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燒製“爆款”瓷的古窯址就在景德鎮

發布時間:2022-04-18 16:03:00來源: 新華網

  聽文物講故事·解碼沉船古瓷丨燒製“爆款”瓷的古窯址就在景德鎮

  新華社南昌4月18日電 題:燒製“爆款”瓷的古窯址就在景德鎮

  新華社記者袁慧晶

  “長江口二號”沉船的打撈考古工作3月在上海正式開始。考古工作者初步探明,這艘清同治年間的貿易商船裝載的貨品中載有景德鎮窯瓷器等精美文物。為(wei) 此,新華社記者來到景德鎮探尋當年孕育這批古瓷的窯址。

  景德鎮因瓷設鎮,因瓷而興(xing) ,因瓷聞名,在英文中,瓷器和中國是一個(ge) 拚法。在相當長一個(ge) 曆史時期,我們(men) 的瓷器與(yu) 茶葉、絲(si) 綢是三大外銷商品,具有全球影響力。

  在已公布的部分出水文物照片中,考古工作者發現,這批瓷器大部分屬景德鎮民窯所產(chan) 。“雖被海水浸泡百年,卻依然富有光澤,彰顯了清中晚期景德鎮高超的製瓷工藝水準。”景德鎮陶瓷大學藝術文博學院博士生導師、景德鎮東(dong) 方古陶瓷研究會(hui) 執行會(hui) 長曹建文說,與(yu) 它們(men) 類似的大量瓷器在景德鎮鎮區的眾(zhong) 多民窯窯址中多有發現。

  記者在景德鎮落馬橋窯址看到,清代晚期地層中有與(yu) 沉船古瓷“同款”的壽字紋青花碗。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裏出土的同類瓷器還包括豆青釉的盤碟、花卉紋的盤碗等。而作為(wei) 明清時期“官搭民燒”和生產(chan) 外銷瓷的典型窯場,該民窯窯址的保護和利用已被納入景德鎮禦窯廠申遺工作當中。

  “落馬橋窯址是景德鎮傳(chuan) 統鎮區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民窯窯址,從(cong) 北宋後期沿用至今,在元代以及明代初期、後期都具有‘官搭民燒’的性質。”景德鎮禦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介紹說,綜合不同文獻記載,清中晚期的景德鎮窯業(ye) 生產(chan) 規模依然龐大,同一時期有近兩(liang) 百座窯場,產(chan) 品兼顧內(nei) 銷和外銷。

  在首都博物館館藏的清道光年間青花禦窯廠圖瓷板上,當時以禦窯廠為(wei) 中心的景德鎮,禦窯廠圍牆外的每一個(ge) 冒著煙的煙囪,都代表著一個(ge) 正在生產(chan) 的民窯。翁彥俊說,在明清時期,禦窯和民窯的關(guan) 係是非常緊密的,不僅(jin) 體(ti) 現在物理空間上,還體(ti) 現在產(chan) 品的紋飾、製作技藝上,這也是景德鎮民窯產(chan) 品在國內(nei) 市場和海外市場暢銷的一大原因。

  至於(yu) 沉船上的貨品要銷往哪裏,曹建文推測,往南可銷往東(dong) 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廣東(dong) 、廣西以及東(dong) 南亞(ya) 一帶,如果往北的話則可銷往山東(dong) 、天津、東(dong) 北以及朝鮮一帶。據悉,景德鎮禦窯博物院與(yu) 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擬就該沉船的考古和研究開展進一步協作,以期在相關(guan) 的陶瓷考古和科技史、陶瓷史、經濟史等研究領域取得更多新成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