡丹題材居多的原因”。

  刻瓷牡丹講求神形兼備,體(ti) 現自然之美,一朵朵牡丹花經過刀與(yu) 瓷的撞擊,花瓣層次鮮明,給人以美麗(li) 、富貴之感。因此,刻瓷牡丹時常被外國友人“點名”作為(wei) 紀念品。“早在20世紀70年代,曹州刻瓷作品就已經銷至中國各地,深受民眾(zhong) 喜愛,並且還大量遠銷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成為(wei) 出口創匯產(chan) 業(ye) 。”馬憲榮說。

  曹州刻瓷作為(wei) 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傳(chuan) 統文化底蘊。這門手藝要想擁有持久的生命力,就需要在傳(chuan) 承中不斷創新。

  近幾年,為(wei) 讓曹州刻瓷這門傳(chuan) 統手工藝得到更好地傳(chuan) 承和保護,馬憲榮麵向美術專(zhuan) 業(ye) 知識過硬、熱愛刻瓷藝術的大學生開設免費培訓班,培養(yang) 有理論、會(hui) 操作、善研究、懂創新的新型刻瓷藝人。

  “當初因為(wei) 喜歡而堅持,沒想到一堅持就堅持了一輩子,老一輩的手藝不能丟(diu) ,希望後輩能更好地把這門手藝傳(chuan) 承下去。”馬憲榮說。(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