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湖北史前城址見證長江中遊史前文明發展
中新社武漢4月19日電(記者梁婷)湖北於(yu) 2021年12月全麵啟動長江文物資源調查,此次調查設置了史前城址調查專(zhuan) 題。此間多位專(zhuan) 家1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分布於(yu) 湖北境內(nei) 的多處史前城址,為(wei) 探尋長江中遊史前文明進程提供了關(guan) 鍵資料。
長江中遊地區目前共發現史前城址20餘(yu) 座,其中大部分在湖北境內(nei) 。長江中遊地區文明化進程大約開始於(yu) 油子嶺文化時期,發展到屈家嶺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長江中遊地區的社會(hui) 複雜化程度進一步加劇,成為(wei) 中華早期文明多元格局中的重要代表。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羅運兵表示,屈家嶺文化時期以來,江漢地區不同規模城址大量出現。湖北境內(nei) 的石家河遺址、城河遺址、屈家嶺遺址等,成為(wei) 長江中遊史前文明發展最輝煌階段的重要見證。
地處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腹心的石家河遺址,是長江中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史前聚落群。湖北近年來開展一係列勘探發掘發現,遺址核心區域存在多重人工堆築的大型城壕遺跡,為(wei) 宏觀認識石家河遺址的布局結構提供了重要線索。石家河古城外西部的印信台遺址發掘,揭露了一大批與(yu) 祭祀相關(guan) 的台基、甕棺、扣碗、套缸等遺跡,是目前發現的長江中遊地區規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場所。
武漢大學教授餘(yu) 西雲(yun) 表示,早期城市是探索文明起源的重要話題。石家河史前城址規模巨大,結構複雜,諸多同時期城址如眾(zhong) 星拱月分布。其所反映的社會(hui) 複雜程度,不在良渚古城之下。長江文物資源史前城址調查專(zhuan) 題,有利於(yu) 對湖北境內(nei) 的史前城址進行更全麵的信息收集,推進綜合研究。
湖北大學教授孟華平認為(wei) ,無論是從(cong) 長江中遊地區規模最大的石家河城址看,還是從(cong) 印信台大型祭祀遺址等聚落功能專(zhuan) 門分區看,還是從(cong) 出土遺物中所刻符號、孔雀石的代表性與(yu) 出土遺物的豐(feng) 富度看,石家河遺址無疑可視為(wei) 長江中遊地區文明中心,具有文化引領與(yu) 文化輻射的重要地位。
位於(yu) 湖北荊門的城河遺址代表長江中遊史前中型城址。2012年以來,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yu)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合作開展了六次發掘和係統勘探。業(ye) 界人士表示,城河遺址城垣—居址—墓地三位一體(ti) 的係統發掘,為(wei) 長江中遊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提供了更全麵信息。
湖北屈家嶺遺址則是屈家嶺文化命名地,是長江中遊特大型環壕聚落的代表。該遺址發現的一批屈家嶺文化至石家河時期的銅礦石,為(wei) 長江中遊史前礦冶開發提供了重要線索。(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