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我們為何而閱讀?讀書會讓你快樂嗎?
中新文娛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王詩堯)繁忙的現代社會(hui) ,你還有時間讀書(shu) 嗎?紙質書(shu) 、電子書(shu) 、有聲書(shu) ……人們(men) 可以閱讀的方式日益增加,但可供閱讀的時間卻在不斷減少。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shu) 日”,今天你能否能抽出時間,與(yu) “書(shu) 本”共同慶祝這個(ge) 節日?
讀書(shu) 似乎並不快樂(le) ?
但我停不下來……
現就讀於(yu)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的Echo,是一名博士在讀生。學生時代的她就是那個(ge) 可以輕鬆取得高分的學霸。在別人奮筆疾書(shu) 、做著寫(xie) 不完的習(xi) 題時,她的課外讀物已經從(cong) 新概念作文、萌芽,讀到懸疑、虛構類小說。
Echo覺得自己文筆最好的時候,就是高中那段時間,“當時老師還誇過我文筆好,但是現在好像再也寫(xie) 不出那種文筆的文章了”。
她覺得可能是因為(wei) 現在看論文多些,寫(xie) 東(dong) 西時追求邏輯性,反而不像以前那樣能共情了。
時間似乎真的有魔力,雖然Echo覺得自己在寫(xie) 作上的共情能力減弱了,但她也不否認,隨著年齡漸長,對於(yu) 年少時讀過的名著又有了許多新的感悟。
前陣子,Echo和學妹曾討論過一個(ge) 話題:“到底要不要給小孩讀高深的書(shu) ”。
她拿《簡·愛》舉(ju) 例,“小時候沒有什麽(me) 感受,看過就完了。長大之後再來看這本書(shu) ,我會(hui) 覺得就是要追求平等,愛應該是平等的。我最近再拿出來看,又推翻了之前的觀點,好像是不是我們(men) 太執著於(yu) 、或太強調平等?自我是不是在某些程度上也是自卑的表現?”
對於(yu) 長大後的讀書(shu) 感悟和小時候不同,她歸咎於(yu) “可能是我沒有以前快樂(le) ”。她覺得以前的自己更能沉浸在讀書(shu) 的情緒裏,看書(shu) 時眼前會(hui) 有畫麵感。
但現在很多時候看書(shu) 好像沒過腦,即使讀到觸動情緒的地方,她需要不斷重複地閱讀、反複地看,“你就想搞明白它到底是哪裏觸動我,為(wei) 什麽(me) 會(hui) 在這一點停留下來,然後就要思考很久,但其實這並不快樂(le) 。”
即使嘴裏不斷說著“不快樂(le) ”,Echo卻覺得自己無法停止讀書(shu) ,她形容這種感覺是“痛並快樂(le) 著”。
最開始想要讀書(shu) ,是因為(wei) 她覺得每天社交媒體(ti) 不斷推給她同質化的東(dong) 西,實在太無聊了,所以想看一些新鮮的事情,讓自己多思考、多感受。
“起初我是出於(yu) 想讓自己更幸福一點,才開始讀書(shu) 的。但是你知道,讀書(shu) 的過程很痛苦,尤其在引發一些思考的時候,其實本質上並沒有開心地思考這件事。”
但又是這種“痛苦”讓她覺得自己在活著,所以還是會(hui) 習(xi) 慣性地去讀書(shu) ,加深自己與(yu) 世界的聯係。
分享一本書(shu) 籍
收獲一個(ge) 秘密
采訪中重複著“不快樂(le) ”的Echo,其實還分享了兩(liang) 個(ge) 幸福的小故事。
她說,自己身邊有一位特別自信的朋友,“沒有任何人能夠撼動她的自信”。Echo特別羨慕這種性格,當她讀到某本書(shu) 中出現類似性格的人物時,總會(hui) 不自覺地代入這位朋友。
“這樣其實在某些程度上挺好的,於(yu) 我自己而言,這讓我跟她的關(guan) 係更密切,好像我跟她有一個(ge) 小秘密的感覺,雖然她並不知道。”
Echo還提到一個(ge) 最近喜歡的男生。她在讀到《夜晚的潛水艇》這本書(shu) 時就想到了他,然後購買(mai) 了這本電子書(shu) 贈送給他。
“雖然我知道他不是一個(ge) 愛讀書(shu) 的人,或許根本不會(hui) 看。但我是一個(ge) 分享欲超強的人,分享出去我就已經很滿足了。我就是有一個(ge) 感覺,如果他看了,那就是他賺到了。”
分享書(shu) 籍能否促成一段愛情?目前在北京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專(zhuan) 業(ye) 讀研一的吳磊對此表示讚同。
“印象裏我隻和一個(ge) 人在讀書(shu) 方麵有比較多的交流,她是我的高中同學、也是我現在的女朋友。”
高中時吳磊突然迷上東(dong) 野圭吾,一下子買(mai) 了很多書(shu)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她有一本《白夜行》,正好我沒看過。當時圖書(shu) 館沒有,我也沒買(mai) ,就和她約好借來看。”
後來兩(liang) 個(ge) 人買(mai) 了什麽(me) 新書(shu) 就會(hui) 交換分享,也經常在一起聊天,“聊(凶手的)作案手法,聊作者想表達的內(nei) 容,聊自己的感受等等。”
再後來,吳磊發現兩(liang) 人在電影、音樂(le) 等方麵很聊得來,就慢慢變成了很好的朋友。“在一起是很久以後的事了。現在我看書(shu) 比之前少了,不過有時看完也會(hui) 寄給她看。自己買(mai) 《博物》看也會(hui) 給她帶一份。”
內(nei) 卷&治愈
讀書(shu) 皆可為(wei)
“太卷了!”在某“互聯網大廠”工作的Judy每天晚上9點下班,已經是她們(men) 組最早下班的人。
Judy嘴上說著“抗拒被卷”,實際上早就卷進這場名為(wei) 工作的風暴。“每次搬工位,最多的東(dong) 西就是書(shu) ”,因為(wei) 身處瞬息萬(wan) 變的互聯網行業(ye) ,可能一不小心就跟不上時代的節奏,為(wei) 了不讓自己成為(wei) 被落下的人,隻能不斷地汲取知識。
“但是互聯網這個(ge) 行業(ye) ,更新迭代實在太快了,很多專(zhuan) 業(ye) 知識其實書(shu) 籍上都沒有,或者是等書(shu) 籍出來之後,風口已經過去了。”
即使這樣,Judy仍保持著學習(xi) 熱情,而且公司每個(ge) 季度還可以申請讀書(shu) 基金,她會(hui) 利用好這份補助,購買(mai) 工具書(shu) 。
矛盾的Judy一邊在不自覺地“被卷”,一邊又覺得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為(wei) 了更好地生活。“如果這個(ge) 工作讓我的生活一團糟,那對我而言就沒啥意義(yi) 了。”
所以,周末時她會(hui) 選一個(ge) 陽光很好的午後,讀一些舒緩情緒的書(shu) 籍,“最近我在讀一個(ge) 博主推薦的書(shu) ——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它講的是美食、植物、舊事,一些明明很普通的事情,在他的眼裏都特別有趣。”
提到購買(mai) 這本書(shu) 的原因,Judy說自己也想感受這種日常的樂(le) 趣,無奈沒有時間,隻好在書(shu) 裏“過過癮”。
而待業(ye) 在家9個(ge) 月的王芳,目前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她在休息的這段時間,補上了之前一直想讀的書(shu) 籍。
“之前和科技迷的朋友聊過很火的《三體(ti) 》,但一直沒有時間,這次終於(yu) 讀完了!還有《巨人的隕落》一共三部曲,也是我近期看完的大部頭作品。”
多出許多個(ge) 人時間固然很好,但時間久了難免也會(hui) 產(chan) 生焦慮。王芳覺得,讀書(shu) 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她的待業(ye) 焦慮,“一方麵讀書(shu) 會(hui) 給我一種自我充實的感覺,另一方麵我也會(hui) 通過書(shu) 中某些和我比較相似的人物經曆,獲得新的感悟。”
她拿之前讀過的《月亮與(yu) 六便士》舉(ju) 例:“這本書(shu) 的主人公是畫家高更,他為(wei) 了實現自己的藝術追求,放棄高薪穩定的工作,雖然最終可能處在一個(ge) 外人看來貧困潦倒的狀態,但是他走在自己想要的那條路上。”
王芳覺得她可以從(cong) 一些人物身上,汲取到生活的靈感,當麵臨(lin) 焦慮或者迷茫的時候,會(hui) 讓自己感覺沒有那麽(me) 孤單。
孩子是我學習(xi) 的動力
我想成為(wei) 更好的人
“每天隻有1-2個(ge) 小時是屬於(yu) 我自己的時間。”身為(wei) 公務員的圈圈,在成為(wei) 媽媽以後,生活愈發忙碌。
現在的圈圈是一個(ge) 兩(liang) 歲孩子的母親(qin) 。被問到最近在讀什麽(me) 書(shu) 的時候,她說:“當媽媽以後,我讀的書(shu) 基本上都是育兒(er) 相關(guan) 的書(shu) 籍”。
“最近我比較想看‘關(guan) 於(yu) 孩子在敏感期應該注意哪些事情’這種內(nei) 容的書(shu) 。”雖然孩子才兩(liang) 歲,但圈圈覺得已經到了他人生的第一個(ge) 叛逆期,她希望借助書(shu) 籍了解相關(guan) 知識。
不過,現在孩子還無法說出一句完整的話,這是讓她最發愁的事情。“我去看過醫生,也查找了一些書(shu) 籍了解,知道這種情況在合理範圍內(nei) ,多少緩解了焦慮。”
為(wei) 了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她買(mai) 了點讀筆、點讀書(shu) ,這樣孩子可以跟著學發音、朗讀。
雖然現在因為(wei) 孩子太小,沒有閑暇時間,但是圈圈已經下定決(jue) 心,等孩子再大一點,不用自己這麽(me) 操心的時候,她要開始自己的讀書(shu) 計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希望通過自己培養(yang) 一些良好的學習(xi) 習(xi) 慣去影響孩子。如果我能更優(you) 秀一點,就可以成為(wei) 孩子的榜樣。說實話,當媽媽之前我自己也活得很隨便,但是因為(wei) 這個(ge) 孩子,我現在想成為(wei) 更好的自己。”(完)
(文中受訪者為(wei) 化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