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穀父蠶母,雨潤萬物
作者:鄭豔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ge) 節氣,有雨水潤澤穀物之意。《說文解字》釋“雨”字時說:“雨,水從(cong) 雲(yun) 下也”,指的是雨水從(cong) 雲(yun) 層落下,而春季末尾的雨水剛好可以滋潤此時正在茁壯成長的穀物,此時也是春忙最為(wei) 重要的時間段落之一。
穀雨來臨(lin) ,種種候應順時而至:穀雨的前五天,浮萍開始生長,漂在池塘中;穀雨的中間五天,布穀鳥扇動著翅膀,好像在催促農(nong) 人們(men) 春耕不歇;穀雨的最後五天,戴勝鳥在桑樹上築巢,好像提醒著養(yang) 蠶的人家也要更為(wei) 忙碌了。從(cong) 穀雨開始,與(yu) 自然共生的耕種、育蠶、開漁、采茶等各種農(nong) 事活動都處在重要的時間段落裏,全國各地的農(nong) 人們(men) 也就更忙了。
生百穀
人們(men) 對於(yu) 雨潤萬(wan) 物的認知自古有之,早期觀念更將降雨之力歸於(yu) 開創農(nong) 耕文化的神農(nong) 氏,《藝文類聚·天部上·雨》裏引《屍子》之載曰:“神農(nong) 氏治天下,欲雨則雨,五日為(wei) 行雨,旬為(wei) 穀雨,旬五日為(wei) 時雨。正四時之製,萬(wan) 物鹹利,故謂之神。”神農(nong) 氏之所以“神”便是因為(wei) 其能欲雨則雨、萬(wan) 物鹹利,這是其被認作農(nong) 業(ye) 神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神農(nong) 所布之“穀雨”與(yu) “行雨”“時雨”都是神話觀念中的氣候,跟現實生活中的氣候聯係不大,但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說明了農(nong) 耕社會(hui) 人們(men) 對於(yu) 雨潤萬(wan) 物的倚重。
元代吳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說:“穀雨,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yu) 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雨其穀於(yu) 水也”,雨讀四聲,取其動詞所用,指的是這個(ge) 時節的降水浸潤著穀物的意思。適時降水的發生,使得穀雨也成為(wei) 很多春播作物開始耕種的標誌性時間,比如漢代崔寔《四民月令》中提及穀雨所在的三月時說:“時雨降,可種粳稻,及植禾、苴麻、胡豆、胡麻。”一旦有合適的雨水降臨(lin) ,農(nong) 人們(men) 就可以開始種粳稻、蠶豆、芝麻等作物了。現在流傳(chuan) 的很多農(nong) 諺依然在提醒人們(men) 到了穀雨時節應該播種的作物,如“穀雨時節種穀天,南坡北窪忙種棉”“穀雨栽上紅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等。為(wei) 了能有更好的收成,人們(men) 也會(hui) 在穀雨時節祭祀與(yu) 農(nong) 業(ye) 相關(guan) 的神靈。
蠶將生
穀雨,不僅(jin) 是穀物生長繁茂的時節,也是春蠶出卵的時候。早在《四民月令》的記載中就有對穀雨時節蠶事的嚴(yan) 格規定:“穀雨中,蠶畢生,乃同婦子,以勤其事,無或務他,以亂(luan) 本業(ye) ;有不順命,罰之無疑。”穀雨時節是蠶生寶寶的時候,這時候的蠶農(nong) 人家異常忙碌,基本上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有耽誤蠶事的,甚至會(hui) 遭到懲罰。而為(wei) 了蠶事的順利進行,後來的王宮裏還會(hui) 舉(ju) 行相關(guan) 儀(yi) 式以鼓勵和督促蠶農(nong) 。據隋代的《玉燭寶典》記載,戴勝鳥落在桑樹上是蠶將生卵的候應,此時也就是穀雨三候的時間段落,宮中會(hui) 設采桑壇,後妃們(men) 進行齋戒後,身著青色衣服,執筐親(qin) 自采桑,以勸蠶事。
從(cong) 時間節點的角度來看,清明開始到穀雨結束正好處在江南的“蠶月”裏。所謂“蠶月”,《詩·豳風》曰:“蠶月條桑,取彼斧斨”,高亨注曰:“蠶月,即夏曆三月,養(yang) 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蠶月是蠶農(nong) 人家十分重要的時間節點,嘉慶《餘(yu) 杭縣誌》比較簡明地記載了蠶月的習(xi) 俗:“遇蠶月,鄰裏水火不相借,至蠶熟繭成,始相問慰,點茶為(wei) 樂(le) ”,這裏提到的“水火不相借”,也就是家家戶戶不相來往的習(xi) 俗,被稱為(wei) “關(guan) 蠶門”。關(guan) 蠶門主要是為(wei) 春蠶生卵創造良好的環境,也是由於(yu) 蠶事忙碌,人們(men) 無暇交際。
魚上岸
與(yu) 土地上進行的農(nong) 事相同,以海洋為(wei) 主要物產(chan) 來源的生活也受著物候的直接影響。《咫聞錄》中有曰:“天下之大而莫測者,莫如海;而物之大而莫測者,莫如魚。”以海為(wei) 生的漁民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也逐漸積累起一套極其豐(feng) 富和完備的漁業(ye) 生產(chan) 知識體(ti) 係,這其中既包括漁業(ye) 生產(chan) 的技能,還包括各地漁民畏海、敬海的神靈信仰和習(xi) 俗,而漁民穀雨節開洋謝洋活動即是其中較為(wei) 重要的習(xi) 俗。
因為(wei) 獨特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深海魚蝦遵循季節洄遊的規律,每到穀雨這一天就湧至山東(dong) 膠東(dong) 半島近海區域的水域,因此這裏的漁民中流傳(chuan) 有“穀雨百魚上岸”的說法。所以自穀雨起,休息了很長時間的漁民開始整網出海,一年一度的海上生產(chan) 正式開始。出海之前,漁民們(men) 要舉(ju) 行隆重盛大的祭海儀(yi) 式,以祈求平安歸來、收獲豐(feng) 厚。
試新茶
酒貴陳、茶貴新,陽春三月也是新茶上市的時節。在茶葉的生產(chan) 和銷售中流行著“三前摘翠”的說法,所謂“三前”指社前、火前(明前)、雨前,也就是春社(有說春分)前、寒食(有說清明)前、穀雨前采摘的茶葉,是上品春茶。其中,“雨前茶”即穀雨前采摘的茶葉。雨前茶雖不及明前茶細嫩,但由於(yu) 這時的氣溫比清明更高,芽葉生長更快,滋味也就愈加鮮濃且耐泡,明代《茶疏》中便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
采茶時節,茶農(nong) 們(men) 起早貪黑,格外辛勞。唐代陸羽《茶經》中記載:“茶之為(wei) 飲,發乎神農(nong) 氏”,欲雨則雨、萬(wan) 物鹹利的神農(nong) 也成為(wei) 茶農(nong) 祭祀的對象,並沿襲至今。2009年,“中華茶祖節暨祭炎帝神農(nong) 茶祖大典”在湖南炎陵縣炎帝陵舉(ju) 行,期間發布了《茶祖神農(nong) 炎陵共識》,確立每年的穀雨節為(wei) “中華茶祖節”。
在穀雨的時間段落裏,耕農(nong) 播種、蠶農(nong) 閉門、漁農(nong) 下海、茶農(nong) 采摘,各種農(nong) 事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昭示著人在自然時序的指導之下努力生產(chan) 、用心生活,這就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暮春時間。
(作者為(wei) 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
原標題:春季的最後一個(ge) 節氣——穀雨:穀父蠶母,雨潤萬(wan) 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