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回到地球後,王亞平發了第一篇心得!

發布時間:2022-04-24 17:24:00來源: 新華社

  參加選拔體(ti) 檢期間

  王亞(ya) 平問楊利偉(wei) :

  “當航天員最難的是什麽(me) ?”

  楊利偉(wei) 就說了兩(liang) 個(ge) 字:

  “學習(xi) ”

  入隊後

  這是王亞(ya) 平的“作息表”:

  入隊第一年

  係統學習(xi) 空氣動力學、天文學

  高等數學、航天醫學等30多門課程

  白天排滿課程

  晚上寫(xie) 作業(ye) 、預習(xi) 、複習(xi)

  書(shu) 桌上的台燈

  從(cong) 沒在深夜12點前熄滅過

  4月22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王亞(ya) 平、田徑運動員蘇炳添等人在人民日報刊文,分享讀書(shu) 與(yu) 實踐心得。文中,王亞(ya) 平談到了學習(xi) 的重要性。

  用知識點亮浩瀚星空

  王亞(ya) 平

  從(cong) 中國空間站的舷窗望向外麵,蔚藍的地球生機勃勃,它周圍是深邃的宇宙,充滿未知。除了看不夠的美景,3次太空授課同樣記憶猶新。我由衷希望通過意義(yi) 非凡的太空課堂,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求知閱讀的興(xing) 趣。

  2013年第一次授課,短短40分鍾,為(wei) 孩子們(men) 打開了一扇“科學之門”。返回地麵後,我收到很多信,信中飽蘸童真童趣,洋溢著求知熱情。有的說:“我也想飛向太空,探索其中的奧秘。”有的說:“請把接力棒交給我吧!”還有不少孩子問:“什麽(me) 時候再有太空授課?”帶著這些期待,經過8年不懈努力,“亞(ya) 平老師”終於(yu) 再次追夢成功,登上“講台”。在神舟十三號任務中,我和翟誌剛、葉光富完成了兩(liang) 次太空授課活動。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太空拋物實驗……內(nei) 容更豐(feng) 富,科學設備更先進。

  有的同學聽課後,給我寫(xie) 信上傳(chuan) 到中國空間站,我高興(xing) 地回信:“隻要敢於(yu) 追夢、勇於(yu) 追夢,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這種互動,折射出航天事業(ye) 對青少年科學素養(yang) 的召喚和激勵。正如科幻作家劉慈欣所說,“太空課堂”最棒的地方,是像一支畫筆一樣,為(wei) 孩子描繪了一個(ge) 與(yu) 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世界。

  成為(wei) 航天員,也是一個(ge) 不斷求知的過程。參加選拔體(ti) 檢期間,我在散步時偶遇楊利偉(wei) ,好奇地問:“當航天員最難的是什麽(me) ?”他就說了兩(liang) 個(ge) 字:“學習(xi) 。”之後,我深深意識到這兩(liang) 個(ge) 字的分量。入隊第一年,我們(men) 要係統學習(xi) 空氣動力學、天文學、高等數學、航天醫學等30多門課程。知識儲(chu) 備就像蓋房子,要一點一點來,沒有捷徑可走。白天排滿課程,晚上寫(xie) 作業(ye) 、預習(xi) 、複習(xi) ,書(shu) 桌上的台燈從(cong) 沒在深夜12點前熄滅過。

  除了“硬核”專(zhuan) 業(ye) 知識,文學和朗讀也很好地陪伴了我們(men) 的太空生活。我們(men)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朗讀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總序,被大家稱為(wei) “從(cong) 遠方傳(chuan) 來的詩意”。平日工作訓練之餘(yu) ,我也會(hui) 看電影來放鬆身心,尤其是科幻題材。每當看到銀幕上的航天員經曆,我的內(nei) 心就會(hui) 產(chan) 生強烈共鳴。一邊看,一邊回憶自己在太空中的日子。走出電影院,仰望天空,不禁想到自己趴在舷窗口遠遠眺望地球的情景,心中油然生出對航天事業(ye) 的熱愛,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的陶醉。

  如今安全返回地麵,我依然渴望帶著孩子們(men) 的科學夢再次飛向太空,完成新的探索,用知識點亮浩瀚星空,繼續書(shu) 寫(xie) 中國和人類航天事業(ye) 新的輝煌。

  知識改變命運

  奮鬥實現理想

  讀書(shu) 不僅(jin) 是

  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

  也是通往美好理想的橋梁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