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國潮齊飛 文房四寶俘獲新青年
國潮正盛,越來越多的90後和00後擁抱文房四寶,練書(shu) 法、臨(lin) 碑帖、畫國畫,貼近國粹藝術。2021年“雙十一”期間,文房四寶與(yu) 滑雪板、戶外電源、考古盲盒等一起被天貓新生活研究所確定為(wei) 消費者十大趨勢單品。
青年擁抱傳(chuan) 統書(shu) 畫藝術出現熱潮,源自被點燃的文化自信、持續倡導的素質教育和中國家庭日益富足的物質條件。
文房四寶:傳(chuan) 統與(yu) 國潮齊飛
一堵紅牆,圍起承天寺這座西夏古塔與(yu) 寧夏美術館。紅牆外是一排排銷售文房四寶的老店,“翰墨軒”“涵芳齋”“天意成”“華寶齋”……店名古樸,湖筆、宣筆、歙硯、賀蘭(lan) 硯、徽墨等享譽古今的文房四寶擺放其間。
這片昔日多為(wei) 老年人光顧的場所平添了年輕活力。華寶齋店主徐和平說,現在客源從(cong) 學前兒(er) 童直至耄耋老人,“越來越多年輕家長希望孩子能寫(xie) 一手好字,很重視孩子的書(shu) 法教育,所以有時來選東(dong) 西的是00後和10後”。
翰墨軒店主老王說,經常有十幾歲的孩子來買(mai) 篆刻石料,蹲在一堆石料前一挑就是半天。“一些孩子挑得真細,要看石料印麵有沒有小石釘,石釘處硬,篆刻刀刻不動,刀打滑容易劃傷(shang) 手。”
在文房四寶中,毛筆因做工考究,毛質軟硬、筆鋒長短都極大影響書(shu) 寫(xie) 體(ti) 驗,願意實地挑選的顧客居多。國義(yi) 筆莊莊主王冬香說,除上書(shu) 法培訓課的學生來買(mai) 外,還有許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men) 愛好書(shu) 法,識貨懂行,會(hui) 根據所寫(xie) 書(shu) 體(ti) 的特點淘貨,有自己的品位和講究。
當然,跟很多行業(ye) 一樣,這些銷售文房四寶的老店近年來也遭遇線上銷售衝(chong) 擊。很多線上店鋪靠產(chan) 品設計獲得年青一代青睞。
營業(ye) 兩(liang) 年多的青弋旗艦店有粉絲(si) 5萬(wan) 多人,被收錄進淘寶“必逛好店”合輯中,主打原創國潮設計文房四寶。店主汪煒躋1987年出生於(yu) 安徽宣城涇縣。他表示,顧客主要是80後和90後,有些是自用,有些是買(mai) 給家裏的孩子。其中,“貓爪硯”“喵仙墨汁”“古風創意書(shu) 簽”“禦貓筆擱”等產(chan) 品銷售火爆,最受歡迎的古風書(shu) 簽有6000多位顧客下單。
文化創新,對國粹“再設計”
文房四寶曾被視為(wei) “少數精英堅守的國粹”,緣何能得到年青一代的青睞?
年輕創業(ye) 者進行“再設計”,促使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品成為(wei) 新國潮。汪煒躋主創團隊中很多成員曾在國漫創作、院線電影海報設計等行業(ye) 工作,普遍年輕且富有創造力,懂得年輕人喜歡什麽(me) 。喵咪係列文房用品的走紅,除了設計可愛能吸引人外,也與(yu) 年青一代對寵物的喜愛密不可分。
“看到貓爪硯台瞬間被萌壞了!原來硯台也可以如此可愛,和傳(chuan) 統硯台形成鮮明對比,粉色的喵仙墨汁瓶也超級少女心,買(mai) 給小朋友學習(xi) 書(shu) 法!”一位收到貨後的年輕媽媽評論。
許多文房四寶還實現了夢幻聯動,使青少年收集、使用帶有文化符號文房四寶的同時,產(chan) 生對傳(chuan) 統文化的情感連接。“我們(men) 在售的兩(liang) 套筆與(yu) 天壇聯名,分別運用了天壇神獸(shou) 、天壇四月天等元素。以前還和故宮、科舉(ju) 博物館聯名過,以後還會(hui) 開發更多有文化底蘊的聯名款,創造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新潮設計的連接點。”汪煒躋說。
素質教育發展催生校園書(shu) 法熱,讓更多孩子開始鋪宣紙、寫(xie) “大字”。中國自古講究漢字書(shu) 寫(xie) ,有“字如其人”“一字千金”之說,隨著學校和家長對素質教育的重視,軟筆、硬筆等書(shu) 法培訓日益火爆。尤其是“雙減”後,書(shu) 麵作業(ye) 少了,更多孩子有時間“練一手好字”。
銀川市民吳倩的女兒(er) 今年7歲,家裏老人會(hui) 專(zhuan) 門帶她去挑羊毫毛筆,平時奶奶寫(xie) 毛筆字時,孩子也會(hui) 在旁邊一起練楷體(ti) 筆畫。
銀川一名軟筆書(shu) 法教師楊慧峰說,來學軟筆的孩子年齡在6歲到14歲,尤其是到了寒暑假,生源往往會(hui) 增加1/3。“老師在課堂上給的正麵反饋越多,他們(men) 的興(xing) 趣就越濃厚,越愛寫(xie) ,有些低年級孩子寫(xie) 大楷,放下毛筆,硬筆也能寫(xie) 出筆鋒了。”
文化自信使書(shu) 畫藝術飛入尋常百姓家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嶺南畫派大家方楚雄強調,中國畫有著獨特的中華民族的基因和元素。“中國畫用傳(chuan) 統的筆墨去表現大千世界,很有生命力。”
從(cong) 《美術誌》統計數據來看,2020~2021年書(shu) 法學招生數量,西安美術學院增長50%,廣州美術學院增長300%。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使越來越多青年懂得辨識、追尋國粹之美。在意大利米蘭(lan) 留學、攻讀服裝設計專(zhuan) 業(ye) 的“之枝”今年大三,喜歡一切美的事物。從(cong) 2021年8月她被書(shu) 法藝術吸引以來,至今已完成134次習(xi) 字打卡。她定期發帖分享愛用的筆墨紙硯、臨(lin) 帖App,買(mai) 到精致漂亮的卷軸也會(hui) 發帖“安利”。一篇《兩(liang) 杯奶茶錢開啟自學書(shu) 法秘籍》的博文總結了她的臨(lin) 帖順序與(yu) 經驗,收獲了4000多個(ge) 點讚和近3000的收藏量。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家庭財富增加,越來越多家庭傾(qing) 向於(yu) “知識付費”,讓孩子接受一定的藝術教育。
26歲的孫琪琪自幼喜歡書(shu) 畫,被工筆畫和小楷的精細與(yu) 神韻深深吸引,但因家庭條件所限沒能係統學習(xi) 。長大後一實現經濟獨立,她就學習(xi) 書(shu) 畫,並將愛好作為(wei) 事業(ye) 。她在蘇州市姑蘇區平江路獅子林旁開辦了自己的書(shu) 畫工作室,除出售訂製作品外,日常還教學生小楷。“我對材料要求高,顏料用傳(chuan) 統天然顏料,老坑端硯,紙是古法手工皮紙居多,筆有固定的店。”
同時,孫琪琪開啟了書(shu) 畫博主之路,經營賬號“顧雲(yun) 在”,其粉絲(si) 中80%為(wei) 女性,90後和00後粉絲(si) 群體(ti) 占70%。以互聯網為(wei) 信息依托,許多線稿、碑帖都可供臨(lin) 摹,優(you) 質課程資源更是隨手可及的低成本學習(xi) 資源。
工筆繪萬(wan) 物,萬(wan) 物皆有靈。書(shu) 房燈影之下,筆墨之間,孫琪琪描繪的不僅(jin) 是草木神韻,也繪製出年青一代對國粹之美的熱忱。
來源:《半月談內(nei) 部版》2022年第4期
半月談記者:艾福梅?楊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