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傳統音樂錄音檔案數字平台上線 係中國首個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檔案

發布時間:2022-04-24 17:13:00來源: 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應妮)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建設的“世界的記憶——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錄音檔案”數字平台23日正式上線試運行。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錄音檔案不僅(jin) 是中國首個(ge) 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珍貴檔案,也是世界上首個(ge) 入選的音響檔案。

  自1950年起的半個(ge) 多世紀,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le) 研究所學者足跡遍及中國,采集了包括阿炳《二泉映月》在內(nei) 的大量瀕危傳(chuan) 統音樂(le) 的珍貴資料約7000小時,許多已成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的“絕響”,具有無可替代的藝術和學術價(jia) 值。1997年,這批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錄音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的記憶”項目,並被列入第一批《世界記憶名錄》。

  “世界的記憶”項目國際谘詢委員會(hui) 給出的入選理由是:“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錄音檔案是數年來在中國幾乎所有省份和地區係統地進行田野錄音的成果,涵蓋了超過50個(ge) 民族或文化群體(ti) 的傳(chuan) 統音樂(le) 。中國古代的音樂(le) 遺產(chan) 通常是口耳相傳(chuan) 的,這些錄音使得中國古代音樂(le) 曆經數代傳(chuan) 承至今。”

  項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後,中國藝術研究院組織專(zhuan) 門團隊,采用國際標準,對唱片(粗紋和密紋)、鋼絲(si) 錄音帶、開盤錄音帶、盒式錄音帶等不同類型的模擬載體(ti) 進行數字化搶救與(yu) 保護。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最終形成目前中國收錄傳(chuan) 統音樂(le) 錄音數量最龐大、曆史最悠久、珍貴度最高的專(zhuan) 業(ye) 數據庫。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工藝美術館館長韓子勇指出,數字平台的發布實現了項目保護所要求的三大目標:利用最合適的數字技術手段對音響檔案進行了數字化保護;對社會(hui) 公布提高了記憶遺產(chan) 的可見度,使全社會(hui) 乃至全世界都能夠平等利用這批音響資料;通過互聯網發布,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nei) 提高對這批音響遺產(chan) 意義(yi) 的認識。

  據悉,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錄音檔案數字平台將先期發布其中約一萬(wan) 條音頻數據,此後將陸續推出這批珍貴音響檔案的全部曲目。(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