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Z世代”引領網絡文學風尚(深觀察)

發布時間:2022-04-14 16:3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Z世代”引領網絡文學風尚(深觀察)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供圖

  近年來,建黨(dang) 百年、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社會(hui) 議題,吸引網絡文學強烈關(guan) 注。4月7日,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發布的《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中國網絡文學已成為(wei) 大眾(zhong) 創作、全民閱讀的“中國故事”。大眾(zhong) 創作正推動網絡文學題材轉向,現實、科幻題材增速飛快,與(yu) 玄幻、仙俠(xia) 、曆史等品類漸成並駕齊驅之勢,網絡文學內(nei) 容題材多元化格局業(ye) 已形成。其中,“Z世代”(指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深刻影響了網絡文學的內(nei) 容構成和價(jia) 值內(nei) 核。

  現實題材快速崛起

  2021年網絡文學創作中,現實題材表現搶眼。閱文集團數據顯示,現實題材2016-2021年5年內(nei) 複合增長率超30%,位列全類目第二,同時也是2021年增速前五的類目。越來越多的行業(ye) 一線從(cong) 業(ye) 者湧入網絡文學創作隊伍,用文字記錄行業(ye) 發展、時代風貌,講述中國當代的經濟騰飛與(yu) 科技發展,使網絡文學成為(wei) 普通人記錄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ti) 。

  真熊初墨的《手術直播間》、手握寸關(guan) 尺的《當醫生開了外掛》、誌鳥村的《大醫淩然》等作品,敘寫(xie) 白衣天使救死扶傷(shang) 故事,熱度持續走高;卓牧閑的《老兵新警》將禁毒民警日常工作上升到國家安全高度進行表現,刻畫主人公韓昕從(cong) “橄欖綠”到“藏青藍”的精彩人生;“95後”新生代作家眉師娘首開《奔騰年代——向南向北》,講述父輩勇闖海南經濟特區的打拚史;阿加安的《在陽光眷顧的大地上》呈現中國工程人20年來推動中非合作的感人事跡;人間需要情緒穩定的《破浪時代》聚焦中國手機製造發展史;匪迦的《北鬥星辰》禮讚導航衛星研發者的科技報國心;殷尋的《他以時間為(wei) 名》為(wei) 讀者開啟敦煌壁畫修複領域的職業(ye) 畫卷;花潘的《致富北緯23度半》、我本瘋狂的《鐵骨錚錚》、胡說的《紮西德勒》等聚焦基層發展、謳歌家國情懷的現實題材作品,也十分引人注目。

  創作隊伍日趨多元

  大量優(you) 秀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作品的出現,反映出這一題材已對創作者形成較大吸引力。以2021年第五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為(wei) 例,比賽吸引了19256人參賽,同比增長40.6%;參賽作品共計21075部,同比增長42.4%,參賽作者和作品數量創曆史新高。網絡文學創作隊伍中,不乏教授、技工、律師、法官、軍(jun) 人、醫生、編劇等職業(ye) 的創作者加盟,他們(men) 從(cong) 親(qin) 身經曆出發,創作了大量品類豐(feng) 富的“硬核”作品。《報告》提到,網文作家筆下的角色,覆蓋超過188種職業(ye) ,醫生、運動員和互聯網從(cong) 業(ye) 者是最受青睞的3個(ge) 職業(ye) 。

  在網絡文學向現實題材轉向之前,作為(wei) 網絡文學、類型文學中的常見品類,“行業(ye) 文”就已積累了大量忠實讀者。如今,這類“天然的”現實題材作品又有哪些新變化?《報告》提出了“行業(ye) 背景現實題材小說”的說法,認為(wei) 相對於(yu) 更強調娛樂(le) 性和故事性的傳(chuan) 統“行業(ye) 文”,如今的“行業(ye) 背景現實題材小說”更明顯地展現出對時政、民生等問題的關(guan) 切,視野更加開闊。

  值得一提的還有廣泛流行於(yu) 女頻網站中的“年代文”,因其對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當代史的描摹以及對身處曆史潮流中普通人命運的關(guan) 懷,成為(wei) 網絡文學題材轉向的又一重路徑。

  “Z世代”成閱讀主力

  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總規模達5.02億(yi) ,較上年同期增加4145萬(wan) ,占網民總數的48.6%,讀者數量達到史上最高水平。人們(men) 可以使用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拓寬了閱讀行為(wei) 發生的場景與(yu) 時段。《報告》認為(wei) ,網絡文學為(wei) 全民閱讀提供了重要內(nei) 容供給,已成為(wei) 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年,起點讀書(shu) APP“95後”新增用戶占比超60%,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出“Z世代”成為(wei) 網絡文學讀者增量的主力。作為(wei) “網生”一代,他們(men) 擁有與(yu) 生俱來的數字化生存體(ti) 驗,具有更靈活、敏銳和前沿的“網感”,和同年齡段作者之間也更容易無縫對接地交流。“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顯了網絡文學對於(yu) 全民閱讀的意義(yi) 。

  有讀者表示,會(hui) 通過網絡文學作品進入一個(ge) 不太熟的領域:“比如看完《鬢邊不是海棠紅》後,我又讀了大量科普書(shu) 籍和老一輩京劇人的傳(chuan) 記回憶錄。讀完刑偵(zhen) 緝毒的網文後,我又去讀了許多關(guan) 於(yu) 刑偵(zhen) 技術、犯罪研究的書(shu) 籍。”也有讀者說:“讀完以某個(ge) 朝代為(wei) 背景的網文,再去讀關(guan) 於(yu) 這個(ge) 朝代的曆史書(shu) 會(hui) 更容易進入。”網絡文學中的海量信息,成為(wei) “Z世代”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

  越來越多的讀者也會(hui) 在評論區探討作品中涉及的“硬核知識”,比如晨星LL的《學霸的黑科技係統》激發“野生課代表”圍繞“周式猜測”“孿生素數猜想”“角穀猜想”等,自發整理知識點、答疑解惑,形成“科普氛圍組”;一些讀者在天瑞說符的《我們(men) 生活在南京》下,探討無線電知識;在吱吱的《登堂入室》書(shu) 評區裏,貼上書(shu) 中古代藝術品“象牙玲瓏球”的圖片。據起點讀書(shu) APP統計,僅(jin) 2021年,“知識”這一關(guan) 鍵詞在書(shu) 評區出現達13萬(wan) 次,“物理”出現7萬(wan) 次,“化學”出現1.6萬(wan) 次,連“高數”都出現了超過5000次。

  在精品化、主流化以及現實題材轉向的趨勢下,閱讀網絡文學已不再隻是“Z世代”打發時間的消遣娛樂(le) ,而是逐漸成為(wei) 學習(xi) 文化知識的一個(ge) 入口。

  書(shu) 評區盡顯家國情懷

  “Z世代”成長於(yu) 崛起後的中國,民族自豪感強、愛國熱情高漲,他們(men) 通過評論反饋,表達自己的家國情懷,反過來影響了網絡文學的創作方向。據起點讀書(shu) APP統計,2021年,“中國”一詞在讀者評論中累計出現超30萬(wan) 次,過去3年累計近百萬(wan) 次。“愛國”出現1.5萬(wan) 次。在書(shu) 評區,隨處可見的是讀者在作品的激發下,流露出的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科技發展的驕傲之情。如有讀者給閻ZK的《鎮妖博物館》留言:“字裏行間閃耀的,是民族五千年來思想碰撞、錘煉、鑄造的光芒。”有讀者在卓牧閑的《老兵新警》書(shu) 評區評論說:“他們(men) 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為(wei) 國家安全、社會(hui) 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用實際行動兌(dui) 現了‘人民公安為(wei) 人民’的莊嚴(yan) 承諾!今天是人民警察節,在這裏我借書(shu) 友圈向所有人民警察致敬!”

  《報告》指出:“Z世代”的湧入深刻影響了網絡文學的創作取向、精神風貌和價(jia) 值功用。網絡文學憑借其豐(feng) 富的想象力、一線的互動交流和春風化雨的優(you) 勢,不僅(jin) 創造了年輕人愛看的中國故事,發揮著文學作品的正向價(jia) 值引導作用,也在不斷吸納新讀者、新作品,拓寬全民閱讀的疆域和內(nei) 容。張鵬禹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